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铜和酚,铜、锌和酚以及铜、锌和镍的混合液在48小时内对虹鳟的不同急性致死毒性。试验所用的各种混合液浓度,原则上是混合液中各种毒物对混合液提供相等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混合液的毒性可由累加其中各种毒物的毒性而适当预计出来。  相似文献   

2.
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虹鳟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孔雀石绿、敌百虫、食盐等对虹鳟鱼种的毒性。它们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29pm、0.019ppm、0.05ppm。实验后24、48、96小时,虹鳟对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TL_m分别为:高锰酸钾1.65ppm、1.56ppm、0.29ppm;孔雀石绿0.33ppm、0.33ppm、0.19ppm;敌百虫3.7ppm、1.6pm、0.5ppm。作者还对三种药物对虹鳟的毒性作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潘浩  王荻  卢彤岩 《水产学报》2017,41(12):1878-1887
环境因素会对药物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为研究温度和水流速度对药物在虹鳟体内药物代谢的影响,以虹鳟为实验对象,设置3个温度(5、10、15°C)和流速(8、16、24 cm/s),水温由自动循环水族缸的控温系统调控,流速由鱼类生态测量仪调控,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组织中恩诺沙星含量。结果发现,在5、10、15°C时,血浆T_(max)分别是8.67、4.78、2.39 h;T_(1/2α)分别是0.86、0.80、0.77 h;T_(1/2β)分别是49.18、45.81、38.35 h;AUC分别是140.49、130.40、112.78μg/(L·h)。实验温度下,表现为温度升高会加快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即吸收分布速率增大,达峰时间缩短。在8、16、24 m/s 3个实验流速下,血浆T_(max)分别是8.57、6.03、4.04 h;T_(1/2α)分别是5.47、2.16、0.27 h;T_(1/2β)分别是26.54、6.93、2.13 h;T_(1/2ka)分别是7.68、5.00、2.01 h。实验流速下,表现为流速增大会加快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即吸收分布速率增大,达峰时间缩短。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及水流速度的增加会加速恩诺沙星在虹鳟体内的吸收与分布。  相似文献   

4.
户国  谷伟  王炳谦 《鲑鳟渔业》2011,(4):9-11,66
本研究以建立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全雌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受精卵在12℃避光孵化至上浮,上浮后设置了四个温度处理组进行饲育,分别为12℃、15℃、18℃、20℃和水温4~7℃之间(平均水温约为6℃)常规涌泉水流水养殖对照组。30d后,所有处理组均转入与对照组相同条件的流水养殖。生长性能数据采集于上浮后的30d、60d、90d、120d,测量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稚鱼体重、体长等生长性状,对测量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并采用Tukey-Kramer HSD检验(P〈0.05)进行各实验组均值间的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0日龄,体重性状单因素方差均值18℃组的最高,依次为15℃、20℃、12℃,对照组最低。体长性状15℃组的最高,依次为12℃、18℃、20℃,对照组最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对于体重性状,18℃、15℃组,处于最高水平;对于体长性状,15℃组处于最高水平。在60d时,12℃、15℃、18℃、20℃四个处理组的体重性状均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此时15℃组的单因素方差均值仍处于最高,90d和120d时仍保持这种状态。上述结果显示,15℃可能是虹鳟全雌家系初浮稚鱼的最适生长温度,只需在稚鱼上浮后给予30d15℃的水温调控,虹鳟全雌家系即可在之后持续的3个月中保持显著的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5.
户国  谷伟  王炳谦 《水产学杂志》2011,24(4):9-11,66
本研究以建立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全雌全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受精卵在12℃避光孵化至上浮,上浮后设置了四个温度处理组进行饲育,分别为12℃、15℃、18℃、20℃和水温4~7℃之间(平均水温约为6℃)常规涌泉水流水养殖对照组。30d后,所有处理组均转入与对照组相同条件的流水养殖。生长性能数据采...  相似文献   

6.
在饲料中添加蚯蚓对虹鳟稚鱼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琳  唐皖江 《淡水渔业》1988,(4):16-17,20
在饲料中添加3%的蚯蚓粉,对虹鳟稚鱼的生长及成活有明显效果。增重1公斤鱼种,饲料成本降低0.97元。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十溴联苯醚(BDE-209)对鱼类的毒性影响,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离体肝脏组织为试验材料,在肝脏组织匀浆液中加入浓度为0.00、0.04、4.00、400.00μg/L的BDE-209,并将其分别置于低温(15℃)、常温(25℃)、高温(35℃)中水浴60 min,然后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低温时各浓度组BDE-209诱导下的SOD、CAT、GR活性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常温时BDE-209对SOD、CAT、GR活性具有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的现象,高温时BDE-209对肝脏组织中CAT、SOD、GR活性造成明显的抑制效应,MD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其含量都随BDE-209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BDE-209对鱼体肝脏组织造成的氧化损伤越大。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对水生动物毒性的研究进展(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重金属对水生动物的中毒剂量及影响因素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取决于金属的化学本质(电负性、离子电位等);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及存在形式;环境的理化因素;生物的生长条件以及它们对金属的适应过程。各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的限量,在生理浓度范围内的金属离子可加速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殖、生长,但稍微过量时则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对汞、镉、锌、铅的最高允许浓度分别规定为:0.0005、0.005、0.1、0.05毫克/升。以重金属的总投放量为依据,根据其剂量大小和暴露时间长短,划分不同重金属对水…  相似文献   

9.
王丹  于伟君 《水产科学》1996,15(1):10-11
本文根据对辽河下游水质调查结果和对河蟹不同发育期的有关试验对河蟹蚤I和大眼幼体进行了多因子毒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Lc50值,结果表明多因子综合效应大于单因子效应,大眼幼体对毒物耐受力比蚤I强。大眼幼体回避试验结果表明:毒物效应依次为单因子〈双因子〈三因子;大眼幼体比幼蟹对毒物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黄鳝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重下的摄食速度,得到在17~20℃范围内3组不同体重的关于摄食速度与温度关系的回归方程:V=e^aTb。由此可得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摄食速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相对摄食速度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回归方程还可推测不同温度、不同体重下黄鳝的摄食量。  相似文献   

11.
《科学养鱼》2002,(5):63-63
【试验时间】:2002年3月28日~4月1日【试验目的】:通过在不同温度的试验条件下,测试“绿色清塘剂”对鲫鱼的毒杀效果,比较其48~96小时平均死亡率的差异显著性。【试验地点】:汉宝集团研究中心毒性试验室【试验材料】:①试验对象:50~100克规格的鲫鱼种140尾(因为鲫鱼是对药物耐受性最强的品种,故选择鲫鱼为实验对象)。②试验器材:养鱼玻璃缸、增氧泵、温度计、刻度吸管、烧杯等。③“绿色清塘剂”样品。【试验安排】:①采用地下井水为试验用水。②试验玻璃缸体积0.7米×0.7米×0.8米(部分规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激光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我们对经海水驯化后,养在室内的莫桑比克罗非鱼(T.mossambica)仔鱼进行了激光生物效应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 Daday)是一种分布于内陆半咸水的盐水枝角类,以其繁殖快、营养全面而成为海水鱼类、虾类育苗中主要活饵料,因其对一些污染物质敏感等特点,被广泛用作水生毒理学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鱼免]鱼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俗称“米鱼”,又名敏鱼、敏子鱼、命鱼等,隶属鱼纲石首鱼科,为近底层暖水性鱼类。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渔期以春秋两季为主。[鱼免]肉厚、脂肪多、质地嫩、味鲜美,为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或加工成[鱼免]鲞。[鱼免]鳔是上等鱼肚,俗称“鳘肚”。目前[鱼免]的养殖在我国东南沿海已经开始兴起,但是国内外关于[鱼免]养殖方面的系统研究资料比较少,[鱼免]鱼苗对一些生态因子耐受的研究资料基本没有。本试验研究了[鱼免]幼鱼对不同温度和盐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容积为500ml的微流水装置,放入50个同一批三庞梭子蟹(Portunus,trituburculatus)蚤状幼体(Z1~Z1)和大眼幼体(M),温度控制在室温(18.0℃~27.5℃)、20℃、23℃、26℃、29℃和32℃,光周期控制在室温0h、6h、10h、14h、18h和24h,常规管理观察幼体成活率.结果表明,Z1、Z2、Z3、Z4和M在温度和光周期分别为20℃、18h~24h;21℃~23℃、18h ~22h;23℃~26℃、14h~24h和23℃~26℃、18h时,变态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