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肚菇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弟  马付元 《食用菌》2007,29(2):38-38
猪肚菇系大杯蕈的俗名,又名大杯伞、大漏斗菌;又有笋菇、红银盘之称;属中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子实体群生或单生,菌盖浅漏斗状,棕黄至白色,菌肉白色;菌柄柱形,中生内实,地下部分上粗下细.其长度因覆土层的厚度而异。猪肚菇的风味独特、清脆鲜嫩,有似竹笋般的清脆,猪肚般的滑腻,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与香菇、金针菇相当或略高;菌盖中的氨基酸含量占干物质的16.5%以上,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5%,高于大多数食用菌.菌盖中粗脂肪的含量高达11.4%,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钼、锌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是很有栽培前景的食用菌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药材的系统预试验方法对血红铆钉菇(Chroogomphus rutilus)子实体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类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菇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糖、内酯、香豆素、酚类、甾类、萜类和脂肪族化合物.血红铆钉菇子实体水提醇沉后的粗多糖得率为6.34%,多糖含量约为子实体干重的4.60%.  相似文献   

3.
代料栽培柱状田头菇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虎奶菇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奶菇是热带地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菌核主要含有多种单体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物质,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是氨基酸和次生代谢产物、蛋白质、挥发油成分、脂肪酸、多糖等活性物质以及钾、钙、镁等矿质元素。虎奶菇菌核入药可治疗痢疾、胃病、便秘、发烧、感冒、水肿、胸痛、天花、哮喘、高血压、乳腺炎、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疾病,也能促进胎儿发育,提高早产儿成活率,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神奇效用,是一种很好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作为配菜合理膳用,也具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因此,虎奶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的食用菌,应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循证医学的观念,加强对虎奶菇的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DB-5MS柱分离出43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主要为反,反-2,4-癸二烯醛、正己醇、1-辛烯-3-醇等药理活性物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临床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橙红乳菇在广东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群众的反映 ,在广东省连州市山区的松林地上长着一种当地群众十分喜爱的野生食用菌 ,该菌味美、质脆且有特殊的菇香风味 ,鲜菇价格相当于一般叶类蔬菜的 3~ 8倍。发生时产期较短 ,每次仅持续一星期左右 ,但分布较广且产量相当大。作者在 2 0 0 0年 11月上旬该菌发生的时候 ,亲自到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与采集。经鉴定 ,该美味的食用菌是一种与松树共生的乳菇———橙红乳菇Lac tariusakahatsuTanaka。现将该菌的特征描述如下 :菌盖直径 4~ 8(~ 10 )cm ,中央凹的扁半球形至平展 ,中央凹陷 ,后变近漏斗状 ,湿时…  相似文献   

7.
不同培养料对杨树菇产量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不同培养料对杨树菇子实体产量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加圆叶决明培养料栽培的杨树菇,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总量较高,人体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儿童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木屑加棉籽壳培养料栽培的杨树菇,分别提高29.7%、20.3%、46.0%、50.2%、和42.6%。  相似文献   

8.
柱状田头菇深层发酵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多糖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柱状田头菇营养丰富,味香可口,多糖含量高,是一种极具开发前途的食、药用真菌.关于柱状田头菇的深层发酵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在研究了柱状田头菇菌丝体生理特性的基础上,又对其化学成分、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探讨柱状田头菇深层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和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前接入864菌株,秀珍菇产量,氨基酸总量,支链氨基酸、儿童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3.71%、11.76%,10.13%、13.70%、31.02%、6.67%和44.66%。  相似文献   

10.
11.
红菇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红菇属是一类重要的外生菌根真菌,许多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在对福建闽西正红菇生态环境考察的基础上,对红菇属的种类、共生关系、生态研究概况及其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用发酵法培养大白菇菌丝体,并对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粗多糖含量,摸索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时间、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浸提液最终浓度.结果表明: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液浓度80%,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25℃,浸提比为1:50.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广东封开的一种野生可食性红菇―美红菇(RussulapuellarisPr.)[1]摇瓶发酵培养条件对菌丝体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7.0,最适装液量为50mL/250mL三角瓶,最适摇床转速为180rpm,接种量在(4~10)mL/100mL的范围内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最适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14.
灵芝[Ganoderma lucidum(Curtis:Fr.)P.Karst.]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透析,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单一组分GL-LPP3;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纯度鉴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相对分子量测定和单糖组成分析,ACCQ-TAG衍生法分析氨基酸组成,红外扫描分析多糖初级结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红菇属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红菇属是一类药用和食用真菌。本文对红菇属的生物化学在国内外一些研究结果和进展加以综述,主要介绍蛋白质,多糖,脂肪酸等。  相似文献   

16.
灰肉红菇的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分离出1种丝状真菌,显微观察没有锁状联合,经ITS鉴定属于丛赤壳菌属。该种真菌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比一般腐生真菌慢,最适生长温度是25℃-28℃,在30℃时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最适pH值是5—7,符合红菇的生境条件。培养基中添加红菇宿主柯树的根、叶以及红菇子实体粉、活性炭能显著促进其生长。对该真菌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菇的生长特性,为后续红菇研究积累资料,其本身是否是1种丛赤壳菌新种,以及是否与红菇的生长、菌根形成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野生绿菇每年6~9月份大量出菇.其间林间土壤温度为19~24.5℃.含水量为54%~68.5%,近地空气温度为20.5~25.5℃.相对湿度615%~94.5%.绿菇在8~40年生的马尾松林中都可大量出菇并正常地生长发育,林分结构通常以马尾松为主.郁闭度50%~80%.下层灌木为稀疏壳斗科植物.草本层为稀疏茅草或蕨类。土壤腐殖质及落叶层的厚度对子实体的发生影响不明显.但土壤pH值一般要求在4.5~64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温度、湿度、光照、土壤pH是影响绿菇子实体生长的4大关键因素。其它生境因子,如坡向,坡度.坡住等是通过影响这些关键因素而间接地影响绿菇子实体的分布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与野生子实体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正红菇(Russula vinosa)野生子实体与人工培养菌丝体的多糖、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等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正红菇人工培养菌丝体的氨基酸、脂肪酸较野生子实体丰富,而多糖、挥发性物质和麦角固醇的含量则低于野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19.
以香蕉和青头菌为原料酿制风味香蕉果酒,研究了青头菌汁液对香蕉汁酒精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青头菌汁液对香蕉果酒发酵具有促进作用,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30℃,果酒干酵母用量0.10%,果汁外观糖度18%,青头菌汁液4%,发酵7d,酒精产率达8.4% vol.  相似文献   

20.
广西浦北鳞盖红菇的形态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盖红菇是广西浦北红椎林中发生量大面宽的一种食用菌根,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报道了对其生态环境考察结果,为半人工模拟栽培或人工栽培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