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中病菌大量积累;玉米多年连作;感病品种不合理种植;气候条件不利;种衣剂使用不正确;栽培管理措施失当。同时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症状。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它的病原菌为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Kuhm)LangdonetFull],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异名为Sphacelothecareiliana(Kühn)Clinton,它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个别年份发病率可达80%以上。详细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流行条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北方发生较为普遍而且严重,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造成了玉米的大幅度减产.因此,掌握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对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玉米丝黑穗病是辽宁省玉米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2002年该病在铁岭市从发生面积、发病程度、发病品种、数量上看都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以铁岭市西丰县天德镇东生村制种田母本178丝黑穗病发病最重,调查8点,平均发病62.7%。2002年8月中旬,对西丰县东至抚顺县救兵乡、北至吉林省东辽县平岗镇石咀村,县内北起天德、南至凉泉、西至郜家店等8个乡镇、14个品种、140个点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 发病现状1 1 全县大田品种调查 调查6个乡镇、97点。天德镇雅然村鹿场沟,品种为吉单209,使用种衣剂拌种,调查10点,平均病株率20.7%和37.8%;天德… 相似文献
6.
7.
辽宁省本溪市辖两县五区,玉米种植面积年基本稳定在2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桓仁、本溪两县,品种主要集中在沈单10、沈单16、农大108、东单60及铁单12五个品种。多年来,本溪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均不超过3%。其中抗病品种发病率在0.5%~1%;感病品种发病率在2%~3%,未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但也正是多年病害发生较轻,人们忽视了玉米丝黑穗病爆发的危险性,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2002年由于多种综合因素所致,本溪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较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是玉米生产上罕见的。为及时、深入了解玉米丝黑穗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葫芦岛市连山区的主栽粮食作物,常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2万hm2左右,占总耕种面积的50%以上。近些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防治措施不到位等综合因素,致使玉米丝黑穗病病害在连山区不断蔓延、加重,已成为连山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之一,给玉米造 相似文献
9.
10.
11.
2002年东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9月中旬,对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黑龙江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44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白单31号、龙单19号,平均发病率分别为70%、57%;吉林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60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吉单209、掖单44、登海1号、东单60、丹638、丹639等,其中一些品种平均发病率达50%以上,个别地块高达90%;辽宁省发生玉米丝黑穗病面积约3.3万hm^2,主要感病品种有沈单16号、丹638、丹639、丹3040等,沈单16号在本溪市卧龙镇平均发病率达57%。东北三省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面积累计107万hm^2,以产量7500kg/hm^2计算,直接损失玉米1.2亿kg,农民减少收入9600万元(按玉米收购价0.80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12.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M)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不同温湿度处理的EM包衣和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在大田生产环境下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M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减少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感病率。在有病菌存在的条件下,包衣处理的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叶面积、苗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幼苗,促进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病菌环境下,经EM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其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说明EM包衣处理可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提高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丝黑穗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18,他引:36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本文首次系统地综述了丝黑穗病的危害、病原、防治措施、抗源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进展,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加强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研究,为抗病育种及种质改良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试验主要研究土壤温度、湿度及播种期与玉米丝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为21℃,玉米丝黑穗的发病率最高为31.3%,17℃低温下发病率为10.9%~16.7%,温度在24℃时,发病率为3.7%~4.8%。从湿度对发病率的影响看,土壤含水量与病害侵染发病有较明显的关系。土壤湿度为15%时利于孢子萌发与侵染,发病率为31.1%,湿度为10%或20%时发病率仅为3.7%~8.8%,说明干旱与高湿条件下均不利于病菌孢子萌发,湿度是决定发病程度的主导因素。早播病害重,晚播病害轻,但玉米产量低,因此提倡适时播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