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复,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安排发热物质,覆盖期内定期采样并分析各试验样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结果】雷竹林覆盖期内,土壤pH值及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锌和钙的含量增加,土壤全磷、全钾、水解性氮和镁的含量减少。不同发热物质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改变量不同,仅土壤铜、铁和钙含量的改变量有显著差异(P <0.05)。鸡粪覆盖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及镁的减少量较多;枯饼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铁含量(P <0.05),全磷、水解性氮和铜的减少量较大;麦灰覆盖处理中,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锌和钙的增加量较大,全钾和铁的减少量较大。发热物质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仅对竹笋中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 <0.05),但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与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  相似文献   

2.
雷竹林地覆盖对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5的双层覆盖法(下层用新杂草为发热层,上层采用发热增温性能好的新鲜砻糠为覆盖物作为保温层),探讨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对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雷竹林地不同覆盖厚度、覆盖时间处理间的出笋数、鲜笋产量差异极显著,林地覆盖处理比没有覆盖处理出笋时间早、出笋数多、鲜笋产量高。以12月中旬林地覆盖厚度25 cm效果最好,雷竹的笋产量达6.75 t·hm-2,产值10.80万元·hm-2·a-1。  相似文献   

3.
肥料种类及施肥深度对覆盖雷竹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施肥种类和施肥深度对覆盖雷竹林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肥或混施生物肥比单施化肥不但能够提高覆盖雷竹林的竹笋的产量和产值,而且可以改良雷竹林土壤结构,利于母竹留养;就竹笋产量而言,施肥深度5~10 cm优于15 cm的处理,但深施有利于改良土壤酸碱度。  相似文献   

4.
稻草覆盖对果园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洪光  王旭 《吉林林业科技》2009,38(4):24-25,35
在洮南市北部半山区的果树试验场,按果树树冠垂直投影筑树盘,对树盘进行稻草覆盖处理,研究其对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草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年平均含水量比清耕地高出16.0%;经覆草处理的土壤,生长前期土温上升缓慢,后期土温下降缓慢,越冬前,土温高于清耕地2.00℃,可减少低温对根系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和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影响,选择了覆盖11、3、5 a和不覆盖(CK)4种处理的雷竹林,测定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采用气压过程分离系统(BaPS)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结果表明: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试验雷竹林0 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覆盖雷竹林全氮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呈倒"N"型变化,覆盖3 a雷竹林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硝比递增,覆盖3 a后显著提高,覆盖5 a后铵态氮是雷竹林土壤无机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土壤总硝化速率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与不同形态氮素含量、铵硝比相关性不显著,且相关性强度随覆盖经营年限的增加而减弱。土壤反硝化速率在覆盖3 a及以下年限时基本为0,覆盖5 a时显著提高,达69.53 μg·kg-1·h-1。研究表明,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林土壤氮素形态及组分比例的影响较明显,削弱了土壤硝化作用,土壤氮素不是限制硝化作用进行的主要因子,长期覆盖经营会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作用,增大土壤氮素的损失。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休闲式覆盖方式,连续覆盖时间不超过3 a。  相似文献   

7.
稻草覆盖对油茶幼林林地土壤温度及新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对油茶林地土壤温度和幼林新梢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温度,尤其在7~9月份的高温季节与对照差异显著,稻草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平缓.由于覆草后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所以覆草下的油茶长势良好,新梢长度高于对照.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其对林地土壤温度及幼林新梢的影响也增大.各处理效果比较:D>C>B>A>E.  相似文献   

8.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覆盖栽培能够促进雷竹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试验研究了新型覆盖材料麦灰和砻糠的覆盖厚度和施用方法对雷竹林地温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覆盖厚度以23.0~23.5 cm为宜,即下层施用2.5~3.0 cm的麦灰作为增温层,上层以20.0~21.0 cm的砻糠作为保温层,竹林土壤可保持较高的温度,竹笋产量较高;在覆盖材料的施用方法上,以麦灰2次施入为好,第2次施入麦灰后覆盖上砻糠,可延长出笋期,而且有利于地表温度的平稳变化和提高雷竹笋产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地表覆盖对毛竹林地温及竹笋生长的影响,共设置了稻草覆盖型、稻草谷壳覆盖型、竹叶覆盖型及半荒芜型(对照)等4种处理类型,在发笋期测量了地表、10 cm深及20 cm深的林地土壤温度,并连续7 d观测了笋高、竹笋地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地表覆盖对笋高及地径均产生了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至少增加笋高55.87%,增粗地径18.59%;地表覆盖对各层土温影响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草覆盖型影响,稻草谷壳覆盖型效果较显著,其次是竹叶覆盖型,半荒芜型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10.
雷竹林地覆盖增温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竹(PhyllostachyspraecoxC.D.Chu.etC.S.Chao)是优良的笋用竹种。目前,生产上栽种面积不断扩大,许多竹林地采用冬季覆盖技术使出笋时间大大提前[1,2],从而给广大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随着连年覆盖竹林出现了退化现象,包括竹鞭提前死亡,竹子开花增多,病虫害严重等[3]。这些不良结果与覆盖材料给土壤带来的影响是否有一定的关连呢?有机物料覆盖增温及分解对土壤的影响,最直接反映在土壤的生物学性质上,土壤酶又是生物学性质的主要内容。为此,本文分析了不同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毛竹鞭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长期竹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毛竹鞭根根际土壤p H值、水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其中p H值平均提高0.82、水解氮含量平均提高111.6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0.57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92.33 mg/kg;毛竹鞭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含量差异不显著。毛竹鞭根根际土壤水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行鞭期较高,在孕笋期和出笋期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竹不同年龄分株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氮素克隆整合的响应机制,探讨雷竹林施肥的适宜立竹年龄,为雷竹林精准化、减量化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和2年生雷竹分株组成的克隆整合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不同年龄分株竹腔注射15NH415NO3的方法,设置3个氮素添加水平(低浓度N,4.07 mol·L-1;中浓度N,8.13 mol·L-1;高浓度N,12.20 mol·L-1),测定各处理1年生、2年生立竹叶片在时间梯度上的C、N、P含量,分析雷竹不同年龄分株间氮素整合方向及传输效率等差异。[结果]雷竹克隆分株间存在强烈的氮素传导功能,1年生立竹会部分传输氮素至2年生立竹,而2年生立竹会将氮素大量传输至1年生立竹,即2年生立竹的氮素传导能力显著强于1年生立竹,同时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氮素浓度效应,氮素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减弱分株间氮素传输能力,试验的中浓度N是整合功能显著变化的"拐点"。1年生、2年生立竹氮素处理均能提高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覆盖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毛竹笋用林覆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咸宁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覆盖措施连续覆盖3 a,分析比较不同土壤层次间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覆盖可改善表层(0~1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使该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等显著提高(P<0.05)。覆盖对土壤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覆盖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较深层(1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来说,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毛竹林覆盖后,不同土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等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除全钾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层最高。【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以稻草20 cm+谷壳10 cm方式覆盖对毛竹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集约和粗放经营的高节竹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凋落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粗放经营,集约经营高节竹林的1-3年生竹占比从71%增长至81%,单株叶、枝、秆生物量比粗放经营分别高66.7%、60.8%、79.4%,整株生物量比粗放经营高74.63%.集约经营高节竹林单位面积叶、枝、秆、根鞭、凋落物和总生物量分别为1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桃江地区不同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因子的影响,对不同坡向坡位毛竹林生长情况调查,土壤因子分析以及毛竹林林分生长指标与土壤因子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坡地毛竹林林分生长较好,相比较阴坡地,立竹度高,平均胸径低,株高稍高,而枝下高相差不大,毛竹林的生长指标由上坡至下坡逐渐转好,坡向是影响立竹度和平均尖削度主效因子,而且坡位也是影响平均尖削度的显著因子,但是交互作用不明显;阳坡地毛竹林分生物量较大,毛竹凋谢物较多,土壤因子指标明显较高于阴坡地,该时期水解氮和全氮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00 mg/kg左右和2 g/kg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在8 mg/kg左右,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高于60 g/kg),平均值在70 g/kg以上,下坡土壤因子指标含量明显高于上坡和中坡,坡向是影响速效磷和有机质的显著因子,坡位是影响速效钾的显著因子,是影响有机质的主效因子,两个影响因子在同一水平上交互作用不明显;水解氮与平均株高呈显著相关;速效磷与平均尖削度显著相关;速效钾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呈负显著相关;有机质与平均株高显著相关,与平均胸径负显著相关,与立竹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庆峰 《江苏林业科技》2010,37(6):29-31,41
城市热场空间分布和动态演变受城市下垫面特征影响较大,基于试验观测数据,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不同景观类型下垫面(林地、草地和裸地)的温、湿度变化规律、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的温度变化趋势相似,温度白天在13:00左右达到最高点,夜间4:00达到最低点;而林地、草地、裸地的湿度变化与温度变化相反,一般在白天13:00左右为最低,而夜间2:00~4:00为最高。白天裸地、草地的温、湿度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林地,而在夜间3者非常接近。冬季裸地的地温变化幅度大于草地的地温变化幅度;各深度的地温均为草地高于裸地,并且差异显著。因此草地比裸地具有更强的保温效果。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杉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soil (0(10 cm) in an 88-year-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in Nanping, Fujian, China were incubated for 90 days at the temperatures of 15°C, 25°C and 35°C in laboratory. The soil CO2 evolu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at the incubation time of 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50, 60, 70, 80 and 90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2 evolution rates of soil samples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ub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Mean CO2 evolution rate and cumulative amount of CO2 evolution from soil were highest at 35°C, followed by those at 25°C, and 15°C.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CO2 evolution rate were found in Q10 values calculated for the 2nd and 90th day of incubation. The Q10 value for the average CO2 evolution rate was 2.0 at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15-25°C, but it decreased to 1.2 at 25- 35°C. Soil CO2 evolution rat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ubation time. The cumulative mineralized C at the end of incubation period (on the 90th day) was less than 10% of the initial C amounts prior to incubation.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江西省安福林区的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这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中亚热带阔叶林和杉木纯林林地为对照,对其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及其在各土层的剖面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地的SMBC含量间差异较大,不同类型林地0~60 cm土层的SMBC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竹阔混交林(157.62 mg·kg~(-1))毛竹纯林(143.17 mg·kg~(-1))竹杉混交林(110.19 mg·kg~(-1))阔叶林(101.07 mg·kg~(-1))杉木林(86.56 mg·kg~(-1));各林分类型的SMBC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的SMB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各林分类型其SMBC含量的平均值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分布在各土层的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表层的积聚作用明显;毛竹林地的SMBC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比率为1.01%~1.11%,高于阔叶林地的0.67%和杉木林的0.79%;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的SMBC与TO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55和0.47。  相似文献   

19.
为给科学、合理、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参考数据,以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和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经营模式下毛竹的竿形生长和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上位阔叶林对下位毛竹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在上坡位的毛竹,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毛竹的相对竿径随竿高而变化的趋势也较纯林模式的平缓,而毛竹的相对壁厚随相对竿高的变化趋势较纯林模式的陡峭。两种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在中坡位和下坡位的竹林间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