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农业》2009,(2):34-3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在“中国农村改革的新起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农村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过去三十年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八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牵涉着中国全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权利保障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尊严和地位的反映。中国近3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可以从多方面概括,其中这样一条会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成也农村,败也农村。中国市场供应充足,物价稳定,出口竞争力强劲,经济增长率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与农村改革先走一步并获得成功有密切关系。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山东”。这是早在十多年前北京理论界就已形成的共识。那么,在中国波澜壮阔的30年农村改革中,山东省究竟贡献出了何种独特的宝贵经验,从而赢得了理论界的如此盛誉呢?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业科学》2007,(2):140-140
继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2006年起在农村彻底取消农业税,中国农村改革已进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棱心的改革新阶段。刚刚在北京结束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要求,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描绘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路线图,这幅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将给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7月28日至8月1日,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中国农村杂志社承办的2006年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在南宁举行。  相似文献   

7.
《当代农村》2004,(1):7-10
22年前开始的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2004年,当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系于农村的关键时刻,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状况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着财政体制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本文从农村教育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克服困难的建议等方面对中国农村教育略做探索。  相似文献   

9.
2004年的中国农村再次成为改革的舞台,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新一轮农村改革使9亿农民“九喜”临门。  相似文献   

10.
在3月9日农业界别的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关于分清“两种农业、两种农村、两种农民、两种土地”的发言深得与会委员的赞同。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当前农村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形成共识,形成改革突破口和路径的最突出的问题,是要从当前中国实际和发展阶段出发,去认识中国的农村改革,在四个方面不能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注的工作重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安徽农村时发表了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讲话,在肯定农村改革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对农村基层组织法制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科技》2008,(10):60-61
决定8亿农民命运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了风云激荡的30年。多少“热词”曾经耳熟能详,多少“热词”依然流行不衰,它们生动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农村的改革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省凤阳县梨园乡小岗村的包产到户.如果说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端,那么吉林省梨树县梨树乡北老壕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过程中发明的"海选"模式,则是中国农村选举制度改革的滥觞.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中国政府决定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18亿亩耕地承包到户,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解决了中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30年后,在中国农村进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今天,中国政府又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决定把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实现山有其主,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耕山致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2013年7月11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纪念农村改革35周年座谈暨研讨会”。会议回顾了农村改革35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程,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35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围绕农村改革的重要经验、重大政策理论突破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研讨,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发展论丛》2000,(9):24-25
20多年前,在安徽的凤阳,十几个手印,欣起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改革,2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在安徽、在阜阳,农业费改税的试点从这里开始。阜阳,中国农村改革又一次在这里聚焦——  相似文献   

17.
30年农村改革跌宕起伏,中国农民是真正的主角。30年间,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亿万农民发挥无穷才智,不断进行探索,推动着农村改革破浪前行。  相似文献   

18.
回顾农村改革30年所走的道路,笔者认为深化农村改革必须进一步在“放活”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椎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已走过了二十年光辉历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了推动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1998年10月14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最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全局重大问题,我就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