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指导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提升,基于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法以及ESDA分析法,分析了2005—2015年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区)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研究区域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均值都未达到DEA有效水平,综合技术效率提高主要依赖生产方式改进,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6.7%,其增长显著依赖于技术进步。(2)各省(区)综合技术效率的差异主要受农业生产方式(技术运用等)、经营规模及农业生产占比等的影响。综合生产技术效率较高的省(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较高;而综合效率较低的省(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差异较大。缺乏区域适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或技术未得到有效投入,推广运用会导致玉米全要素生产率降低。(3)玉米生产各个投入要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弛,配置不合理,均有可节约的空间。(4)研究区域玉米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呈现集聚性,11年间空间差异扩大。少部分区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与黄淮海地区,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针对性提高区域适用技术的有效投入、改善经营规模,是提高各省(区)玉米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加强空间布局优化,使玉米生产达到"H-H"集聚是整体提升我国玉米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组织,农机合作社对外追求经济效率是必然选择。通过以湖北为样本的实证发现,神农架、孝感、襄阳、十堰、荆州以及咸宁共6个地区农机合作社达到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说明这些地区的农机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都有效;仙桃、黄冈、鄂州和黄石4个地区仅达到纯技术效率有效,说明这4个地区农机合作社总体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都达到了相对有效水平,应该着重根据规模报酬调整农机合作社规模,但同时应当注意在调整规模后的管理水平能否相应改进提高以保证纯技术效率依然有效;而随州、武汉、荆门、潜江、宜昌、天门和恩施7个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未达到有效,这些地区的农机合作社应当根据各项投入冗余率改进管理模式,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并在达到纯技术有效后根据规模报酬调整其规模。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并行推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大背景下,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有助于明晰今后农地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剔除环境和随机因素干扰,测算2019年31个地区的农地生产效率,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前我国农地综合效率均值为0.769,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47,规模效率均值为0.912,调整前纯技术效率偏低是农地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调整后我国农地综合效率均值为0.714,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69,规模效率均值为0.807,与调整前相比,纯技术效率提高2.6%,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下降7.15%、11.51%,规模报酬递增的地区明显增多,但不同地区之间效率差异明显,且规模效率偏低是导致综合效率不高的主要因素;在影响因素上,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地生产效率呈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可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大力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机作业人员来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要素投入配置效率是农户提高收入的关键。采用DEA对吉林省农户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9市(州)农户资源配置技术效率值较高,规模效率较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010—2012年农户资源配置短期内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说明吉林省农户资源配置在不断调整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低。为此,吉林省农户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应调整资本与劳动力投入比例,适当控制资本投入比例。充分考虑劳动力投入及机械运用的替代关系,提高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乾誉 《农业工程》2022,12(9):151-154
以滨州市2009-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农业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CC模型分析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较高,并且纯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对于纯技术效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总体上,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受规模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冗余和管理问题。今后,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6.
选取8个农业机械装备的数量作为投入指标,机耕面积和机播面积为产出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河南省18地市为生产单元,计算农业机械化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纯规模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冗余率;同时,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机械投入产出效率的特征和区域差异,揭示了其目前农业机械装备的效率水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俄两国之间农作物生产技术效率,对于比较两国农业生产效率优势,促进两国之间的农业生产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三阶段DEA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份和俄罗斯79个州的薯类2017年的生产数据,在清除土地质量因素影响下,对中俄两国的薯类作物生产技术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一阶段DEA测试结果显示,俄罗斯薯类作物生产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高于中国,表明俄罗斯薯类作物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于中国,且中俄两国的薯类生产均为规模报酬递增。(2)在去除各个地区的土地质量因素影响后,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中国薯类作物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显著地高于俄罗斯,表明中国的薯类作物的生产技术明显高于俄罗斯,而纯技术效率俄罗斯略高一些。同时两国薯类作物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趋势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于分析中俄两国的农业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中俄农业合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有效提高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2013—2017年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技术损失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粮食生产仍然有较大的技术损失,但总体的生产技术效率较高,达到0.771 2;目前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播种面积的增加和劳动的投入,但这种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持续的为我国粮食增产提供支持;从各个省市来看,相较之下,粮食主产区的效率均较高,但进步空间有限,非粮食主产区的效率较低,但还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为3.581 5,说明技术进步对我国粮食产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进步、完善科技推广体制、加快挖掘非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潜力、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密  邹韵  涂鸣 《农业工程》2018,8(7):12-16
为有效测算湖北省近年来推进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效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以2001—2016年湖北省农机资金投入、农机从业人员投入和农机总动力投入作为投入指标,以农机作物产值和产量作为产出指标,测算每年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约50%年份农业机械化投入产出具有效率,其他年份虽处于非资源配置有效率,但调整到最优状态的数值与实际值相差不大。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工作整体完成较好,投入产出比例合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DEA方法的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方法,对新疆及各地州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定。自2007年以来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效率2011年、2013年和2014年未达到最优,在全疆14个地州中有7个地州未达到最优,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提出今后新疆高效节水技术持续发展中财政补助资金投入要有针对性,加大南疆区域的农业高效节水力度,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资产产权管理和增加科技投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谷子平衡施肥的原理 (1)肥料报酬递减律生产实践表明,作物产量与施肥之间不是呈直线上升关系,而是曲线关系,每增施一个单位的肥料,作物的增产量开始是逐渐增加的,但肥料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单位肥料的增产会逐渐减少,当递减为零时,作物产量达到最大值。如果再增加肥料投入,作物减产或维持不变,这种自然规律称之为“肥料报酬递减律”。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不仅要关注总量提升,更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使用BCC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0-2013年中国18个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并不高,农业机械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机械化效率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呈现递减趋势;高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是纯技术效率,低效率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的驱动因素呈现多元化。从整体来看,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农用排灌柴油机数量过多是导致大多数省份农业机械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投入结构转变,通过战略结构、动力结构和区域结构等优化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利用效率问题,科学客观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水资源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年末供水管道长度、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数量为投入指标,以GDP为产出指标的指标,对重庆2001-2012年的水资源利用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揭示动态变化规律,对非DEA有效的年份进行投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近12年水资源利用总体效率处在接近最优的状态。DEA无效年份在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年末供水管道长度均有冗余,其中农业用水和年末供水管道长度冗余量较大,农业用水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规模效率是影响重庆水资源利用总体效率的主要因素。2农业用水量和年末供水管道长度消减率较大,分别为12.109%和16.663%。在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的消减投入来达到各要素的最优配置,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适当减少农业用水量,加大农业节水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减少工业用水的比例,淘汰落后高耗水产业,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增加水资源输送设施的技术含量、提高水资源的输送能力,是今后重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农业食品健康和农业产业强国的程度.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发现,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十三五"年均60.72%,2020年达到62.7%,高于国内平均水平60.7%,但与相对发达省市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资源禀赋优势并未显现;农业物质投入贡献显著,但边际报酬已呈递减之势;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西南岩溶地区为研究区域,从投入和产出2个维度选取耕地利用效率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该区112个市2011—2017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研究影响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来看,2011—2017年,西南岩溶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总体上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从空间变化来看,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分异性,规模效率具有较弱的空间分异性;耕地利用效率高值区在整个研究区内基本呈连续分布,而低值区呈“插花状”分布。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岩溶比例(q=0.24)、高程(q=0.21)是西南岩溶区耕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增强了对西南岩溶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滨州市2009-2020年间的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农业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CC模型对其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BCC模型分析表明,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TE)较高,且纯技术效率(PTE)高于规模效率(SE),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TE)对于纯技术效率(PTE)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总体分析,滨州市农业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受规模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冗余和管理问题。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7.
阳扬 《南方农机》2023,(18):90-93+136
【目的】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水平高低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和成效,如何优化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成为农业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方法】笔者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率评价体系,利用三阶段DEA和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对我国30个省区市2007—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1)我国2007—2020年乡村振兴中财政支农效率均值为0.64,仅有8个省区市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超过0.8;2)调整后我国财政支农的Malmquist指数均值为0.97,平均增长率为-3%,仅有11个省区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3)地区人均GDP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对财政支农投入松弛值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农业机械总动力对财政支农投入松弛值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正相关。【结论】1)从静态分析结果来看,我国整体及30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农支出效率并未达到完全有效,距离效率前沿面仍有一定距离;2)从动态分析结果来看,调整后我国整体财政支农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主要原因是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3)外部环境中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素质对...  相似文献   

18.
选取国内15个玉米主产省2008—2017年的成本收益数据,测算各个地区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并进一步探究农机服务对不同地区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选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分析,运用Frontier 4.1中的Battese和Coelli模型测算各个省份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同时分析玉米效率的影响因素,有效避免两步法的缺陷。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整体的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稳步提升,不过空间差异明显;农机使用水平和财政支农水平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作物受灾面积具有负向的抑制作用;农村劳动力水平虽然也是负向作用,但影响系数最小,说明当劳动力水平达到某一准线后,其带来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最后指出针对不同的区域,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路径也不尽相同,应该尊重地区差异,探索适合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涛 《节水灌溉》2016,(3):75-79
使用EBM超效率模型,综合考虑投入变量的径向与非径向特征,并对有效单元的排序进行分析,测算了2011-2013年我国20个农业省份农业用水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总体上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农业水资源并未得到较好的利用。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中部居中"的空间格局。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明显,并未呈现收敛的趋势。我国农业用水的纯技术效率总体上不高,且增长幅度很小,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农业用水的规模效率总体上较高,但是三年间却在持续下降,同时规模收益处于递增趋势的省份持续减少。要想达到强有效前沿面,分属3个等级的17个无效省份,需同比例缩减或单独缩减一定程度的农业用水量。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2006-2016年的用水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年供水量等作为投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8个县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静态效率评价;再使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进行动态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从静态效率分析来看,仅吉首市和花垣县达到了DEA有效,大部分地区的规模效率都比较高,接近最优规模。主要提高技术效率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动态效率分析来看,该地区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2%。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3%。技术进步是推动湘西自治州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区域来看,除了古丈县外,各县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这表明湘西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正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