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江苏省棉田盲椿象发生新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来,常规棉种植面积连年缩减,目前抗虫棉种植比率已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抗虫棉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抗虫效果调查及其应用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90年代以来,棉铃虫连续在江苏大发生,影响了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轻棉铃虫的为害,克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控制棉铃虫发生的局面,自1995年起,我们引进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RH-1(中国棉花研究所)两种转基因抗虫棉,以泗棉3号、中杂028和苏棉9号常规棉为对照,设常规棉和抗虫棉用药区和不用药区,用药区每年根据各代棉铃虫的发生量决定用药次数,一般二代用药1~2次、三代2~3次、四代3~4次,每个品种系统查卵,每代发生结束后调查残虫。室内以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和泗棉3…  相似文献   

3.
1抗虫棉有时不抗虫的原因抗虫棉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应用,但是据有些棉农反映,有的抗虫棉的棉株上棉铃虫和其他害虫还十分严重。如何使种植抗虫棉获得高产丰收,应采取哪些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使棉农得实惠。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抗虫棉的特征特性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抗虫棉是具有抗虫性的棉花品种(系)。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不同,抗虫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抗虫棉,另一类是转基因抗虫棉。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这2类抗虫棉,从抗性上讲,常规抗虫棉抗性不够理想,仅在棉铃虫等害虫轻度发生时才能显示出一定的抗性效果,而…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10,(3):70-70
61、转基因抗虫棉能抗哪些虫? 转基因抗虫棉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种棉花。它是经过转入外源抗虫基因(大多为BT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目前在湖北省市场上能够销售的转基因抗虫棉仅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国家审定适合长江流域(包括我省在内)种植的中棉所29,另一种是通过湖北省审定并推广的鄂抗虫棉1号。这些抗虫棉均只能抗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摘     
科技文摘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生长规律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陈德华…(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9)∥中国棉花.-1997,24(6).-15~17江苏农科院经作所将抗棉铃虫基因导入到当前推广的棉花品种中,培育了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其营养生长特性是棉苗生长快...  相似文献   

6.
本刊自农业部种植业信息网上获息,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现摘录如下: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在1999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皮棉和霜前皮棉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02.4 kg和93.8 kg,分别比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4.5%和4%,该杂交棉不仅高产,且抗虫、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6号:不…  相似文献   

7.
抗虫棉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虫棉分常规抗虫品种和外源转基因抗虫品种两大类。常规抗虫棉主要包括形态抗性和生化抗性;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Bt基因和某些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基因API等。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地培育出多种转基因单价棉和双价棉,如转各种Bt基因的单价棉、Bt/CpTI、Bt/API、Bt/SKTI等双价棉。培育兼具形态或生化抗性和外源基因抗性的抗虫品系是目前抗虫棉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常规抗虫育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的抗虫性问题,而转基因抗虫棉又存在着抗虫的时空性、持久性、抗虫范围、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抗虫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赣北棉区棉盲蝽加重发生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盲蝽是赣北棉区棉花的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生长前期发生较重,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小.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棉花对草间小黑蛛生长发育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估转基因抗虫棉花对天敌的安全性,用取食常规棉(中棉所49)、单价棉(中棉所45)和双价棉(2009002)的棉铃虫幼虫饲喂草间小黑蛛,采用酶联免疫和分光光度计法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对草间小黑蛛生长发育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常规棉花相比,单价棉花使草间小黑蛛4~5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对其余龄期影响不显著;双价棉花对草间小黑蛛1~3龄幼虫发育历期影响不显著,4~5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延长,6龄后大量死亡。2种转基因棉对草间小黑蛛体重及其体内外源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除谷胱甘肽-转移酶和单价棉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外,对其它相关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棉花红蜘蛛 ,俗称火龙 ,该虫具有繁殖力强 ,传播快 ,为害棉花严重等特点 ,是我省棉田的重要害虫之一。随着推广应用内吸化学农药防治棉花害虫以来 ,棉花红蜘蛛得到了有效控制 ,近年来 ,由于农田种植方式多样化 ,加之推广种植转基因抗虫棉 ,大大减少了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为棉花红蜘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发生危害日趋加重。据调查 ,棉花红蜘蛛在转基因抗虫棉田内 ,自5月底至6月初开始发生 ,一直持续到9月上中旬 ,其间发生为害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 ;此时期正值棉花大量现蕾开花 ,若防治失时 ,使棉叶变枯 ,严重的造成蕾铃大…  相似文献   

11.
滨海县地处江苏沿海北部地区 ,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之一。棉花常发性害虫有棉铃虫、盲蝽、棉蚜、红蜘蛛和玉米螟等 ,偶发性害虫有金刚钻和甜菜夜蛾 ,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立枯病 ,成株期病害有黄萎病和枯萎病等。由于转基因抗虫棉 (以下简称抗虫棉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省工、少污染”的明显优势 ,深受广大棉农欢迎 ,近 2年各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本地抗虫棉大面积以中棉所 2 9、鲁棉研15、南抗 3号为主 ,示范种植抗虫棉新品种科棉 1号、科棉 2号等。为了进一步掌握抗虫棉病虫害发生规律 ,为准确测报病虫和优化综合防治技术提供可靠依…  相似文献   

12.
以4个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及其对照常规棉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其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Bt蛋白残留,同时比较速效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棉花根际土壤中Bt蛋白的残留量在蕾期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4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中Bt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P<0.05),其中鲁棉研28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 029.66%,鲁棉研36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2 573.45%,山农棉8号在苗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 208.89%,鑫秋4号在花铃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793.18%。(2)棉花根际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吐絮期最低,且在部分生育期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常规棉差异显著;铵态氮含量在苗期最高,吐絮期最低,4个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在蕾期、花铃期均与对照常规棉差异显著;速效磷含量在苗期最低,吐絮期最高,其中鲁棉研28号在蕾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10.29%,鲁棉研36号在苗期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棉6.77%。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和生育期是影响棉花根际Bt蛋白残留量、速效养分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Bt转基因抗虫棉抗棉铃虫性状的观察江苏省涟水县农业局(223400)高红权丁维东徐建华抗虫棉是农业科学家将Bt转基因棉与普遍推广品种杂交选育的。是目前棉花生产的一项重大新技术,是减轻棉铃虫危害,夺取棉花稳定高产的新措施之一。我县1995年从江苏省农科...  相似文献   

14.
艾良中  徐伟  徐应诚  刘定忠  汤建国 《江西植保》2009,32(3):134-134,136
棉盲蝽是彭泽棉区棉花上一主要叶面害虫,发生的主要种类有中黑盲蝽、绿盲蝽等。在抗虫棉推广种植以前,该虫仅在棉花的生长前期发生较重,随着抗虫棉的推广与普及,该虫在棉田内的发生明显上升,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影响棉花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滨州地区常年的棉花种植面积 6万hm2 左右。近年来 ,随着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 ,棉铃虫的抗性不断上升 ,人们开始普遍种植抗虫棉品种 ,本区主要为菏棉 1号和中棉所 2 9号。由于受气候及抗虫棉自身的影响 ,本区 1 999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严重。据调查 ,病田率 50 %左右 ,病株率 4 0 %左右 ,严重地块 90 %以上 ,造成棉花叶片光合作用能力下降 ,从而降低了棉花产量和品质。1 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凋枯病、红叶枯病、死花棵 ,是棉花生长期的重要病害。据调查 ,红叶茎枯病在本区 7月 1 0日始见病株 ,花铃期为为害盛期 ,叶片大量枯焦死亡。发…  相似文献   

16.
棉花 据美国农业部6月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美国各类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普遍增加。其中转基因棉增加了25%,达到1000万英亩(折合4百万hm^2),占旱地棉种植总面积的93%。而2009年种植转基因棉900万英亩,占当年旱地棉种植总面积的88%。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棉花的研发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外转基因棉花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抗虫、耐除草剂、抗病、纤维改良、抗旱和耐盐碱等性状,但只有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注册应用。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年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到2010年全世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已达2 100万hm2。转基因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对有效控制棉花害虫与杂草的发生为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棉花产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转基因棉花的研发动态及其商业化进程,并结合我国棉花产业发展需求,提出了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棉花生产已完成新一轮的品种更换,其主要特点是以抗虫棉代替常规棉。抗虫棉主要是美国33B及其衍生品种和国产GK系列品种,由于美国抗虫棉有别于我国现有品种的遗传基础,国产GK系列抗虫棉大部分具有南方品种背景,其病害种类和规律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黄萎病已发展成为最主要的病害,控制该病的猖獗危害已成为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作者研究制定了一套"以抗(耐)病品种为基础,改善土壤生态条件及诱导棉株抗病性相结合控制棉花黄萎病危害"的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经过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生产应用,表明是一个有效的新型转Bt基因抗虫棉黄萎病IPM体系。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是我国的棉花主产省之一,2004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00万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整个棉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棉铃虫为害大大降低,刺吸式害虫为害持续上升,次要害虫棉盲蝽、棉象甲等逐渐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农药使用次数成逐年上升。为了提高棉农对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保护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我们实施了FAO/EU棉花IPM项目。项目主要以农民田间学校的形式,采用参与式的成人培训模式,通过田间生态调查,使农民明确自己田里的主要病虫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  相似文献   

20.
谢明  张艳军  吴刚  徐鹏 《植物保护》2011,37(6):93-96
为了明确转cry1Ac基因抗虫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集转cry1Ac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棉‘SM 3’种植地的土壤,测定转cry1Ac基因抗虫棉及其亲本棉 ‘SM 3’不同生育期内根区距主根不同距离土壤脱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根区土壤脱氢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无明显的起伏变化。转基因棉‘GK 12’盛花期和枯死期根区5 cm的土壤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棉‘SM 3’(p<0.05),转基因棉‘GK 12’盛花期根区15 cm和25 cm的土壤脱氢酶活性也显著高于亲本棉‘SM 3’(p<0.05);在棉花蕾期,转基因棉‘GK 12’根区5 cm和15 cm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亲本棉‘SM 3’(p<0.05),而对根区25 cm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转基因棉‘GK 12’在整个生育期对不同距离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初步看出,在棉花生长的一些生育时期,转cry1Ac基因抗虫棉‘GK 12’对根区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不是很大,后期基本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