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所谓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开花、授粉、灌浆到成熟最后1个多月的生育过程,此过程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非常关键,主要应抓好以下措施:1适时浇水小麦在生育后期需要大量的水分,要根据土壤墒情、苗情适时浇好抽穗、扬花、灌浆和落黄水,以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特别是灌浆水,不仅  相似文献   

2.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是指小麦从开花、授粉、灌浆到成熟最后一个多月的生长发育过程,此过程是小麦品质和产量形成的非常关键期,主要应抓好以下措施。一、科学浇水小麦生育后期需要大量的水分,这时的气温高、蒸腾量大,要根据土壤墒情、苗情适时浇好抽穗、扬花、灌浆和麦黄水,以满足小麦对水分的需要。特别是灌浆水,不仅满足了小麦灌浆对水分的需要,而且能稳定地温,防治根系早衰,从而起到以水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开花、投粉、灌浆到成熟最后一个多月的生育过程,此过程对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非常关键,主要应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田间试验与文献资料,分析了旱地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收获指数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资料显示秸秆覆盖能够增加小麦产量,但是覆盖较常规耕作小麦收获指数下降最高达20%,这个现象不容忽视。其原因可能是:(1)小麦生育前期旺长消耗大量土壤水分,造成小麦后期严重的水分胁迫,影响籽粒灌浆。(2)小麦后期水分 胁迫可能引起冠层温度升高,导致热胁迫对籽粒灌浆不利;(3)旱地小麦氮肥播前一次施用方式有可能引起小麦后期氮营养不足,加速叶片衰老,影响花后光合产物形成,也不利于籽粒灌浆。  相似文献   

5.
小麦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后期管理,是指小麦开花到成熟期间的田间管理。这个时期包括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灌浆和成熟等生育过程。小麦开花后即进入后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小麦需要有较强的光照和足够的水分以保持较强的光合能力。因此,抓好小麦开花后的田间管理,对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提高粒重,增加产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技术措施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选用提供依据,该试验对6个小麦主栽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干重呈S型曲线增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3个阶段。在相同生态环境下,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亦存在差异,尤其是灌浆后期高温天气对小麦籽粒干重增加负面影响较大。生产上应根据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合理安排播期,注重小麦生育后期的管理,通过栽培技术提高最大灌浆速度,延长快增期持续天数来减轻后期高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防雨旱棚方法研究了高产小麦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的三个生育时期在不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生理特性指标的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及最终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胁迫反应有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水势等方面;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对水分敏感性强,产量受后期水分影响较大;根据各时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最终产量等指标得出高产冬小麦合理节水灌溉指标主要为各生育期田间持水量分蘖前期为45%~50%,分蘖后期到孕穗前期为55%~60%,孕穗后期至灌浆期要维持60%~65%左右。这种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合理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张传龙 《河南农业》2016,(10):24-25
正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0d左右,时间虽短,但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后期的田间管理,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早浇灌浆水(一)浇灌浆水的必要性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充分说明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必要性。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小麦生育后期不同水分、不同时间的处理对小麦产生的生理效应及产量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不同时间、水分的处理影响效果不同,水分亏缺迫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灌浆高峰提前,但在花后1~10d轻度亏缺处理,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且在各处理中产量综合指数最好。因此,可以认为,水分相对含量50%~55%,在小麦花后1~10d控水为一个具有特征性与可行性的控水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小麦后期管理主要指小麦孕穗到成熟这一阶段的田间措施。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这就要求做到加强肥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防止自然灾害发生,预防倒伏,确保小麦的稳产高产。1做好水肥管理1.1适时浇水。小麦后期对水肥要求十分敏感,尤其是孕穗水和灌浆水则显得更为重要,应及时进行浇灌。脱肥地块及麦田中脱肥的点片,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后期主要指小麦孕穗到成熟这一阶段的田间措施。小麦生育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根、保叶、防早衰、增加粒重。这就要求做到加强肥水管理,搞好病虫害防治,防治自然灾害,预防倒伏来确保小麦的稳产高产。一、做好水肥管理1、适时浇水。小麦后期对水肥要求十分敏感,尤其是孕穗水和灌浆水则显得更为重要,应及时进行浇灌。脱肥地块及麦田中脱肥的点片,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进行根外补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河北省故城县小麦在生长前期遭受了严重的冻害和干旱,综合2011年小麦生育后期灌浆速度、千粒重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要素,分析了小麦灌浆的变化情况,筛选了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气象要素,阐述了小麦灌浆期间气象因子对小麦灌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的影响。[方法]采用1979~2008年5月的降水、光照和安阳市同时期小麦单产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气象条件对安阳市小麦产量的正负影响,并研究了该市小麦生育后期青干危害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结果]当5月份日照百分率55%、降水量45 mm时,小麦普遍增产;阴雨寡照,特别是月降水量80 mm、月日照百分率55%时,小麦普遍减产。小麦后期阴雨、水涝容易造成青干减产,而少雨甚至干旱并没有对小麦丰收有明显不利。在5月降水过多或时间过长,空气湿度过大,影响了正常的水分供应和无机养分的输送;同时后期阴雨时间越长,日照时间越短,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了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应采取排水防涝、选育良种、科学种植、合理灌溉等措施来防治小麦青干减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及小麦优质高产等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生育后期的光合作用与产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中总结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作用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讨论了肥料、水分、CO_2、光照,温度及生长调节物质等因素对该期光合作用的影响;并对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加以分析;从育种、栽培方面对光能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及地膜对土壤温度及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用有机肥及地膜覆盖对春小麦土壤温度、耗水规律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施用有机肥、地膜覆盖、有机肥+地膜和对照(不施有机肥、不覆膜) 4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育前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的增温效应,而生育后期增温效果显著,促进了小麦的灌浆成熟;地膜覆盖处理在小麦生育前期增温效果显著,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而在生育后期的高温季节起到了一定的降温效应。各处理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用有机肥、地膜覆盖和有机肥+地膜处理分别较对照处理高11. 91%、12. 62%和15. 73%,且在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各处理较对照处理耗水更强,有利于小麦成穗和总产量的提高。各处理均较对照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以有机肥+地膜处理增幅更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对照处理高32. 82%和14. 75%。该地区小麦种植建议采用有机肥+地膜覆盖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生长后期的环境条件和灌浆时间,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明确了增加粒重的关键是提高灌浆物质源和改善小麦灌浆期间的养分、水分供应条件,提出了增加粒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灌浆初期大田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层次断根对小麦生育后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断根明显降低产量,表现为断根越浅,影响越大。断根后浇水处理性状表现都优于相应的不浇水处理。(2)在断根后,不浇水条件下,断根深度10 cm、20 cm、40 cm、60 cm、80 cm和100 cm分别比不断根减产46.2%、43.3%、33.3%、25.4%、18.6%和14.2%;在浇水条件下,相应断根减产少于不浇水的。(3)小麦各个层次的根系都有其特定功能,任何层次断根都会使其合成和运输功能改变,甚至100 cm以下的深层根系在生育后期仍然起重要作用。(4)灌浆期断根加速小麦的衰老,干旱促进小麦的衰老进程,充足的水分对延缓小麦后期的衰老进程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抽穗到成熟为生育后期,包括抽穗、开花、受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是形成产量和主攻品质的关键时期。此期常有高温、干旱、多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危害,导致小麦倒伏、青干、籽粒瘪瘦,变褐,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使今年小麦优质丰产,就要根据后期的生育特点,确定主攻目标,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达到粒多粒饱,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特点,对生育进程、叶蘖动态、个体与群体、灌浆速率及实测千粒重等指标与往年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小麦生育期间的气象条件,表明2013—2014年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降雨总量略不足,但小麦需水关键期降雨充足,加上小麦生育期提前,后期温度适宜,灌浆速率高,粒重增加,有利于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20.
<正>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加强田间土肥水管理是小麦丰产的重要环节,抓好冬小麦后期管理对夺取小麦丰产非常关键。小麦生长后期管理主要包括防虫、防病、壮秆、防倒伏、增粒重。1土壤水分管理挑旗至灌浆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期称水分需求临界期)。这一时期若水分供应不足,小麦穗粒数减少,灌浆速度减慢,籽粒空秕,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因此,这个时期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