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概述喷油泵是柴油机的心脏 ,它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噪声以及可靠性、耐久性等都有重要影响。柱塞偶件是喷油泵的 3副精密偶件之一 ,其主要功能是在高压下精确地在给定的瞬间供给燃油 ,这一高压是由柱塞的高速运动和柱塞偶件的精密配合来实现的。因而 ,柱塞偶件的径向配合间隙就成为影响喷油泵性能的重要指标 ,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柱塞偶件的实用性能和奉命。间隙过小 ,在装配及运转过程中易造成柱塞卡死 ,且偶件滑动性差 ;间隙过大 ,易产生燃油泄漏和压力不足 ,影响供油特性 (尤其是怠速油量 ) ,同时泄漏至凸轮轴室的燃油的…  相似文献   

2.
柴油机喷油系统偶件间隙燃油泄漏量的试验与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喷油压力不断提高,承压偶件间的燃油泄漏对喷油过程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已建立的恒压条件下偶件间燃油泄漏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传统喷油系统承压偶件间的燃油泄漏量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在高喷射压力下泄漏量增加的影响因素和泄漏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柱塞偶件泄漏量较大的原因和对喷油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较大的柱塞升程直径比能减少喷油泵不同运行工况的间隙泄漏量和压力变化,优化柴油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正柴油机喷油泵的作用是将一定量的洁净柴油以足够的压力和良好的喷油质量,在准确的时间内喷入气缸,保证柴油机获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1喷油泵的保养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偶件的配合间隙仅为0.001~0.003 mm,因此柴油机必须经滤清器过滤,以保证进入喷油泵中的燃油清洁。低压油路中不应留存和跑进空气,高压油路要保证密封,应定期检查各连接紧固件和精密偶件的密封性,使喷油泵泵油时柴油压力能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4.
一、柱塞偶件的磨损 柱塞偶件又叫柱塞副,即柱塞与套筒,是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喷油系统中的三大精密偶件之一.柱塞偶件的配合间隙很小,所以能够产生很高的供油压力.柱塞偶件磨损后,会对柴油机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三大精密偶件指喷油泵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偶件。上述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及表面粗糙度的精度要求很高,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喷油泵是柴油机的“心脏” ,它的装配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使用性能。下面以与小拖配套的单体喷油泵为例介绍其装配注意事项 :1.由于柱塞偶件的配合间隙非常小 (仅为 0 .0 0 1~ 0 .0 0 3mm ) ,因此修理场所不得有风沙、灰尘侵袭 ,拆装工具、清洗油、盛油盆等应清洁 ,以防污染柱塞偶件引起卡滞或磨损。2 .安装喷油泵前应对其所有的零件仔细清洗 ,清洗柱塞偶件时 ,应用手抓拿非配合面 ;装配时不可用手触摸偶件配合面 ,以免油渍、汗渍作用引起偶件卡滞。新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应洗净防锈油后再装用。3.柱塞套安装孔支承台肩应平整、光…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喷油泵偶件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工作性能。介绍了喷油泵偶件技术状态检验方法,重点阐述了喷油泵装配时如何保证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偶件的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8.
虽然喷油泵的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都是采用优质钢材精密加工而成,但由于高压燃油的高速流动冲刷和燃油中的机械杂质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磨损,喷油泵主要零件磨损会影响发动机的工作,降低功率。  相似文献   

9.
喷油泵是柴油机的心脏。而柱塞副、出油阀及喷油嘴偶件又是燃油泵的核心。供油的任务主要是靠三大偶件去完成。为使三大偶件减少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加强燃油装置的维修和保养,提高燃油的清洁度,确保三大偶件的正确装配。 一、三大偶件的正确装配 1.柱塞副的装配 (1)在柱塞副没装入泵头之前,应将柱塞偶件和泵头油腔清洗干净,检查泵头内柱塞套支承面是否清洁、平整,柱塞套台肩面是否有  相似文献   

10.
对喷油泵的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针阀偶件常见损伤特点作了简要的概述,对三大偶件的技术状态鉴定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对喷油泵顶隙柱塞、普通柱塞供油特性进行试验,通过对喷油泵泵端压力、嘴端压力、喷油规律及喷油量的研究,对比分析顶隙柱塞与普通柱塞的喷油提前特性及喷油特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中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与柴油机匹配过程中喷油系统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分析软件,软件中包含喷油泵、喷油器两个数据库。输入所匹配柴油机的结构型式和基本性能参数,能分析出柴油机匹配用喷油泵、喷油器系列类型,以及计算喷油泵的主要匹配参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它能用于指导实机匹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电控单体泵喷射特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模拟揭示了凸轮型线速度、柱塞直径、高压油管长度、高压油管内径等关键影响因素对喷射特性中的喷油压力、循环喷油量、喷油持续期和供油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AMESim建模,对比实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实验设计的方法,考虑交互作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各种因素和喷射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单因子及交互作用因子均与喷射特性存在着相关性,且随着转速的变化而呈复杂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微型柴油机喷油系统与柴油机的匹配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了国内微型柴油机与喷油系统参数匹配的不合理性,提出了结构参数优化方案,并部分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减少喷油嘴流通面积可以使喷油过程稳定,喷油压力提高,喷油持续期延长,整机经济性得到改善,排烟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运用试验和模拟计算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分析了N485柴油机配装两种不同喷油泵的喷油系统时,喷油系统性能、柴油机工作过程以及整机噪声的变化。研究表明,装配BQ喷油泵,喷油系统的喷油压力较高,供油速率较大和供油持续时间缩短,使得滞燃期的喷油量增加,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较多,预混燃烧剧烈,导致整机噪声声功率级增加。  相似文献   

16.
对某4102柴油机匹配VE型电控分配泵时,油泵进油电磁阀断电,发动机不熄火问题进行分析。油泵进油电磁阀断电时,残余喷油是造成发动机不熄火的直接原因。对VE泵结构原理分析后发现,出油阀结构、柱塞升程相位及柱塞有效升程与油泵的残余喷油有关。最后,通过减小油泵低转速时的柱塞有效升程,实现了进油电磁阀断电时油泵没有残余喷油,解决了发动机不熄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四冲程电喷摩托车发动机最优喷油量匹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满足摩托车发动机电喷系统匹配需要,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解决了发动机各性能指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了一套摩托车发动机最优喷油量匹配标定试验方法。基于自主开发的摩托车电喷系统建立了试验台架,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取了电喷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喷油脉谱图。在线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最优喷油脉谱图电喷摩托车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皆优于传统油器式发动机,验证了所提出的最优喷油量匹配标定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凸轮型线直接影响压油柱塞的运动规律,从而影响其泵油特性,是高压供油系统设计的关键。以电控单体泵(EUP)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凸轮型线与泵端压力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脉宽范围内,采用等速凸轮的柱塞泵峰值压力随喷油脉宽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速随脉宽的增加逐渐变小,当喷油脉宽足够长时,压力将趋于一定值;采用降速凸轮的柱塞泵,利用压力先增大后减小的特性可以在较短的喷油脉宽内达到近似等压状态。最后以等压泵油特性为目标,提出了不同匹配转速下降速凸轮工作段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并为某型发动机匹配设计了供油凸轮型线,获得了良好的等压供油特性和最大循环喷油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抽油泵泵筒与织构表面柱塞间流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间隙值和进出口压差对抽油泵漏失比、承载力比以及摩擦系数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柱塞表面织构对环隙内部压力场、速度场有影响;在相同工况下,随着间隙值的增大,环隙内流量增大,油液平均速度增大,造成织构对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影响变大,致使其漏失比和摩擦系数比减小、承载力比增大;在相同工况下,随着进出口压差值的增大,间隙内部压力梯度增大,油液平均速度增大,由于织构对流场的影响,使得抽油泵漏失比和摩擦系数比减小、承载力比增大.因此,实际油田中合理应用表面织构化的柱塞,选取较大泵隙、较大进出口压差工况可充分发挥织构对油液的作用,可有效减小抽油泵的漏失量、减少柱塞的磨损,实现提升泵效、延长柱塞的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输送含颗粒介质柱塞泵的柱塞、填料寿命问题,从接触型往复密封的摩擦学机理出发,通过优化匹配柱塞直径、行程及泵速各参数,合理控制柱塞的线速度,降低摩擦速度,对柱塞填料密封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求解间隙中的流体力学层流运动问题,合理控制冲洗液的压力,保证全压密封系统中接触区的液膜处在混合润滑状态下工作,使密封副有良好的润滑;提出了两种填料函方案,并和采用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柱塞及多种填料搭配组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密封累计运行了4 455 h后,组合1和组合2柱塞的磨损仅为0.03 mm和0.05 mm;在生产实际中,改进后的密封设计,使柱塞及填料的使用寿命从原来的1 500 h提高到4 500 h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