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橘瓣囊衣生物酶法脱除技术是出口加工型橘瓣冻干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为提高橘瓣囊衣生物酶法脱除效率,以宫川蜜橘为原料,以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聚半乳糖醛酸酶等为生物酶制剂试材,以橘瓣囊衣脱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筛选适宜的生物复合酶并测定其囊衣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生物复合酶配方为: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酶与半纤维素酶质量比为4∶3∶2,在酶液质量分数为0.2%,pH值为3.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 min时,宫川蜜橘橘瓣囊衣脱除95%以上,该复合酶囊衣脱除效果良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南瓜多糖最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南瓜水溶性多糖,试验将2种独立的提取方法进行协同作用,考察协同作用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单一超声波法、复合酶解法相比较。首先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处理,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1.5%果胶酶,pH值5.5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40℃水浴振荡30min,酶解中多糖会有部分溶出;在酶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超声波处理,通过超声破壁作用,进一步增加提取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试验确定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南瓜多糖的最佳超声波工艺为:超声时间为10min,超声功率300W,料液比1∶30,多糖提取率为25.94%。通过对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超声波协同酶法得到的南瓜多糖提取率最高,其次是复合酶法。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制取苹果梨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梨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复合酶制取苹果梨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制取苹果梨汁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0.07 g/100 g,纤维素酶添加量0.11 g/100 g,酶解时间82 min,酶解温度48℃,该条件下苹果梨的出汁率可达87.6%,与未经酶处理所得苹果梨出汁率69.8%相比,提高了25.5%,说明复合酶处理可显著提高苹果梨出汁率。  相似文献   

4.
从6种果胶酶中,筛选出对柑橘皮渣降解作用良好的果胶酶W1,适宜用量为0.05%;从5种纤维素酶中,筛选出对柑橘皮渣降解作用良好的纤维素酶R-10,适宜用量为0.01%。由果胶酶W1和纤维素酶R-10组成的复合酶,适宜的酶解温度为30℃,酶解时间为24h。  相似文献   

5.
以巴厘品种菠萝为原料提取果汁。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酶用量、酶比例、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对菠萝果汁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酶用量0.005%,酶比例2:1,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0min的条件下,菠萝果汁提取率可达50.16%。  相似文献   

6.
以蓝莓为原料,考察了复合酶添加量、复合酶配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4个因素对蓝莓出汁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复合酶酶解蓝莓汁的工艺参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法制取蓝莓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0.20%,复合酶(果胶酶∶纤维素酶)配比3∶1(m∶m),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84 min,该工艺条件下蓝莓出汁率达78.38%,与模型预测值78.54%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0.20%,表明在蓝莓汁复合酶法制取过程中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复合酶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性,根据松针粉的结构特点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高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这两种酶提取松针多糖的条件(液料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进行优化。根据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建立了双酶复合提取黑松松针多糖的工艺,且证实分步加酶法提取的多糖得率较高,即:液料比20∶1(mL/g),酶解温度50℃,pH 6.5,先添加2.5%纤维素酶,酶解时间2 h,后添加1.5%果胶酶,酶解时间1.5 h。此条件下得到的黑松松针多糖得率达6.17%,远高于单酶提取效果。松针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该方法简便,可用于提取黑松松针多糖,为松针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基础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澄清青梅汁的最佳工艺条件。设计复合酶澄清青梅汁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以透光率和出汁率为指标,确定澄清青梅汁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果胶酶用量为0.07%,纤维素酶用量为0.08%,酶解时间为3.5h,酶解温度为40℃,青梅汁的透光率和出汁率分别为79.43%和77.29%。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打瓜去籽后的打瓜瓤为原料,对酶法制取打瓜汁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最佳酶处理条件为果胶酶0.1%,纤维素酶0.05%,酶解p H值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提取苹果多酚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以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合苹果多酚提取的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1∶1),添加量0.07%,酶解时间60 min,提取温度65℃,超声时间1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酚得率为1.99 mg·g~(-1)。  相似文献   

11.
微波预处理超声辅助酶解大豆秸秆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提高油料作物秸秆酶解效率,对大豆秸秆进行微波预处理,然后进行超声辅助酶解。经扫描电镜分析,大豆秸秆的致密结构经微波预处理后,得以明显破坏,可以更利于为纤维素酶水解。采用正交实验对微波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大豆秸秆最优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00W,辐射时间40min,辐射温度60℃。经微波预处理、超声辅助酶解条件优化后,水解7 h 酶解率达到11.06%,与常规条件酶解48 h 的酶解率(11.77%)基本相当,酶解效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旨为酸枣倍性育种、细胞融合提供材料,为枣品种杂交培育、品种更新开辟新径。以酸枣四分体时期的花粉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血球计数器计算原生质体产量以及FDA测定原生质体的活力,探讨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在1%蜗牛酶+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中,静止酶解4 h,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最高,达到4.8×105个/mL,且通过0.01%的FDA活力检测,四分体花粉原生质体的活力为21.1%;不同浓度的甘露醇影响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试验得出,在0.3mol/L的甘露醇中,四分体时期的花粉原生质体分离率达到3.8×105个/mL,且活力为27.3%。四分体时期花粉原生质体的成功分离为后续三倍体育种提供了材料,为酸枣花粉其它时期的原生质体分离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蒙古黄芪为试验材料,研究纤维素酶解辅助水提黄芪多糖的工艺条件。考察水提温度、水提时间、水提次数、料液比4个单因素对黄芪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在纤维素酶解预处理后,水提温度对黄芪多糖提取率影响显著,其次是料液比和水提次数,水提时间影响较小。在料液比1:12,水提温度100℃,水提时间1.5 h,水提3次,黄芪多糖提取率达4.76%,与传统水提法(3.09%)相比,黄芪多糖提取率提高了54.05%。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酶制剂对谷物杂粮粉进行水解,探讨酶解条件对谷物杂粮粉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谷物杂粮粉底物质量分数为5%,纤维素酶和中温淀粉酶配比为1∶1,pH值为7,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90 min,此时谷物杂粮粉水解液的黏度为92.34 mPa·S,该酶解工艺条件制得的谷物杂粮粉黏性适中,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马齿苋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马齿苋多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双酶法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马齿苋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mL/g),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添加量分别为1.5%和2.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0 min,在该提取工艺下,马齿苋多糖得率为19.83 mg/g DW。体外DPPH·和·OH清除试验表明,马齿苋多糖对两者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强于VC。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灵武长枣为原料,采用酶解法处理提取鲜枣原汁,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了鲜枣原汁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1.5,果胶酶0.2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25.3%;在原汁中添加0.1%CMC和0.05%琼脂的组合稳定剂及0.0151g/mL的异VC钠+柠檬酸,置于37℃恒温条件下7天,鲜枣混浊汁无分层现象,均匀一致,口感细腻,枣香浓郁;对鲜枣原汁杀菌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以75℃恒温30min杀菌效果较为理想,枣汁无任何不良现象出现,符合国家标准GB10792-89。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加热浸提和离心分离法制得的山楂粗滤汁为试材,研究不同酶类、不同酶浓度及酶解时间对山楂粗滤汁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浸提法和离心法提取的山楂粗滤汁单独使用4号酶即液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为主,果胶酶为辅)处理时,对山楂汁的澄清效果改善不大,而单独使用3号酶即澄清酶(果胶酶为主,纤维素酶、淀粉酶为辅)或与液化酶...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的酶活,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固液比,温度,pH等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膨化预处理之后的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1.5~2)之间;pH 3~5;接种量为20%;秸秆:麸皮为1:1;硫酸铵含量为1.5%。在这些条件发酵之后的玉米秸秆,酶活为300 U/g。为下一步的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中试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山丹丹高效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山丹丹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丹丹鳞茎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酶解法获得山丹丹原生质体,进一步采用3因素4水平L16(34)正交试验 。[结果]结果表明:(1)在预处理条件下(0.015 g/mL纤维素酶+0.005 g/mL果胶酶+0.65 mol/L甘露醇)得出最佳酶解时间为6 h,产量为3.47×106个/ mL;(2)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确定原生质体产量主次因素为:纤维素酶>果胶酶浓度>甘露醇浓度,同时得到最佳酶组合为0.02 g/mL的纤维素酶浓度、0.008g/mL的果胶酶浓度和最佳渗透压浓度为0.6 mol/L甘露醇,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3.47×106个/ mL,活力为60.32%;(3)在最佳酶组合处理下,采用暗处理可将原生质体存活率提高到76.15 %;在15 min、1000 r/min时,原生质体产量最高,为3.51×106/mL;在10 min、800 r/min时,原生质体活力最高,为61.2 %。 [结论] 该试验获得了山丹丹原生质体最佳分离条件,建立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山丹丹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