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刺蛾是一类为害茶园的新型害虫,虫害爆发时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调查发现南昌地区茶园刺蛾类害虫主要有茶刺蛾、扁刺蛾、褐刺蛾、丽绿刺蛾、黄刺蛾和龟形小刺蛾等.较系统地阐述了南昌地区茶园刺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茶园刺蛾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2006-2008年连续3年对太湖洞庭山果茶间作地区为害经济作物的刺蛾类害虫的种类、为害范围以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为害较重的刺蛾类害虫有扁刺蛾、丽绿刺蛾和褐边绿刺蛾3种,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为害茶树、银杏树、枣树、柿树、梨树、梅树和板栗树等经济作物;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其第2代幼虫发生盛期。  相似文献   

3.
刺蛾科昆虫是柞园栎树林中的重要害虫类群。克隆了栎树林中主要刺蛾科昆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DNA COⅠ,Gen Bank登录号:KP727647~KP727664),以此作为供试刺蛾科昆虫的DNA条形编码基因分析其碱基组成特点和遗传进化规律,探讨将其应用于栎树林中刺蛾科害虫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关系研究的可行性。刺蛾科昆虫各物种间的mtDNA COⅠ基因碱基组成差异不明显,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0%、16.2%、30.7%和15.1%,AT含量为68.7%,显著高于GC含量(31.3%),表现出明显的AT使用趋向性;碱基明显倾向于使用T(AT偏倚度为-0.106 26),具有较弱的C偏好性(GC偏倚度为-0.035 14),不同物种间该基因碱基T使用偏好程度差异较大。刺蛾科昆虫mtDNA COⅠ基因碱基变异率为26.64%,碱基颠换明显高于转换(R值为0.75)。刺蛾科昆虫各物种mtDNA COⅠ基因的平均进化率为11.5%,进化率最大的发生在锯纹岐刺蛾Austrapoda seres与中国扁刺蛾Thosea sinensis间,进化率最小的发生在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与梨娜刺蛾Narosoideus flavidorsalis之间。在刺蛾科昆虫mtDNA COⅠ基因的系统进化树中,中国绿刺蛾Parasa sinica和中国扁刺蛾Thosea sinensis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单系,其他物种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单系。以上结果表明,mtDNA COⅠ基因可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栎树林刺蛾科害虫的分类鉴定和系统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刺蛾类是为害柞树等林木的重要害虫.1964年以来,在辽宁地区发现为害柞树的刺蛾有20余种,大发生时常将柞叶食光,严重影响柞蚕生产.笔者曾对数种刺蛾进行生物学观察和防治试验.本文仅就国内尚未见报道的迷刺蛾Miresina banghaasi(Hering et Hopp)和客刺蛾Ceratonema retractatum Walker的观察结果报告如后.分布与寄主根据现有记录,迷刺蛾分布在辽宁、四川等省.主要食害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相似文献   

5.
中国柞树主要害虫名录(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记述了我国有关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和卷蛾科(Tortricidae)等16个科的柞树害虫88种,分别介绍了害虫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种类及主要分布区域,为有效控制刺蛾类、卷蛾类等柞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调查,确定辽宁柞园刺蛾害虫26种。分别记录了刺蛾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及分布区域,防治方法,为辽宁柞园刺蛾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3月 (栗芽萌发 ) :栗瘿蜂、透翅蛾幼虫开始活动 ;栗实蛾、小蛀果斑螟化蛹、羽化 ;疫病等病害的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媒介开始侵染传播。主要防治措施 :(1)用 80 %敌敌畏、4 0 %氧乐果或 4 0 %久效磷 +煤油 2 0~ 30倍液涂抹危害部 ,防治透翅蛾幼虫 ;(2 )继续修剪防治栗瘿蜂 ;(3)用 4 5 %高效氯氰菊酯、3%果虫灭 10 0 0倍液喷雾或涂刷 ,防治高接换种树的接穗害虫。4月 (新梢伸长并展叶 ,雄花蕾抽出、伸长 ) :栗瘿蜂的瘿瘤形成 ,尺蠖、金龟子、毒蛾、刺蛾、大蚕蛾、栗大蚜等危害嫩梢枝叶 ;栗实蛾、小蛀果斑螟羽化产卵 ,开始危害 ;疫病病斑扩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系统一化性品种“灰色卵”,形态性状为姬蚕、白血、灰卵。卵色为银灰色,大多数卵的卵面平滑,水引较浅,少数卵(每一蛾区约有10粒)的卵面有1—2条皱纹。卵形正常,孵化良好,孵化后卵壳成乳白色,属自然突变产生的灰卵,由于该灰卵与以往文献上记载的Gr、Gr~(18)、Gr~L、Gr~K、Se、Gr~B、Gr~X、gr等灰卵在形态上差异很大,所以著者在1984年和1985年对其进行了遗传学研究、现将结果简述如下。将灰色卵雌与正常卵雄(品种为中108)杂交,F_1代全部是灰卵,F_2代全部是绿灰卵(近似灰卵与正常卵的中间型)、F_3代灰卵,绿灰卵,正常卵呈蛾区间分离,比例为1∶2∶1。而将正常卵雌与灰色卵雄杂交,F_1代全是正常卵,F_2代全是绿灰卵,F_3代灰卵、绿灰卵、正常卵的比例为1∶2∶1。以上结果表明该灰卵与有关卵壳色的灰卵遗传形式一样,系伪母性遗传的,并且呈不完全显性,基因没有致死作用,位于常染色体上。连锁分析:采用y(2)、lem(3)、L(4)、o~c(5)、E~(E1)(6)、q(7)、St(8)、Ia(9)、K(11)、ms(12)、ch(13)、U(14)、cts(16)、Bm(17)、nb(19)、rb(21)、or(22)、Nd(25)、Ym(26)等作不同染色体的标志基因进行连锁分析,结果,灰卵与第3,4,5,6,7,8,9,10,11,12、13、14、16、17、19、21、22、25、26等连锁群均呈独立遗传。而灰卵与第Ⅱ染色体的标志基因Y杂交后,F_1雌回交中108雄,RF_1代两区合计黄血产正常卵蛾为108,黄血产灰卵蛾为0,白血产正常卵蛾为0,白血产绿灰卵蛾为99。说明灰卵与黄血(Y)连锁,基因位于第Ⅱ染色体。基因定位:采用三点定位法,用普斑黄血正常卵蚕与姬蚕白血灰卵蚕杂交,F_1代雄回交姬蚕白血正常卵,饲养RF_1,调查斑纹血色的分离和RF_1产卵的卵色分离,计算重组值结果:RF_114区合计普斑白血产灰卵蛾为73,普斑白血产正常卵蛾为194,普斑黄血产灰卵蛾为1,普斑黄血产正常卵蛾为755,姬蚕白血产灰卵蛾为782,姬蚕白血产正常卵蛾为0,姬蚕黄血产灰卵蛾为189,姬蚕黄血产正常卵蛾为69,合计2063蛾。由此计算重组值,p~3—GrZ间的重组值为6.9%,Gr~Z—Y间的重组值为18,7,由于双交换的缘故,p~3—Y间的重组值较低、为25.5。综上所述,灰卵为伪母性遗传不完全显性的基因所支配,基因位于第Ⅱ连锁群6.9处(2—6.9)。特将此灰卵命名为镇江灰卵(Shenjiang greg egg)。基因记号为Gr~Z。该基因属灰卵复等位基因群  相似文献   

9.
桑褐刺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危害桑树、果树和园林树木的褐刺蛾的分布与危害、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桑褐刺蛾幼虫致病物质成分的分析以及褐刺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总结,提出了刺蛾类害虫发生与防治的措施,表明铲除越冬茧、摘除虫叶、灯光诱杀是据其生物学特性制定的有效农业防治措施。生物治虫、天敌保护是防除刺蛾的必然趋势。喷雾法、打孔注药法构成了化学防治的核心内容。以化学防治为主体,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配合的防治技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刺蛾对桃树为害较严重,为害严重时不少叶片被食尽叶肉仅剩叶脉、叶柄,影响花芽分化,削弱树势。1虫态特征黄刺蛾成虫体长13~16mm,体色为黄色或褐黄色。老熟幼虫体背有两端宽中间窄的鞋底状淡紫色斑纹,体侧中部有两条蓝色纵纹。蛹椭圆形,黄褐色。茧灰白色,质地坚硬,形似雀蛋。绿刺蛾成虫体长15~16mm,头胸部绿色。前翅大部分绿色,基部褐色,近外缘黄色,后翅及腹部淡黄色。幼虫体长25mm,头略呈长方形,体黄绿色,头部黄褐色缩于前胸内,体上有毛瘤。腹部末端有4个较大的黑色毛瘤,腹面淡黄绿色。蛹长15mm,椭圆形,暗褐色,似树皮。2发生规律黄…  相似文献   

11.
用铬变素2R法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染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铬变素 2R法 (Chromotrope 2R)染色家蚕微孢子虫 (Nosemabombycis,N .b)孢子和绿僵 (Nomuraearile yi)孢子、曲霉 (Aspergillusflavus)孢子、花粉粒 (Pollengranule)等与N .b孢子形状相似物 ,结果表明 :Chromotrope 2R法特异性地将N .b孢子染成粉红色 ,绿僵孢子、曲霉孢子、花粉粒未被染成红色 ,初步认为Chromotrope 2R法可应用于母蛾镜检的N .b鉴定 ,能明显提高N .b的检出率与准确性 ;染色N .b孢子的最佳时间与温度为 4 0min ,30℃。鉴于本染色法的条件、技术操作简便 ,染色特异性强 ,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绿额翠尺蛾Thalassodes proquadraria (Inouce)是为害荔枝、芒果等热带果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在室内条件下(温度24~28℃、湿度 70%~90%)观察了荔枝、芒果、龙眼、莲雾等11种热带果树对绿额翠尺蛾发育历期及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荔枝、芒果、龙眼、莲雾等4种热带果树上绿额翠尺蛾均能完成世代发育及后代能正常繁殖,为其寄主植物,菠萝蜜、杨桃、香蕉、番荔枝、枇杷、番石榴、柑橘不是其寄主植物;取食龙眼的世代历期和成虫寿命最长,显著长于荔枝、芒果、莲雾,存活率和产卵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种群趋势指数( I) 从大到小依次为:荔枝> 芒果> 莲雾>龙眼,说明荔枝是绿额翠尺蛾最适宜的寄主,其次是芒果和莲雾,龙眼是最不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13.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是一种珍贵的野蚕资源,研究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对阐明其嗅觉行为和识别机制有重要意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琥珀蚕成虫触角表面的结果表明:成虫的触角有4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腔锥形感器较少;雌性与雄性成虫的触角外形、感器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的差异,雄蛾触角呈羽状且较宽,毛形感器Ⅰ和腔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雄蛾的触角,而雌蛾触角呈栉齿状且较窄,毛形感器Ⅱ、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为雌、雄成虫所共有。琥珀蚕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总体较少(雄蛾有4种,雌蛾有3种),从雌、雄成虫触角毛形感器的分布差异初步推测,雄蛾特有的毛形感器Ⅰ具有探测性信息素化合物的功能,雌、雄成虫共有的毛形感器Ⅱ主要用于探测寄主植物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1 食叶害虫食叶害虫为害树叶 ,影响光合作用 ,削弱栗树树势 ,并引发其他害虫为害 ,从而影响板栗的产量和质量。常见食叶害虫有鞘翅目丽金龟科的四纹丽金龟和蒙古丽金龟 ;花金龟科的斑青花金龟和小青花金龟 ;象甲科的呈贡灰象。半翅目蝽科的异色巨蝽、麻皮蝽和沟腹贷蜡 ;缘蝽科的哈奇缘蝽和锈赭缘蝽。鳞翅目蓑蛾科的大袋蛾 ;刺蛾科的黄刺蛾 ;枯叶蛾科的栗黄枯叶蛾 ;大蚕蛾科的绿尾大蚕蛾等。2 枝干害虫枝干害虫蛀食树干、主枝和芽 ,导致栗树死亡 ,对产量影响极大。枝干害虫主要有同翅目蚜科的果蚜 ;大蚜科的板栗大蚜 ;盾蚧科的红圆蹄盾蚧…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育种材料8612中发现在灰色蛾突变,并将此灰色蛾与白蛾品种新春、8402、荧光(中系)等品种杂交,回交8612,单蛾饲育观察,调查其蛾色的遗传表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灰色蛾品种8612与白色蛾品种新春、8402、荧光(中系)等品种杂交,F_1代蛾色表现见表1。  相似文献   

16.
1 病虫害种类 静海县是天津市金丝小枣主产区 ,枣树栽培历史悠久 ,全县枣树栽植面积 96 13 2hm2 ,年产量达 8786 7t。静海县枣树病害主要有枣锈病、浆果病、煤污病、缩果病和裂果病。虫害主要有枣尺蠖、龟蜡蚧、枣瘿蚊、黄刺蛾、扁刺蛾、红缘褐天牛、棉铃虫、食芽象甲、蚱蝉、甲口虫、截形叶螨和桃小食心虫。其中枣裂果病、桃小食心虫、枣尺蠖、龟蜡蚧、枣瘿蚊、黄刺蛾和截形叶螨等发生较严重。2 防治对策 加强栽培管理 :冬季或早春增施有机肥 ,生长季进行叶面喷肥。干旱时及时浇水。合理修剪 ,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搞好冬季清园工…  相似文献   

17.
陈钦培 《蚕桑通报》1996,27(2):32-33
浙江省蚕种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法,自从1989年实施以来一直沿用至今.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本文就杭州检种室的资料作如下统计分析.一、以日为段分段袋蛾的优点制种批从10万蛾扩展到40万蛾后,对有毒场和新办场(村)实行每制种批按发蛾制种日分段袋蛾,以段制种母蛾数作为抽样和集团检查的总体,而无毒场则以制种批作为集团母蛾检查的总体.其优点有如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选择蛾场和拴蛾了:秋蚕放养和春蚕不同,首先要选好蛾场准备拴蛾。蛾场要选择地势较高,不潮湿、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五、六年生的柞树为好。同时要把杂草割去,不但便于通风也易于防除虫害。秋蚕期虫害特别严重,要防止害虫吃蛾卵和蚕儿。除了人工捕杀外,蚕农都以毒饵药杀,(主要是螽蟖类的各种子)。毒饵配制法如下:豆腐渣(土豆、菱瓜都可以)80斤,红礬1斤5  相似文献   

19.
吴玉碧 《中国蚕业》2009,30(1):96-97
介绍了新型无浆母蛾盒的蛾盒片材的结构、材料和制作方法。经制作与使用证明:新型无浆母蛾盒制作材料好、制作方法简便、式样美观、运输与存放方便、便于拆蛾;新型无浆母蛾盒降低了制作蛾盒的劳动强度,减少了拆蛾时母蛾鳞毛污染环境,避免了因霉菌、绿僵菌等分生孢子对母蛾微粒子孢子检测的干扰,切断了送检母蛾的2次污染,提高了母蛾样品的检出率与效率。  相似文献   

20.
草原毛虫(Gynaephora alpherakii)属鳞翅目(Lepici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草原毛虫属(Gynaephora)的昆虫,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危害最严重的重大害虫。草原毛虫雌蛾具有原地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交配的特点。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乙醚、乙酸乙酯、甲醇和二氯甲烷四种有机溶剂粗取草原毛虫性信息素,并检测四种性信息素粗油在野外环境下对雄蛾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四种有机溶剂的性信息素粗提物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乙醚粗油>乙酸乙酯粗油>二氯甲烷粗油>甲醇粗油。同时,引诱效果最佳的乙醚粗油对草原毛虫雄蛾引诱效果存在节律性,11:30和15:30出现两个高峰,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的引诱数量(P<0.05)。由此可见,草原毛虫雌蛾乙醚性信息素粗油对草原毛虫雄蛾具有良好的引诱作用,有望成为草原毛虫生物防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