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的生物学效应,对筛选得到的29个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菌株进行形态、色素、孢子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特性检测,并测定各航天诱变菌株的耐盐性以及对苯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厚垣普可尼亚菌航天诱变菌株各项生物学特性与原始菌株存在差异。航天诱变后的菌株菌落形态和色素与原始菌株差异明显;菌落生长速度和菌丝干重的负突变率均高于正突变率;产孢量的正突变率高于负突变率;菌株Pc-m-4、Pc-m-6、Pc-m-10、Pcm-15和Pc-m-123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为92.33%、93.67%、91.67%、90.67%和90.33%,显著高于原始菌株的寄生率(81.00%),其中,菌株Pc-m-6具有较好的苯菌灵抗性,菌株Pc-m-10对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航天诱变处理对厚垣普可尼亚菌影响显著,其诱变后的优良菌株具有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绿僵菌大孢种的原生质体及其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绿僵菌大孢种(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majus)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条件及其性工用脉冲凝胶电沪(PFGE)技术分析了其染色体组型,以6mg/mLDriselase、6.0mg/mLNovozyme234、6mg/mL Zymolyase混合液中添加3mg/mL牛血清白蛋白作为酶液,以含0.05mol/L EDTA的0.7mol/mL NaCl溶液(pH5.8)为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航天诱变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文义  孙光祖 《核农学通报》1996,17(6):259-262,285
用春小玫纯系种子进行了加硼及水处理的航天试验。结果表明,航天处理种子发芽势提高10%-15%,发芽率提高2%-6%,M1代田间出苗率提高8.5%,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水+航天处理M1代小区产量提高26.1%。航天处理后放置3个月,发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困扰天柱山林场多年的老苗圃地病虫害问题,现进行绿色木霉菌和绿僵菌复合生物制剂的圃地土壤消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绿色木霉菌0.7~0.8 g·m-2和绿僵菌0.7~0.8 g·m-2复配之后,对苗圃地消毒,有着较好的消杀效果,可有效消除老圃地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带来的病虫害抗性问题和圃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8个品种冬小麦的种子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后经过连续多年种植选择,对其SP2、SP3代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诱变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航天诱变后能引起后代表现型的广泛变异,但不同品种、不同性状对空间环境的敏感性、诱变效果不同,SP2代新麦8、郑麦366的表现型突变频率分别达13.2%、12.5%。SP3代株高、穗...  相似文献   

6.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 ,显著地提高了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 ,育成了 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 (组合 )。  相似文献   

7.
8.
甘蓝型油菜品种航天诱变后代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搭载实践8号育种卫星的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种子及其后代连续多年种植选择,对其SP3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诱变效应分析,对SP4产量和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6个搭载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期和抗逆性在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对SP2进行田间观测,发现有多个主花序、主茎萎缩和小花瓣等变异株。对SP3室内考种和品质测试,发现了矮杆、大粒等有利变异株,还有一些芥酸、硫苷和含油率发生改变的变异群体。对SP4田间产量鉴定,得到了1份高产材料TK407,产量为3 048.35 kg·hm-2,产量构成三要素合理,分别为单株有效角果数365角、每角粒数23.43粒、千粒重4.61g。研究表明,航天诱变后代能产生变异植株,通过育种目标性状多代选择,能选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芥菜航天诱变选育后代的酯酶同工酶与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的5个芥菜品种为材料,经连续5年种植选择,共获得10个相对稳定的突变系,这些突变系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都产生明显变异。以未经航天诱变处理的相应芥菜品种为对照,对其进行酯酶同工酶和SSR分析。同工酶分析显示:突变系与其对照之间在酶带种类及酶活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不同芥菜品种酯酶图谱不同,其诱变后代酶谱表达也不同,表明不同芥菜品种对航天诱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SSR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材料相对于对照在SSR位点处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异,其变异频率在9.52%~57.14%之间,总平均变异频率为26.19%;其中扩增片段数目变化约占56.36%,扩增片段分子量变化约占43.64%。本研究结果显示10个突变系在表现型、基因组序列和基因表达水平上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航天诱变可作为芥菜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为明确空间环境对甜椒后代的诱变影响,本研究以空间诱变的甜椒第4代及其地面对照为主要研究材料,采用RAPD技术对二者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分析,并对部分差异片段进行了测序。结果发现:空间诱变的甜椒后代与其地面对照变异情况相比,SP4的基因组DNA发生了变异,共检测出8个多态性位点,在对照和变异体中各扩增出4个位点。对其中2条特异片段进行回收测序,序列同源性为97%。研究认为空间环境条件可以诱导甜椒后代植株基因组DNA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2.
芝麻空间诱变后代的变异及其AFLP标记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践8号"搭载的豫芝8号与H98芝麻品种为材料,分析芝麻空间诱变SP2与SP3代植物学性状变异,并进行了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1)2个芝麻品种空间诱变SP2与SPSP3后代植株在叶片、株高、株型、花器、蒴果、育性、初花期等均出现了较丰富的变异,品种间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均存在差异,但是仅观察到小果变异(豫芝8号变...  相似文献   

13.
辣椒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品系)培育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通过空间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田间选育与遗传标记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新技术。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的空间诱变“宇椒一号”(原代号卫星 87 2 )甜椒新品种 ,还选育出一批具有不同特色的辣椒新品系  相似文献   

14.
以中粳稻品种盐粳10号干种子为材料,于2006年经育种专用卫星搭栽15d后返地种植.通过连续3代选育,从其后代群体中获得一批突变体.本文详细报道了选育过程,并提出了SP1代多本栽插、控制分蘖,SP2~SP3代混合选择和定向筛选相结合的水稻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航天诱导的凤仙花突变株性状及减数分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汤泽生  杨军  赵燕  袁海云  刘平 《核农学报》2004,18(4):289-293
本文报道了种子经神舟 4号飞船搭载的凤仙花突变植株的性状及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化。该突变株在花色及花型等宏观性状上有很大变异。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发现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第 1次分裂前期基本正常 ,但到后期Ⅰ出现染色体分配的严重不均 ,并出现落后染色体、分散染色体等。减数第 2次分裂完成时 ,多数形成 4分孢子 ,但同时也出现各种形式的多分孢子。小孢子中染色体数目从 1~ 2 1条不等 ,甚至多达 30多条。小孢子的形状和大小变异明显 ,且小孢子的大小与所含染色体的数目呈正相关。碘液染色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花粉不育 ,并与该突变株的低结实率一致。分析认为花粉的大小差异和花粉的育性与减数分裂异常有关 ,而这些现象都是航天诱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多蘖矮秆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对水稻品种丙 95 50 3经空间诱变处理产生的多蘖矮秆突变体R955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矮生性鉴定。结果表明 ,R955在播种至抽穗天数、千粒重、籽粒体积、株型和谷粒着芒特性等性状上与ID 3等 5个已知矮秆基因的多蘖矮源明显不同。R955苗期对GA3反应不敏感 ,其矮生性受隐性矮秆基因控制 ,与d3、d10 、d14 、d17和d2 7基因均不等位。R955株高接近半矮生型 ,单株有效穗数多达 68个 ,株型良好 ,籽粒大小正常 ,在培育多穗型水稻品种上可能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春小麦航天诱变入选后代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介绍了小麦纯系克498和龙0657航天诱变第2代(SP2)和第3代(SP3)的入选与决选情况,SP2和SP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SP3代决选株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GS)和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变异。研究表明:(1)克498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1.02%、0.81%和2.47%、1.39%;龙0657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0.97%、0.50%和3.77%、1.68%。(2)克498 SP2和SP3代的入选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值和变异系数与其亲本相比都有很大差异;SP2代的差异大于SP3代;克498 SP2和SP3代的差异大于龙0657 SP2和SP3代的差异。(3)克498和龙0657 SP3代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0657 SP3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大于克498 SP3代决选株。(4)克498和龙0657 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8.3%和28.1%。(5)克498和龙0657 SP3代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变异频率分别为45.8%和50.0%。  相似文献   

18.
卫星搭载后玉米诱变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平  余桂容  宋军  徐利远 《核农学报》2011,25(5):839-843,885
为探索空间诱变对玉米种子后代的影响,本研究用16对SRAP引物对玉米自交系"968"及其诱变系进行PCR检测,共检测到154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5~18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6个;94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表明诱变系与对照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481~1.000,平均为0.903,其中诱变系37号与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