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研系列品种(组合)在参加全国和贵州省的44次试验中,含油率在39.26%~48.42%,其中含油率在44%以上的频率达28次,其平均含油率达45.4%,占总参试次数的63.64%;与同组试验的其它品种相比,44次油研系列品种比250次其它品种平均含油率高3.1%,在参试的25个片区.次中有21个居同组含油率的第1位。油研10号参试和作对照品种的10个片区.次中,含油率平均分别为44.47%和45.14%,表现出油研10号的高含油率和稳定性。分析还看出,在长江上游育成的油研系列品种在中、下游更具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高油大豆的选种原则 1、品种含油率高一般大豆含油率应在20%以上,高油大豆应在22%以上,纯粮率98%以上,前者才能达到一级标准,后者可达特级标准.当前应避免在高油大豆品种受重视的情况下,夸大品种含油率或过分强调高含油率而误导生产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西核桃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巴马、凤山、天峨、南丹、乐业、田林、隆林等7个县份筛选的优树果实样品共计31个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种仁含油率为56.9%~65.1%,其中凤山004含油率最高,为65.1%,其次南丹004为64.1%,凤山002含油率最低。测定了广西不同产地核桃种仁的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等5种脂肪酸组分,其中棕榈酸含量在4.09%~8.36%,硬脂酸10.57%~45.09%、亚油酸45.88%~77.26%、亚麻酸3.16~10.28%、油酸0.3%~2.4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不同产地核桃,为核桃产地的地区品牌打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1979年以来,以宁油7号及其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进行连续单株定向选择,筛选出一批高油分的株系及品系.经YG-2型脂肪分析仪测定结果,有15份品(株)系含油率达45%(占种子干重%)以上.其中宁油7号后代3份,平均含油率为45.77%;陆奥油菜×宁油7号高世代材料4份,平均含油率为46.02%,其中81-373-59含油率高达47.01%;杂种低世代材料分离出9份高油分株系,平均含油率  相似文献   

5.
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及含油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油茶不同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对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油茶物种园的12种油茶品种种子、种仁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的种仁含油率为34.34%~52.32%,平均为44.30%,变异系数为14.14%;种子含油率为14.22%~36.67%,平均值为26.57%,变异系数为32.77%,种间差异较大。2)果实经济性状中,果实质量和种籽质量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果形指数品种间差异较小;广西柏白大果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最小,差异性小属稳产品种,德化红花油茶变异系数最大,差异性大。3)与油茶种仁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子含油率和鲜籽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的为鲜籽含水量;与油茶种子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种仁含油率和鲜籽出鲜种仁率,其呈负相关的最高指标是鲜籽含水量;与油茶鲜籽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鲜果出干籽率、果形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的有单果质量、单果心室数和单果籽数。  相似文献   

6.
遗传力测验表明,油分蛋白总量(含油率与种子蛋白质含量之和)的遗传力为98.9%,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变异系数为1.83%,而含油率和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2.4%和89.6%,品种群体内个体之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38%和6.30%,油分蛋白总量表现出比单一的含油率或种子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强,不同年度、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栽培条件下其性状更稳定。将此性状作为高油分、高蛋白育种的目标选择性状将会使选择更有效、更快趋于稳定,并可同时兼顾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的选择。选择油分蛋白总量在68%~70%的育种材料,有可能育出含油率在44%~45%,种子蛋白质含量在24%~25%的高油分高蛋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14个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差异,以14个油茶(种、变型、家系、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种仁含油率为23.73%~59.88%,种仁含油率高于50%的有5个,40%~50%的有5个,30%~40%的有3个,低于30%的有1个。干籽含油率为16.25%~35.49%,干籽含油率高于30%的有6个,20%~30%的有7个,低于20%的有1个。脂肪酸组成包括油酸、亚油酸、ω3-亚麻酸、棕榈油酸、顺-11-二十碳烯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8种。总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15%~15.8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10%及其以上的有6个,低于10%的有8个。总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3.56%~91.50%,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90%的有4个,80%~90%的有10个。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大宝混合种、大宝黄珍珠、大宝黑小籽、望谟金球5号、天心平、浙江青田25、长林4号7个油茶的种仁含油率较高,脂肪酸组成比例合理,可作为高产优质油茶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江西油脂植物资源及其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西省油脂植物资源,主要介绍了含油率>40%的64种油脂植物的分布、含油率、成熟期等。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不同地区收集的20余份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选育高含油量和高α-亚麻酸含量的紫苏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地区各种质资源之间含油量差异很大,含油率为21.06%-49%,含油率高于45%的材料有3个,其中毕节苏麻的含油率达到49%,在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是7.2%-10.2%,平均8.97%,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为89.3%-92.2%,平均90.5%,其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1.56%3、各个品种之间蛋白含量差异较小,含量在22.29%-26.94%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双柏县700~1600m海拔范围内种植同一优树的小桐子扦插苗,通过连续2a测定不同海拔点小桐子的种子含油率情况,以期为小桐子种植海拔高度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一定海拔区域内,小桐子种仁含油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以1500m海拔处获得的小桐子种子含油率最高,2011、2012年测定的含油率分别为40.10%和40.62%。  相似文献   

11.
应用限定指标的分级筛选法和果实含油率与功能因子α-亚麻酸相对质量分数乘积值对所采集的89份接骨木样本进行了优良类型的筛选。结果得到果实产量、果实含油率、α-亚麻酸相对质量分数分别高出当年平均水平5%、15%、20%的三高型优良单株2个,果实含油率、α-亚麻酸相对质量分数之积高出当年平均水平50%的高功型优良单株1个。  相似文献   

12.
四川秦巴山区油橄榄优良单株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秦巴山区现有的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种质资源中开展优良单株选择,选择出丰产、含油率高、油质好的优良油用油橄榄种质4份,优树平均干果含油率42.24%,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88.02%,油酸相对含量69.44%.  相似文献   

13.
一、2001年我国油菜籽产量达到1176万t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从华中 及华东油菜籽主产区获得的信息,我国2001年油菜籽总产量(即2001/2002年度产量)将达到1 176万t的历史最高水平(包含少量秋季成熟的春播油菜籽),较2000年增长3%.在产量增长的同时,2001年我国双低油菜籽的播种面积及产量均较2000年有明显增长,油菜籽含油率和菜籽油、菜籽粕质量水平均将因此而提高,其中浙江及安徽很多地区的油菜籽含油率达到了38.5%~39%(水分含量12%的标准品),部分油菜籽含油率甚至达到39.5%,油菜籽的出油率也因此提高到36%~36.5%.与2000年相比,含油率提高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腾冲7号”树冠自然分层,幼树期生长势较强;10月上中旬成熟,平均单果重89.68 g,鲜出籽率23.1%,干出籽率14.2%,干籽出仁率72.1%,种仁含油率55.8%,干籽含油率40.2%,鲜果含油率5.7%。结果早、丰产,定植5年后进入经济收益期,平均产油222.80 kg/hm2,比对照(193.0 kg)和均值(125.89 kg)高15.44%和76.98%。阐述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琴叶风吹楠种子性状及含油率。[方法]对采集于西双版纳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测量其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等性状,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结果]各单株间的纵径、横径、千粒重、出仁率、含油率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横径为1.33~2.35 cm,平均为1.69 cm;纵径为2.48~3.60 cm,平均为2.99 cm;纵横径比值在1.48~2.31,平均为1.78;千粒重为2 354.16~5 505.87 g,平均为3 329.59 g;种仁率为78.23%~86.75%,平均为84.36%;含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9%。[结论]琴叶风吹楠属于高含油量种子,各单株间的含油率达到极显著差异,有望从中选出种仁含油率高的单株,为该树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蓖麻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03-9204,9212
[目的]为蓖麻的深入研究、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九五"、"十五"期间收集的177份蓖麻材料的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及综合评价,同时对各主产区蓖麻的主要育种性状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177份材料中有效分枝数、有效穗数和果穗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无果刺的占16.5%,果实不能自然开裂的占20.5%,我国大部分材料籽仁含油率在60%~70%。在含油率超过70%的39份材料中,四川的占92.3%,且四川产区的材料生育期、有效穗数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籽仁含油率与果穗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穗每增加1 cm,籽仁含油率下降0.117 4%。[结论]我国蓖麻种质遗传基因丰富,在四川表现比较突出;果穗长度与籽仁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是蓖麻育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油橄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比较云南省永仁县8个油橄榄品种的果实性状及含油率。[结果]果实质量变异系数最大(40.79%),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8.36%)。鲜果含油率最大的是佛奥(22.77%),最小的是小苹果(12.08%)。[结论]通过各项指标的测定,8个油橄榄品种的果实外部性状有着明显的差异,含油率较高的品种是佛奥、鄂植8号、科拉蒂和米提尼。  相似文献   

18.
玉屏油茶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玉屏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单株鲜子重、鲜果产量及鲜果含油率间存在明显差异,干子含油率最高为42.23%、最低为17.19%;单株鲜果产量与单株总果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9);鲜子含油率与干子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4),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397);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产量因子、含油量因子、果型因子和果皮厚度因子,积累贡献率为76.887%。为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系,可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以主成分为单位选育优质高产的油茶个体,优先选择果大、皮薄、高干子含油率性状结合的个体作为后代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别山山核桃优树间种仁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以18株初选优树的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分析了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优树种仁含油率为48.6%~70.3%,变异系数为7.83%。其中XZ5含油率最高,为70.3%;其次XZ2为68.4%,优树JZH和ZZ2含油率最低,仅为55.9%和48.6%。优树脂肪酸组分间以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大,为21.23%;其次棕榈烯酸为14.36%,亚麻酸12.93%,硬脂酸10.05%;顺-11-二十碳烯酸、油酸和棕榈酸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4.14%、4.43%和4.82%。油酸含量以XZ5最高,为81.8%,其次XZ1和XZ2,分别为81.3%和81.0%;亚油酸以ZZ2最高为17.8%,其次GJC4和ZW1,分别为17.5%和17.2%。多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20.07%,含量以ZZ2、GJC3和ZW1最高,分别为19.143%、18.984%和18.774%;单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4.40%,含量以XZ5、XZ1和XZ2最高,分别为81.976%、81.480%和81.181%;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为5.79%,含量以ZZ2最高为8.973%。大别山山核桃优树脂肪酸组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果糖浸泡浓度、真空膨化真空度、脆片含油率对食用菌脆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果糖糖度37 Bx、真空度0.07 Mpa、含油率10%时食用菌的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