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皱纹盘鲍幼虫流水孵化培育工艺流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明清  王琦  钟伟 《水产科学》2001,20(4):15-16
应用流水孵化技术大规模孵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虫,与常规技术相比,孵化率平均提高到67.9%,采苗次数下降了88%,节省亲鲍数量72%,节省劳动力95%。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线海水培育、充气海水培育、流水孵化培育、流水孵化培育中试4种不同方法进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幼虫孵化培育,并与常规孵化技术对照,结果表明:紫外线海水孵化培育组幼虫48h面盘与壳分离死亡;充气流水培育组幼虫发育畸形;48h下沉死亡;流水培育组幼早孵化率为69.7%,流水培育中试组幼虫孵化率达75.8%。而对照组孵化率仅为23.5%。流水孵化培育不仅提高了孵化率,而且稳定性较高,同时节省大量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4.
经试验在水温25℃以下,采用提高培育海水比重,导致鲍幼体因环境突变引起不适而扭动最后脱落(剥离)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优点,同时能剥离鲍幼体的成活率,又对生长无影响认为是一种实用,可行和有效的剥离鲍幼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产科技情报》1976,(7):21-21
江西省上高县鱼种场是—个以繁殖四大家鱼和培育鱼种为主的养鱼场,为了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个场的广大职工积极利用孵化池进行流水培育草鱼种,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杂种优势的角度对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子一代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月龄杂交鲍子一代(F1)活体重比皱纹盘鲍增加36.87%,软体部干重增加33.21%,总干重增加29.20%,其它性状也显著优于皱纹盘鲍。杂交鲍F1的壳长、壳宽、活体重、软体部干重和总干重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4%~44.51%,其中软体部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壳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且杂交鲍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皱纹盘鲍。杂交鲍子一代的变异有助于定向选择,提高杂交育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波  李友乐 《齐鲁渔业》2000,17(1):31-32
在皱纹盘鲍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稚鲍剥离后大量死亡,育成率低下,是困扰生产单位的一大难题。我们1995年和1996年在稚鲍培育中,采用安特消毒剂处理稚鲍和培养用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在长岛县第一育苗场进行,稚鲍剥离后在规格为 9 m×0. 9 m×. 5 m和 1.0 m×. 0 m×0.9 m的培育池中流水充气培养。所用海水经砂滤处理,海水盐度31.2~31.8,pH8.2~8.4。稚鲍主要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一般傍晚投喂,每天上午7:00~8:00清除残饵。1.2安特消毒剂…  相似文献   

8.
大连近海皱纹盘鲍的放流增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验海区放流壳长1.0 ̄3.7cm、平均1.93cm的皱纹盘鲍种苗33.18万个,放流3年后进行回捕,以人工配合饲料饲育的鲍苗特有的翠绿色壳为标志与天然鲍相区分,用随机取样法抽样统计,3次调查的平均结果为放流后3年的推算回捕率达31.6%,壳长平均年增长1.9±0.6cm。  相似文献   

9.
刺松藻对皱纹盘鲍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摄食刺松藻的日摄食率达11.71%,高于海带;日增重率为26.4%,为海带的73.3%。用刺松藻做皱纹盘鲍度夏期间的天然饵料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刺松藻对皱纹盘鲍的饲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摄食刺松藻的日摄食率达11.71%高于海带;日增重率为26.4%,为海带的73.3%,用刺松藻做皱纹盘鲍度夏期间的天然饵料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由生产培养获得的不同质量的底栖硅藻培养皱纹盘鲍不同生长阶段幼体的效果,采用经不同培养措施获得的两类底栖硅藻群落(饵料A和饵料B)培养皱纹盘鲍前期匍訇幼体和稚鲍.试验结果表明,饵料A培养前期匍匐幼体的存活率[(43.47±13.53)%]显著高于饵料B[(6.94±5.17)%],但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两类饵料培养的稚鲍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但饵料B的生长速度和特定生长率[(0.151±0.025)mm/d和(4.706±0.492)%/d)]显著高于饵料A[(0.103±0.022)mm/d和(3.625±0.374)%/d)].说明皱纹盘鲍幼体在不同生长阶段适应底栖硅藻的种类不同.匍匐幼体期对底栖硅藻质量要求较高,稚鲍期由于食量增加和食性转化,对饵料数量的要求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人工育苗,我国近十年来基本上已获得成功,放流工作也正在试行中。在育苗方面,提供优质与足量的饵料乃是保证高成活率的重要条件之一。从国内外已有资料归纳表明:从匍匐面盘幼体开始长到4~5毫米左右主要依靠单细胞的底栖硅藻;而从4~5毫米以后可投喂新鲜的褐藻或绿藻类。而在日本,幼体达到4~5毫米后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占很重要的地位,有些地区甚至完全用人  相似文献   

13.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14.
《海洋水产科技》1996,(2):15-18
三年的亲鲍升温促熟培养结果表明,经升温促熟后的亲鲍产卵时间可以比自然海区提前一个月左右,培育成活率达905。同时,当促熟亲鲍升温鲍升温有效积温达600℃左右,总有效积温达800℃左右时进行诱导产卵,可以获得雄性100%,雌性90%左右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5.
配合饲料在皱纹盘鲍人工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鲍鱼是名贵的海产贝类,自古被誉为海味珍品之冠,它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糖原。随着经济价格的提高,人工养殖应运而生,尤其是自2000年开始皱纹盘鲍杂交鲍引入福建海域养殖并大获成功,养殖规模迅速扩大,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其人工养殖效果的实例鲜见报道,本文综合研究了皱纹盘鲍在福建、江苏、山东3个地区的养殖效果,以期为鲍鱼人工养殖和鲍鱼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幼鲍期不同饵料的喂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稚鲍和幼鲍期饵料的研究,一直是鲍人工育苗工艺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对壳长5毫米以前的稚鲍,目前国内外均采用附着性底栖硅藻类为饵料;对壳长5毫米以后的幼鲍,底栖硅藻的饵料效果尽管很好,但往往因其数量难以保证,应用于大规模种苗生产尚有一定困难。因此,对幼鲍期饵料的研究,早已为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所重视。坂井英世(1976年)以冷冻裙带菜切成的薄片作饵料,  相似文献   

17.
对虾幼体培育中,成苗率的多少,除理化因子外,重要关键在于饲料。饲料的种类及其数量,投饲得当与否等都直接影响着成苗率的高低。由无节幼体培育到仔虾的成苗率一般只有0.5~2%,而绝大部分(98%以上)幼体死亡于溞状幼体向糠虾幼体发育过渡中及其之后。  相似文献   

18.
我所自一九七六年开始进行皱纹盘鲍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工作,摸索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严重妨碍研究工作的进展。如: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我站试验鱼场在鱼苗发塘工作中,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发塘方法,采用孵化缸发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月24日从江苏无锡引进的400万水花,经过20天的发塘培育出夏花310万尾,成活率达77.5%,而我县其他4个渔场,同机引进的同品种、同规格的水花,采用常规方法发塘,其最高成活率仅38%。现将采用孵化缸发塘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如下: 1、设备:用发塘池5口,总面积为45亩;砖石混结构孵化缸5口,容积均为8m~3,其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2年5~7月,采用6只1吨漏斗型玻璃钢水槽,进行人工培育河蟹淹状幼体试验,获得初步成功,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达18,146只。试验期间,在玻璃钢水槽内以间断充气法增加溶氧,给河蟹搔状幼体投喂活体和冷冻的硅藻以及丰年虫无节幼体。目前,用玻璃钢水槽培育的河蟹搔状幼体,其单位水体出苗量虽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