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淡水鲳早繁培育的夏花经123天饲养,亩净产为408.13千克,平均个体重240.56克,达到了食用鱼规格;经成本核算,亩净利润可达1037.19元。 相似文献
4.
5.
传统池塘养鱼生产一般把鲤鱼作为搭配品种,养殖周期2-3年,近年来随着配合颗粒饲料的推广,养殖技术的改革,鲤鱼已成为主养鱼,并能取得高产、高效益。但一般养殖周期仍为两年。为了进一步缩短鲤鱼养殖周期,我们在西郊农场进行了当年鲤鱼夏花育成食用鱼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鲤鱼传统的养殖方式是由一龄鱼种育成食用鱼。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为探索新的养殖方式,于1991年进行了“鲤鱼夏花当年育成食用鱼的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研究是由3.3cm左右的夏花鱼种当年育成食用鱼,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7.
在9.87hm^2稻田中放养体长3.3-3.96cm的鲶鱼,经85-90d的饲养,平均规格为300g,平均hm^2产鲶鱼819kg,饵料系数为1.11,平均hm62增收节支7528.5元,投入产出比为1:2.9 相似文献
8.
9.
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池塘养鱼周期通常是2~3年。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可以缩短养鱼周期1~2年,减少养鱼生产环节和因疾病、越冬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鱼类当年的生长潜力,不需要大规格鱼种。因此,成本低,周转快,效率高,是加速发展淡水养鱼业的有效途径之一。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国内外曾有过一些报道,但面积小,而且一些关键技术和有关理论问题阐述不够。因此,这项养鱼技术尚未推广应用。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在大连水产学院金州养殖试验场进行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 相似文献
10.
我县水源地渔场养鱼技工陈金现在2.2亩一口鱼种试验池中,将建鲤鱼苗半数以上当年养成食用鱼。该池从6月15日鲤鱼夏花分池到9月底,经过105天强化培育,经自治区水产局和县水电局组织验收,池鱼总产量1361公斤,平均亩产619公斤。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整我市水产养殖结构,推动城郊垂钓休闲渔业的发展,2000年我们引进了淡水白鲳进行示范养殖,当年夏花鱼种经过3~4个月的养殖,均达到上市规格,每667米2产鲜鱼575千克,其中淡水白鲳为363.25千克。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湘潭市水产科学研究所4#池塘,面积为667米2,水深1.2~1.5米,水源不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150千克带水消毒。投放淡水白鲳苗前一周,用500千克鸡粪培肥水质。1.2鱼种投放3月10日投放草鱼种40尾,平均每尾重250克。5月5日… 相似文献
12.
鲤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两年,但如采用全价优质饲料进行强化培育,则当年将鱼苗养成500 g以上的食用鱼也是完全可行的。然而,不使用全价优质饲料,是否也能于当年将鲤鱼苗养成食用商品鱼呢?1991~1992年,作者试验在草、鲢、鳙鱼的鱼种池内混养1.5~2 cm长的鲤鱼苗,通过施肥并投喂单一饲料,169天后,使鲤鱼的体重全部达到450 g以上,最大个体达1700 g,平均尾重750 g。 相似文献
13.
<正>罗非鱼在北方地区的越冬问题一直是制约我们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利用塑料大棚养殖,增加罗非鱼的生长时间,再辅以技术更新,使当年罗非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在北方创造了 相似文献
14.
池塘当年鱼苗养成食用鱼比传统养鱼方式缩短周期1~2年,可减少各生产环节的损失,加速池塘和资金周转,提高养殖效益。四十年代苏联学者曾进行过池塘养鲤试验,我国周嘉申、吴海龙(1959),雷慧僧(1960~1961),刘焕亮(1979~1981),王基炜(1988)也先后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这种养殖方式是可行的。为了提高经济效益,1989年我们在盘锦地区前进农场进行了当年鲤、鲢鱼苗养成食用鱼的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92年一口面积3333m^2的池塘直接放养建鲤乌仔1.75万尾,放养鲢夏花1.2万尾,经过143天饲养,当年共产鱼6617kg,折合单产19845kg/,占80%,平均规格达到458g/尾,成活率65.8%,饲料系数2.23;产鲢鱼种1345kg,占20%,平均规格161g,成活率70%,共盈利23540.15元,投入产出比1:2.1。 相似文献
16.
雷慧侩 《上海水产学院论文集》1964,(1):29-41
我国池塘养鱼有悠久的历史,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鱼经验,使池塘单位面积鱼产量达到很高水平。我国池塘养鱼的生产周期(轮养期)一般是二年或三年:第一年由鱼苗养成体长3—5寸的鱼种,第二年或第三年由鱼种养成食用鱼(第三年养成食用鱼者,一龄鱼种再饲养一年成二龄鱼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华绒螫蟹早繁苗暖棚培育成Ⅴ-Ⅵ期幼蟹,在池塘、稻田等水体养殖,当年可达到100g/只左右的商品蟹规格。这种河蟹当年养成新技术具有缩短河蟹养殖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养殖风险的优点,为发展河蟹养殖业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几年的推广,湖州市1998年的河蟹当年养成面积达到100多hm2;菱湖等养殖老区已发展成为水产养殖业新的增长点。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养殖条件1.1池塘建设一般养殖池塘、稻田、洼地稍作改造,即可用作河蟹当年养成他。养殖地要求底质平坦,提埂有坡度,坡度比为l:2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过排水方便,… 相似文献
18.
2016年5月,将3万尾北方须鳅Barbatula barbatula nuda仔鱼等量放养在玻璃暖棚内的三个水族箱(100cm×50cm×45cm)中,以曝气48h的深井水为水源,水温18℃,24h连续充气,投喂自制微颗粒饲料,培育成平均体质量1.10~1.38g、平均全长5.30~6.04cm的鱼种。再将小规格鱼种养在4个Φ800mm×850mm的圆形塑性桶内,每桶500尾;大规格鱼种养在8个同规格桶内,每桶375尾。桶内24h充气,溶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养殖水深0.5m,水温16~19℃,每天8:00和18:00投喂鱼体质量3%左右的自制饲料,上午9:00换水2/3以上,水源同上。经114d培育,小规格的北方须鳅全长达(7.49±0.70)cm,体质量(3.09±0.86)g,增长速度达0.02g/d,成活率95.2%;大规格北方须鳅全长达(8.50±0.63)cm,体质量(4.59±1.18)g,增长速度0.03g/d,成活率达67.5%,饲料系数达1.13。两种规格的全长(L)和体质量(W)的关系式分别为W=0.0057L_T~(3.0831)(R~2=0.9273)和W=0.0058L_T~(3.0533)(R~2=0.9136),属匀速增长型。结果表明,室内人工养殖北方须鳅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缩短饲养周期,是降低集约化养鱼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1991年我们在达县市莲花湖水库和邻水县大洪河水库开展了鲤鱼苗当年养成食用鱼的网箱试验,获得了显著的效益。1 试验方法1.1 网箱设置不同饲养阶段选用不同的聚乙烯网箱(见表1)。网箱规格均为4m×4m×2m。以楠竹为框架支撑网箱,并将其固定于工作浮桥两侧,网箱间距2m。 相似文献
20.
彭泽鲫为淡水良种鲫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性推广养殖良种。2002年我们进行了彭泽鲫夏花鱼种当年网箱养成商品鱼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水域选择 选择本市江滩堤内排水河作为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