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春季,正值黄瓜上市,恰遇霜霉病发生,常给黄瓜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减产15—37%,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毁灭拉秧。近几年来大棚生产面积不断扩大,霜霉病日趋严重、农药防治效果愈来愈差,而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霜霉病、收效甚好,现将1977—1979年高温闷棚的效果与作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笔者经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套最佳方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温闷棚对黄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永昌县进行的高温闷棚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对黄瓜病虫害具有一定的防效,闷棚3次对蚜虫和斑潜蝇的最高防效分别为76.8%、91.3%,对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的最高防效分别为88.6%、91.1%、100%.日光温室高温闷棚的温度应控制在46.0~48.5℃,以48.5℃为最佳,持续时间以1.5~2.0 h为宜. 相似文献
4.
高温闷棚常用于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蔓割病、灰霉病、蚜虫、斑潜蝇等.笔者经过多年试验,摸索出一套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的第一大病,若防治不及时,3—5天就可能全棚发生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强放风排湿,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及时使用农药以外,及时正确采用高温闷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7.
《上海农业学报》2016,(2)
以‘春秋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基质栽培法,在智能光照培养箱内通过模拟"高温闷棚"研究了高温处理对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活性氧代谢及几丁质酶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白粉病的侵染明显抑制了黄瓜幼苗的生长,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及光能的捕获与转换效率,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高温处理使正常植株(H-CK)的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显著降低;对于感染白粉病的黄瓜幼苗,高温处理降低了白粉病的病情指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说明:高温处理可以降低白粉病菌的活性,增强感染白粉病菌的黄瓜植株的光能捕获与转换及抗氧化酶活性,并且正常植株比感染白粉病植株表现出对高温条件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1正确的高温闷棚方法在晴天早晨灌水,同时喷药并关闭大棚门窗,使棚温上升到48℃~50℃,持续2小时。闷棚时将温度计挂在棚南头1/4处中间靠东1米的地方,高度与黄瓜生长龙头相近,植株较高时可将龙头向下压一下。在闷棚过程中,当温度上升到48℃时,每10分钟观察1次温度(最好用多点测温仪遥控测试),如温度继续上升,就将棚顶打开小缝隙,使温度稳定在48℃~50℃。闷棚后适当通风,使棚温缓慢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温度。如一次控制不住病害的蔓延,可间隔2天再进行1次闷棚,这样完全可以控制霜霉病的继续为害。5天后又可以正常采收瓜。2闷棚后容易出现的问… 相似文献
9.
高温闷棚是指在棚内采取封闭措施利用太阳光能的辐射,使大棚内出现42 ̄45!高温,用来防治黄瓜霜霉病。高温闷棚除了可以杀灭霜霉病等病菌外,还可杀死部分正在棚内活动的蝇、飞虱、蚜虫等,并抑制其后代的繁殖,还可控秧促瓜。1高温闷棚的具体做法闷棚的前一天必须灌1次水,并适当提 相似文献
10.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达到杀灭病原菌的目的.也是进行温室黄瓜无公害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方法简单,行之有效,但操作不当,则会出现治病效果不明显或对黄瓜造成危害等问题.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棚、室保护地采用高温闷棚辅以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效果明显,但这种做法也时常引起化瓜而影响收益。由于20世纪后期在蔬菜科研方面多侧重于育种和生物技术的应用,乃至涉及栽培范畴立项困难而不能继续研究改进。近年日本在温室利用高温处理来防治黄瓜病虫害方面有新进展,可以起到增产、除虫和防治病害的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辛颖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21,(2):22-22,24
近年来,日光温室土传病虫害发生较频繁,土壤退化问题突出.通过高温闷棚消毒技术可以有效杀灭病菌、虫卵、改良土壤,日光温室高温闷棚可采取干闷与湿闷两种消灭棚室地上部分与土壤中的致病原,该文介绍了详细的操作步骤,以供设施栽培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充分利用黄瓜本身的耐高温限性和黄瓜病虫害的不耐高温限性,人为改变塑料大棚内温、湿度条件,利用光能升高棚内温度,杀灭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至47~48℃、持续l~2h,灭病治虫效果较好。短时期的高温蒸腾,既能防治黄瓜病虫害,又能促进黄瓜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蔬菜栽培的迅速发展.为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多种病害日趋严重,现已成为限制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郊区的一些老菜区病虫为害更为严重。多年来,防治土传病害的主要方法是药液灌根,或沟、穴施药处理土壤,其防治效果多不理想,并且持效期短,成本较高。用溴甲烷熏蒸土壤不仅价格高,而且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便大面积推广。对于气传病害的防治一直沿用常规喷雾法。常规喷雾法会使保护地内空气湿度加大,这不仅影响到蔬菜的生长发育,其防效也不够理想,并且污染更为严重,不能生产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温室产业如火如荼,河南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也不断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冬春季北方地区的蔬菜的供应,但是由于设施生产的专一化导致的重茬以及前后接茬紧凑等现象,加剧了土传病害、连作障碍、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的发生,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高温闷棚技术是利用太阳光照,使温室大棚内空气温度和地温 相似文献
18.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生态防治中有代表性的方法.该技术提出后在防治黄瓜黑星病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高温闷棚”对黄瓜白粉病的影响并没有具体报道。在正常的水肥管理条件下.“高温闷棚”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5℃以内.在高水肥、高CO2浓度管理条件下,最高温度可达到50~55℃。本文以黄瓜耐高温试验所确定的温度范围为基础.研究经接菌发病的黄瓜植株在35~50℃高温处理后.黄瓜体内POD酶、CAT酶、SOD酶的变化.为“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