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洲荞麦遗传资源研讨会”于1991年9月18—20日在日本筑波的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召开,会议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IBPGR)和日本农林水产省共同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朝鲜、南朝鲜、印度、蒙古、尼泊尔、日本  相似文献   

2.
<正> 1993年2月15日至2月28日随中国植物生物技术考察组赴日考察。短短的两周时间,我们考察了筑波农业研究中心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名古屋大学理学部遗传研究所、京都大学农学部、静岗、爱知、兵库县农业试验场以及日本三菱化成的植物工业研究所和板田  相似文献   

3.
日本国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日本农林水产业研究委员会,于1998年3月18~20日在日本筑波召开“第5届MAFF国际基因资源研讨会”。中国、美国、菲律宾、泰国、韩国和日本的96位微生物专家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主题是:“农业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及应用”。会...  相似文献   

4.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oard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简称IBPGR)成立于1974年,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属下的一个国际科学组织,总部设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它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 任务和组织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作为一个国际农业中心,其具体的工作任务是促进、指导和合作进行全球的植物遗传资源活动,支持各个考察团体广泛收集那些遗传上富有多样性的植物样品,在植物遗传资源妥善保管的地方促成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状况第二份报告》的俄罗斯国家报告,介绍了俄罗斯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发展现状,包括生物资源概况、原生境保存和非原生境保存、研究和利用、国家计划和国际合作。其内容齐全,是资源管理者、保护者和利用者的重要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6.
国际水稻种质资源会议(1990 Rice Ge m-plasm Workshop)于1990年5月10—12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菲律宾、泰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中国等17个国家,共44人。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南亚办事处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1)汇报各国和国际的水稻资源收集情况,研究今后设想;(2)座谈水稻资源保存暨基因库的管理;(3)研究水稻遗传资源网;(4)讨论水稻资源的资料管理。会议的主要结论有:  相似文献   

7.
1990年11月15日至29日,笔者随“中国科学院谷类作物育种新技木考察组”赴日本筑波农林研究园地访问,参观考察了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农业研究中心、茨城放射线育种场、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筑波大学等单位,给予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日本积极开发利用农业生物遗传资源,高度重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大力推进生物技术育种,尤其是谷类作物育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对原农业技术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所及蚕丝试验场的一部分,进行改编调整的基究础上,于1983年12月,在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成立的同时,成立了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直属农林水产省领导,作为从事对农业生产对象的生物生育环境,开展技术的基础方面的调查研究等的机构。 设置的背景  相似文献   

9.
东亚地区作物遗传资源国际工作会议于1987年11月8—14日在日本筑波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家除东道国日本外,还有中国、南朝鲜、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泊尔、新西兰、美国、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主办单位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等,共99人。会议以学术报告为主,共分8个单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植物遗传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遗传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应当给予更高的重视,作出更大的努力!”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主席科赫尔和秘书长威廉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国际舆论界发出了这一呼吁。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创立于1974年,其宗旨是推动对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并促进和组织这方面的国际合作。近年来,该委员会同中国科学家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联合举办的国际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8月22—24日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菲律宾、日本、老挝、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以及IRRI与IBPGR的代表共1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成立并讨论确定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的长期目标任务、机构和作用;讨论水稻遗传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档案管理与信息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球作物遗传资源概况与研究动向(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作物遗传资源的概况1.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搜集与保存(1)从事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国际农研机构早在1974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在罗马成立,当时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附属机构,并由其行政代管,但同时向国际农业磋商小组(CGIAR)作出报告,并由此获得经费。IBPGR在头10年里的工作重点是收集处于受威胁地位的植物遗传资源,制订出种质资源搜集的优先地区和作物,并通过在全世界40多个国际和国家的基因库保存基础收集品,促进了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增加了数以万计的收集材料,引起了全…  相似文献   

13.
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主办的“黄秋葵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国际会议于1990年10月7—12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来自13个国家的2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黄秋葵遗传资  相似文献   

14.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166
2008年5月23日,中国-墨西哥常设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预备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牛盾副部长介绍了中墨常设委员会农业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就种质资源交换、农业科技和渔业合作达成共识。一是双方认为动植物遗传资源合作至关重要。双方同意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合作的牵头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5.
闽东山羊是闽东独特的畜禽遗传资源。1999年底,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首先于本所荡岐山试验场开展了闽东山羊生产和科研工作;2005年以来,在省、地、市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2009年10月15日农业部第1278号公告,闽东山羊被确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我在日本访问期间,曾考察了东京、大阪、京都、北海道及酪农学园等5个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及植物病毒学等有关教室,参观了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研究学园的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北海道的一些农事试验场等。植物病理学教室,一般均从事真菌、细菌、病毒及菌原体等植物病害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如植物病毒新病害的诊断,鉴定分类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亦搞一些有关植物病毒的传播及核酸与蛋白等分子病毒学的研究课题。各校特点不一,例如大阪府立大学农学部植物病理学教室,对土传植物病毒及白粉(凡虫虫)传播的联体病毒的研究较多。唯一设置植物病毒学教室的单位是北海  相似文献   

17.
梁戴 《世界农业》1993,(8):58-59
粮农组织第5届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于1993年4月19—23日在罗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全球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形势,讨论全球行动计划,听取同粮农组织植物遗传资源领域活动有关的联合国系统机构及其它国际组织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方健  司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55-20157
在对农业植物遗传资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最重要的2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为例,阐述了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规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意识;设立专门的法律制度保护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完善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管理体制;加强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亚太香蕉网络指导委员会(BAPNET Steering.Committee.)会议于2004年11月23—26日在中国广州召开,与会代表共24名,分别来自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东亚办事处(IPGRI-EAO)、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INIBAP)、INIBAP亚太区办公室、孟加拉农科院、柬埔寨农业研究开发院、印度尼西亚中央园艺所、马来西亚农业研究开发院园艺研究中心、巴布亚新几内亚农科院、菲律宾国会农业森林及资源研究开发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1989年2月7—11日在荷兰瓦赫宁恩市国际农业中心举行了甜菜属遗传资源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Beta Genetic Recourses Workshop),会议由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官员Dr.J Holden主持,出席会议的代表来自21个国家,共36人,中国代表系首次参加这一作物的国际会议。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成员国在甜菜属遗传资源的搜集、保存、评价及利用方面的协作活动;交流此方面的工作进展;讨论今后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