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磷钾肥料处理对麻风树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风树实生苗为试材,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麻风树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都显著提高了麻风树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经方差分析,氮肥对麻风树生长和生理影响最显著,磷、钾分别对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模糊综合分析表明,在9种配比施肥处理中,N2P3K1(即N、P、K施入量分别为1.00、1.60、0.15 g/株)处理对麻风树苗期生长和生理指标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麻风树菌根育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麻风树菌根育苗方法,包括菌根剂准备、种苗处理、菌根剂接种、移栽和接种苗管护步骤。结果表明,该接种菌根菌能提高麻风树的抗逆性、适应性,促进根系生长,提高麻风树种苗移栽成活率,促进生殖生长,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3.
麻风树是重要的生物柴油树种。为了评估种植麻风树的潜在生态风险,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麻风树叶水浸提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麻风树叶水浸提液诱导了染色体畸变,导致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较低浓度的麻风树叶水浸提液促进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进而促进根的生长,而较高浓度的叶水浸提液抑制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麻风树栽培品种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复合肥3种施用方式(100%作基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25%作基肥+50%作第1次追肥+25%作第2次追肥)对秋播麻风树幼苗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加快麻风树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苗木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随施肥次数的增加,麻风树苗木根系生长量明显增加,苗木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木质量指数及植株氮、磷、钾积累量、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以50%作基肥+50%作追肥的综合效应较好,复合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则有利于简化施肥作业。  相似文献   

5.
马里复兴传统行业提高生活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马里发起能源更新项目-麻风树行动,并在1993-1997的四年间。实施开展了马里麻风树素系麻风树植物工程(Jatropha Curcas Plant Project)。  相似文献   

6.
该品种是麻风树野生资源中精选改良而成的国内最高产生物柴油优质原料品种!经专家组评测:PX-8麻风树生长速度快,当年成林,可达2.5米以上,树冠1.5米以上,底围粗达30厘米左右:三年亩产2000近左右:四年亩产3000斤左右:盛产期增产潜力在4000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的有限分枝是限制麻风树油产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奠定基因调控麻风树分枝的基础,研究并优化了侧枝萌发诱导基因LIF(lateral shoot-inducing factor)的原核表达条件,并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通过研究农杆菌浓度、抗生素浓度建立了稳固高效的麻风树农杆菌((LBA4404)高效转化体系;将LIF基因转入麻风树基因组中,通过GUS染色、PCR、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了LIF基因已经成功转化入麻风树基因组中,获得了高达(23.91±5.78)%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为利用麻风树因自身化感作用而浪费林下资源,选择林下套种农作物,为麻风树林下套作提供农业指导.采用培养皿法和盆栽法,测定麻风树的叶、种子外果壳和内果壳的水浸提液对生菜、油麦菜和草莓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对麻风树化感作用的反应程度不同,最敏感的是草莓,油麦菜次之,生菜最不敏感,麻风树的化感作用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而...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麻风树叶片通过淋溶、挥发和腐解等途径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紫茎泽兰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风树叶水浸提液、叶挥发性物质水溶液和叶腐解液对紫茎泽兰幼苗具有化感效应。与对照相比,紫茎泽兰幼苗的苗高增加,根长减小,淋溶途径和挥发途径释放的化感物质对紫茎泽兰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总体表现为抑制效应,而腐解途径对紫茎泽兰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在麻风树化感作用下,紫茎泽兰幼苗出现补偿性生长,将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转移,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增加,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减少,导致根冠比明显大于对照。在3条途径中,化感效应强弱依次是叶挥发性物质水溶液、叶腐解液和叶水浸提液。利用麻风树的化感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紫茎泽兰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麻风树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60 g/桶有机肥、120 g/桶有机肥、180 g/桶有机肥、20 g/桶复合肥、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对麻风树出苗、生长、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加快麻风树出苗,但有降低出苗率的趋势,其中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的出苗率最低,比不施肥处理的出苗率降低7.85%。施肥可明显促进麻风树主根、侧根、地径、茎、叶的生长,增加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苗木质量指数,其中以施20 g/桶复合肥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之间的地径、茎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有减少4条侧根总长和一级侧根数的趋势。施肥可提高麻风树氮、磷、钾的含量,显著增加氮、磷、钾的积累量(P0.05),其中以施20 g/桶复合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但两者差异不显著;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对促进麻风树生长及改善养分状况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年环境一号卫星影像提取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分布图,依据同时期的MODIS13数据合成增强植被指数(EVI)年最大值图与年平均值图,结合东洞庭湖高程,讨论东洞庭湖湿地植被及其生物量空间分布,并从水文因素及植被生长特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推论出芦苇与湖草等植被的最适宜生长区域.结果说明,东洞庭湖植被及其生物量分布与高程及水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在高程30 m以上且远离水域区域,主要生长着对水分要求不高的防护林;芦苇适合生长在27 m高程以上且靠近水域的区域,湖草适合生长在高程为23~27 m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As3+胁迫对麻风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As3+污染的耐受性,为其是否能被安全引种驯化及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As3+浓度的增加,麻风树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MDA含量则呈上升的趋势,说明低浓度的砷在麻风树幼苗体内产生的毒害作用较小,而麻风树幼苗对高浓度砷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含量高的麻风树源生物柴油,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精制麻风树油、甲醇和丙二醇乙醚为反应原料,以KOH为催化剂,制备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 H-NMR)分析技术,验证该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该生物柴油制备中酯交换反应的试验条件。用国标方法测定该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性、闭杯闪点、凝点、烟点、运动黏度(40℃))。在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 400和2 000r/min条件下,比较该生物柴油与0#柴油、麻风树油甲酯的碳烟排放。【结果】所得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结构式为RCOOCH(CH3)CH2OCH2CH3。当甲醇与麻风树油的物质的量比为10∶1,催化剂KOH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min时,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产率高达91.3%。所制备生物柴油的溶解性等各项理化性能良好。在相同载荷条件下,该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性能优于0#柴油和麻风树油甲酯。【结论】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较传统生物柴油具有更高的氧含量和较低的碳烟排放,可以作为柴油添加剂,也可以代替柴油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7—2016年多时相TM/ETM+、OLI影像,分析铁矿及其周边区域植被覆盖度指数(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 FVC)及植被生长状况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 VCI),评价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植被生长状况时空变化特征及铁矿开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FVC及VC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等级不高且铁矿区域几乎无植被生长的实际状况,为研究区生态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支持。2007—2016年,研究区整体植被覆盖度及植被生长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较低植被覆盖度等级和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等级同时向较好等级发展。FVC及VCI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南坡及西南坡。但铁矿面积逐年增大,铁矿开采对其所在区域及周边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植被退化和生态破坏,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麻风树资源本底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又名亮桐(云南)、黄肿树(广东)、假花生(广西)、吗哄罕(傣名)、南洋油桐(日本),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麻风树属植物,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云南、广西、广东、四川、福建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云南是我国麻风树集中分布和产业发展的中心地区,为充分了解云南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锰胁迫对麻风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锰胁迫浓度的升高,麻风树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麻风树对重金属锰污染具有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植被生长旺盛,森林覆盖率超过60%。增强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能够较好地反映植被覆盖状况,尤其反映植被覆盖度高区域的植被生长状况。利用2003~2020年的MODIS EVI数据来研究海南岛植被覆盖状况。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来研究EVI的时空变化及趋势特征;结合Hurst指数,研究EVI的可持续特征;EVI与气温、降水时间序列和地理栅格相关性分析,研究海南岛植被覆盖与气温、降水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空间上,海南岛植被覆盖整体状态好,约60%的区域EVI大于0.5,植被覆盖度呈现中间高四周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时间上,2003~2020年海南岛植被覆盖变化以改善为主,改善区域占比为90.2%,其中显著改善区域占比65.5%。海南岛未来植被覆盖变化趋势以持续性改善为主,持续性改善区域占比81.2%,持续性退化区域占比7.6%,未来变化趋势不确定区域占比11.2%。(3)气象影响因子上,海南岛植被生长年际变化受降水影响大于气温,面积占比38%的区域植被年际生长与降雨呈正相关关...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遥感植被指数数据,利用趋势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近年来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11 a来整体植被覆盖较好较稳定,但沿海人口较密集、城镇建设拓展较快的区域及沿海的岛屿植被覆盖较低;归一化比值植被指数( NDVI)最高值出现在8-9月,最低值出现在3月;时间尺度为12个月的年内生长季与非生长季NDVI值变化最明显;福建省年平均NDVI值、生长季平均NDVI值、非生长季平均NDVI值在2003年之前呈增长趋势,之后转为下降趋势,2005年总体上达到最低值,随后缓慢上升;福建省植被增加显著的区域是龙岩西北部、漳州东南部及莆田中部,植被覆盖状况显著变差区域是福州市区、莆田、泉州、厦门沿海城镇区域。  相似文献   

19.
以10 cm航空影像为数据源,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对连云港市花果山的森林植被景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麻栎树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麻栎和松树是主要优势树种,乔木总面积占到研究区植被面积比例的70.75%,研究区植被结构较好。竹林(以金镶玉竹为主)和茶树是研究区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且有区域特色的灌木;除2种主要灌木外,研究区还有大量混合生长的其他灌木,其面积总量和分布范围都仅次于麻栎树。研究区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某些树种,如麻栎,景观优势度较大。森林景观以人工林为主,各种树种随机分布,形状受人工干扰较多。  相似文献   

20.
麻风树脂肪酸去饱和酶7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体型ω-3(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FAD7)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催化亚油酸(Δ9,12-C18∶2)形成α-亚麻酸(Δ9,12,15-C18∶3,ALA)的关键酶。基于麻风树低温锻炼转录组数据,通过逆转录PCR(RT-PCR)技术克隆到麻风树FAD7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JcFAD7。结果表明,该cDNA序列全长1 796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 341 bp,编码446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51.1 ku,等电点为8.92。序列分析表明,JcFAD7编码蛋白包含膜结合FAD蛋白的4个跨膜区、2个膜嵌合区、1个亚铁血红素结合基序及3个组氨酸簇等特征区域。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麻风树JcFAD7蛋白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