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氨基丁酸、茉莉酸及其甲酯诱导辣椒抗TMV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β -氨基丁酸 (BABA)、茉莉酸 (JA)及其甲酯 (MeJA)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和茎秆后可诱导辣椒获得对TMV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诱抗剂对不同辣椒品种所表现的诱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诱抗效果受诱抗剂的使用浓度、作物的生育期和TMV的接种浓度所影响 ;最高的诱抗效果可达到 5 0 %以上 ;BABA处理后 5~ 6d ,JA与MeJA处理后 6~ 10d接种TMV ,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 ,这种抗性可持续 15d以上 ,并表现出与数量抗病性相似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对以β-氨基丁酸(BABA)为主要成份研制的BABA合成制剂温室诱导辣椒和番茄抗TMV、CMV、疫病、疮痂病和根结线虫及田间诱导大白菜抗霜霉病的活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0% BABA可溶性粉剂对多种病害的诱抗效果均好于BABA纯剂,以对辣椒疫病的诱抗效果最佳,接种后10 d诱抗效果仍高迭88%;对大白菜抗霜霉病的诱抗效果也较生产上常用药剂甲霜锰锌要好。BABA衍生物对TMV、CMV、疫病和根结线虫亦表现出一定的诱抗潜能。  相似文献   

3.
李惠霞  谢丙炎  冯兰香 《园艺学报》2006,33(6):1335-1337
 经1 000μg·mL - 1β - 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 BABA) 诱导处理后, 3个辣(甜) 椒品种叶片细胞间液的蛋白质电泳分析表明, 寄主植物经BABA处理3 d后病程相关蛋白( PR) 被诱导产生。对叶片中β - 1,3 - 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测定表明, 升高幅度辣椒品种高于甜椒品种。  相似文献   

4.
用辣椒疫病菌生理小种ph3人工接种抗疫病的辣椒品系A5、A3和感病品系EC,并用生理小种ph1接种抗病品系A3,接种后分别测定和分析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几丁质酶(Chitinas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疫霉菌后,抗病品系与感病品系体内4种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并显示出辣椒品系的抗病性与植株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胡琼  张海松 《北方园艺》2012,(3):147-149
通过对峙培养等方法分离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有效拮抗的木霉菌株,进行了辣椒疫病的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Trichoderma spp.)TC株系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引起的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峙培养和木霉菌挥发性代谢物质抑菌活性测定试验中对辣椒疫霉菌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可达到75%和7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浇灌接种孢子悬浮液后60d接种辣椒疫霉,对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3.7%。将木霉TC与15%甲霜灵1 000倍协同作用防治辣椒疫病时,可达82.5%,防效比单独使用木霉或甲霜灵要好。二者表现出较好的协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的方法,辣椒3~4叶期根际施加辣椒疫霉病病原菌液后分别用清水(CK1)、NB培养基(CK2)、芽孢杆菌PBS-14菌液(T)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生长和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处理组(T)辣椒生长态势明显好于对照组CK1和CK2,CK2辣椒生长态势较CK1也明显提高;处理组(T)辣椒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CK1和CK2,说明芽孢杆菌PBS-14对辣椒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同时对辣椒疫病有明显防治效果,盆栽防效达77.27%.  相似文献   

7.
 用RT2PCR和RACE方法, 从β - 氨基丁酸(β-aminobutyric acid, BABA) 诱导辣椒叶片的基因表达体系中克隆出CYP92A的全长cDNA序列。在BABA处理后, CYP92A 基因以一种快速而短暂的方式作出应答。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该基因编码一条50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 含有一段细胞色素P450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区域, 由此CYP92A被确定是细胞色素P450。通过系统进化分析, CYP92A 属于多基因家族P450的92A亚家族。结合已报道92A亚家族成员的研究, 推测CYP92A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结构, 对CYP92A催化反应特性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探讨BABA的诱导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登绚 《北方园艺》2006,(2):130-131
辣椒疫病亦称辣椒枯萎病、辣椒疫霉病、辣椒黑茎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可称之为"辣椒癌症",一旦受到该病侵染,辣椒植株3d~5d萎蔫,7d~10d便死亡,此时若逢田间灌水,往往容易造成大面积病害流行,甚至绝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克隆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 对9 个不同抗、感疫病的辣椒种质材料基因组DNA 进行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的特异PCR 扩增, 经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发现14 个抗病基因同源性序列(RGAs) 与辣椒抗疫病作用相关, 其中B 引物扩增的8 个RGAs 与烟草抗花叶病基因N 、拟南芥抗丁香假单菌基因RPS2 和亚麻抗锈病基因L6 的同源性较高, 属于广谱(细菌、病毒、真菌)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C 引物扩增的6 个RGAs 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2 和Cf9 有较高的同源性, 与抗疫病作用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 高感疫病的辣椒基因组中也存在抗疫病相关RGAs , 这与已报道的辣椒抗疫病微效QTLs 位点则来于感病亲本基因组的研究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
茉莉酸甲酯诱导辣椒抗青枯病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妙莲  赵显阳  陈明  付永琦  曾晓春 《园艺学报》2017,44(10):1985-1992
为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辣椒抗青枯病效应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关系,以辣椒易感青枯病品种‘粤红1号’和抗青枯病品种‘辛香8号’幼苗为试验材料,在0.1mmol·L-1 Me JA喷雾处理后12、24、48、72和96 h接种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对其进行青枯病病情指数与活性氧代谢相关酶——超氧化酶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测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粤红1号’和‘辛香8号’的病情指数随喷Me JA处理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先降后升,但都低于对照;而诱导效果则相反,Me JA处理对两个辣椒品种幼苗抗性的最适诱导时间均为接种前48 h。接种后0~96 h,Me JA喷雾处理的辣椒幼苗叶片SOD、CAT、POD和APX酶活性均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接种后24~48 h达到最高,而MDA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因此,Me JA可诱导辣椒幼苗抗青枯病,其实现途径可能与提高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缓解膜脂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性辣椒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辣椒根系分泌物与抗疫病的相关性,测定了4 个不同抗性辣椒品种的根系分泌物对辣椒疫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辣椒疫病表现抗病的PRMND 和DNP56 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子萌发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辣椒疫病表现高度感病的科星6 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疫霉菌的菌丝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科星6 号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新机遇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囊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科星6 号和新机遇的根系分泌物对游动孢子释放和处理8 h 后对休止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效果显著低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2.
以对辣椒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具有不同抗性的辣椒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系接菌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上述4种叶片防御酶活性与辣椒对疫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能诱导辣椒叶片中上述4种防御酶的活性增强,但4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系和感病品系有显著的差异。接菌后高抗品系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PAL、POD活性达到峰值时酶活变化率分别是164.4%、99.1%、173.7%、107.6%;而感病品系的酶活变化率分别是91.8%、48.1%、93.1%、64.0%,与感病品系相比,高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时间长,中抗品系的4种酶活性介于二者之间。在抗病品系中,β?1,3-葡聚糖酶的酶活变化率是几丁质酶的1.66倍,PAL的酶活变化率是POD的1.61倍。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观察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粗酶液对辣椒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抑制作用明显,而几丁质酶粗酶液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片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以感病对照品种B27、中抗疫病品种A3、高抗疫病品种A11为试材,用辣椒疫霉菌诱导处理6叶期幼苗,进行接种前后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采用3条锚定引物5′dT12A/G/C 3′和20条随机引物(B0301-B0320)组合,进行反转录差异显示PCR,克隆并分析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共获得差异表达片段7条,经BLAST检索,发现T12C/B0312-251(GenBank登录号EU280142)与粉蓝烟草的推测编码ml基因的部分mRNA有90%的同源性;T12C/B0312-248(GenBank登录号EU280143)与辣椒编码区序列ERD15 mRNA有99%的同源性;T12G/B0312-339(GenBank登录号EU280144)与番茄mRNA序列113946R克隆有92%的同源性,片段T12C/B0307-170,T12G/B0317-374,T12A/B0320-235,T12A/B0320-195未发现其与已报导的序列有同源性.该试验所得的差异片段推测为与辣椒疫病抗性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性状调查和人工接种鉴定,对从国外引进的53份辣椒种质进行了农艺性状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53份辣椒种质在调查的21个农艺性状中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类型;通过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能够将上述材料划分为两类,分别为栽培辣椒种和茸毛辣椒种;对53份辣椒材料抗疮痂病小种P0、抗疫病、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性状进行鉴定,共筛选出抗疫病材料1份、中抗疫病材料4份,中抗CMV辣椒材料6份。  相似文献   

15.
壳寡糖诱导和白粉菌侵染的辣椒叶片防御酶系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遵义朝天椒为供试材料,用壳寡糖喷雾处理辣椒叶片后再接种辣椒白粉菌,系统地研究了壳寡糖对辣椒防御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寡糖喷雾处理辣椒后,辣椒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对照都有明显增加,其中PPO和PAL峰值提前(处理后接种)。试验证明,壳寡糖处理后,随着酶活性增强,辣椒的系统抗病性得到表达,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优质抗辣椒疫病品种海丰Zt-277、特大汤椒二号F1和感辣椒疫病品种天骄2号进行辣椒疫霉菌接种,测定了辣椒叶片中与抗病性相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接种与未接种相比,抗病品种叶片中SOD,POD活性提高幅度要低于感病品种,MDA的含量提高幅度要高于感病品种.但不论辣椒疲霉菌接种与否,抗病品种辣椒叶片中SOD、P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辣椒叶片中MDA含量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病抗性鉴定及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L.)引起、对辣椒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国内外25份材料进行抗疫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抗性差异大,其中有6份材料表现免疫,3份材料表现高抗,8份材料表现抗性,3份材料表现中抗和5份材料感病。  相似文献   

18.
防治辣椒疫病的芽孢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出293个分离物,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5个芽孢菌株。室内测定其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带宽达8.0-11.3mm。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芽孢菌Bn-130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最好,达64.7%。无菌滤液试验表明,拮抗菌Bn-130无菌滤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辣椒疫病是造成辣椒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总结拮抗菌、诱导抗性及植物源杀菌剂在防治辣椒疫病上的研究现状,对辣椒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目前各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指出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20,(2):42-47
为了探究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拮抗青枯病菌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及其在青枯病防治中可能发挥的生态学功能,从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分离、筛选出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对其进行抑菌广谱性分析,测定其对青枯病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从抗青枯病辣椒品种种子中分离出14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筛选出6株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初步鉴定它们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苍白杆菌(Ochrobactrum)和微杆菌(Microbacterium)。对6株内生细菌进行抑菌广谱性研究,所有内生细菌均至少对1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将6株内生细菌的菌悬液分别对辣椒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育苗,辣椒苗抗青枯病能力显著提升。辣椒种子中拮抗青枯病菌的内生细菌具有多样性,用其菌悬液处理辣椒种子后,植株对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为开展辣椒青枯病微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及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