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议保护性耕作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劼 《河北农机》2012,(1):77-78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种植.近几年来,我国逐步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取得了成效,为大规模实施保护性耕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1保护性耕作在中国的实践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在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大学与澳大利亚有关部门合作,在山西省设立了长期试验区,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发了10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小型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在一年一熟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王帅 《山西农机》2011,(2):42-43
内蒙古的保护性耕作工作起步于2000年,作为农业部重点发展的保护性耕作地区之一,内蒙古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用创新发展开拓局面,坚持试验研究作基础、示范应用促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区域持续拓展。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  相似文献   

4.
《农机科技推广》2003,(3):10-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 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坚持试验示范与辐射推广相结合,积极引导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规范化,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技术实施规范,特制定技术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在水土保持与防止农田沙漠化方面效果显著.文章首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以某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为研究课题,对试验过程中的技术模式、技术措施以及示范效果与效益分别进行分析,事实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用于玉米生产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事关社会综合效应的工作。各地实践证明,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是禁止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举措。为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地区首次被列入农业部2009~2015年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范围。相对于北方来说,江苏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起步较晚,在技术路线的研究和相应机具的开  相似文献   

7.
一、呼伦贝尔市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从2000年起,呼伦贝尔市充分考虑岭东、岭西农业特点,积极倡导、大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努力探索适于本地区农业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各旗市区陆续开展了以免耕播种为核心内容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880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30%,其中:岭东四旗市实施530万亩,岭西地区实施350万亩;岭东以小型机具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豆类、杂粮;岭西以大型机具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油菜。  相似文献   

8.
高原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等规模面积的小麦、莜麦保护性耕作中试示范,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适应性和免耕播种机的可靠性进行了考核。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原冷凉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小麦和莜麦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益、节本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保护性耕作所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在秸秆残茬覆盖的地表工作,其性能可靠、通过性好.能实现化肥深施和免耕播种。该示范试验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完整的补充,为早作地区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抗早增收提供了可靠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入春以来 ,接二连三大范围的沙尘暴 ,更加引起了人们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视。据专家分析 ,裸露农田是水土流失和沙尘暴中“尘”的主要来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有效地抑制地表沙尘的漂移 ,因而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若能在该地区全面实施此项技术 ,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中国农业大学与山西省农机发展中心 ,近几年在山西省大面积试验、示范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是针对传统耕作弊端而发展的一种技术。它取消了铧式犁翻耕 ,减少生产过程的耕作次数 ;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 ,以保…  相似文献   

10.
<正>1项目实施情况阿勒泰市自1999年起,就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试验。2002~2003年承担了自治区农机推广总站下达的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2004~2006年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我市保护性耕作项目以阿苇滩镇、红墩镇、切木尔切克乡、阿拉哈克乡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更新,我国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与挑战。保护性耕作是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内容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留茬覆盖还田控制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尘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中得到推广应用与发展,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的农耕措施,是促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有效策略。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发展及推广要点,针对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以期为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稳步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保护耕作技术,主要生产目标是“控药、控肥、控水、促生产”。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力推进对土壤保护、避免水土流失以及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耕作技术的新型耕作技术,该技术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近年来,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已经应用推广且范围较广,研究相关技术对发展可持续性农业有着积极意义。主要分析了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背景及意义,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选择,以及水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山东省农机推广站承担了农业部和省财政厅下达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设立了惠民、昌邑、章丘和淄川等保护性耕作项目示范县(区)。目前,全省已有10个地市20多个县市积极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试验示范。探索和积累了在一年两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经验,为山东省大面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的技术,在辽宁东部山区如何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方面,丹东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概述保护性耕作在丹东地区的应用现状,介绍技术模式的主要内容,提出进一步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宽甸县2005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现代农耕技术,宽甸县2005年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宽甸地区推广应用的现状,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并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田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阐明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陇东地区主要包括甘肃东部的平凉、庆阳两市。该区气候干燥、可灌溉面积少,90%的耕地为山塬旱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8.5%。甘肃省农机推广站近年来在该区组织开展了以保水、保土和保肥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先后建成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农业部重点发展保护性耕作地区之一,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用创新发展开拓局面,坚持试验研究做基础、示范应用促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区域持续拓展,已从最初的以旱地保护性耕作为主,延伸到原生草原、退耕还草农田、灌溉农旧和水田。经营模式亦从最初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高产高效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 ~2012年3个生产周期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高产、高效体系在基本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小麦比传统耕作平均增产29%,超过了增产20%的预期目标,保护性耕作在正常气候范围内,实现高产、高效是可能、可行的,为提高保护性耕作产量和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小麦高产、高效的原因,主要是在保护性耕作基本技术体系基础上,加入优化种植模式(窄行12 cm、宽行28 cm,小宽窄行)、适当加大播种量(l0%~ 20%)和采用沟灌等新技术内容,形成了保护性耕作高产、高效体系,把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优势,转化成了产量和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但由于偏重农艺技术研究,忽视农机具研发,推广应用面积不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引进项目,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地块小、拖拉机动力小、经济购买力弱等有别于美、加、澳等的国情,积极开展了适合旱作地区的轻型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和适合一年两熟高产地区的免耕播种机创新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得以体现,应用面积快速增长.尤其是2002年以来,国家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农业部示范项目,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