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洲县凤凰公社石骨山大队第一生产队,为了解决棉麦两熟用地养地的矛盾,促进粮棉稳产高产,从1974年冬播开始,在20亩新平整的低丘陵黄土地上进行了棉麦两熟两肥耕作改革试验示范。即冬季在冬播大、小麦时的预留棉行中套种箭舌豌豆作为棉花底肥;夏季大、小麦收割后,又在棉行中套种短期绿肥柽麻,作为棉花蕾花肥。其中有2.16亩三结合试验地进行了单收。两熟两肥地比不种两肥的对照,每亩少施豆饼40斤,土粪1060斤,大麦亩产275斤,仅比对照的280斤少收5斤;而棉花亩产,两熟两肥地  相似文献   

2.
南阳盆地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麦棉两熟套种的耕作制度与进一步提高粮棉油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机械化不相适应,转为麦棉连作栽培事在必行,是解决当前粮棉争地、争肥、争劳、争光矛盾,提高劳动生产率、增产增收的新途径,也有利于机械化的发展。棉花麦后直播的播种期比春棉晚40~50d,生育期短,调节期有限,要做到早熟、优质高  相似文献   

3.
赵伟杰  钟应山 《江西棉花》1995,(1):40-40,37
棉麦两熟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赵伟杰,钟应山,陈金书,沈孝东(湖北省新洲县农业局431400)棉麦共生期长,灾害频率高,棉花、小麦套作在生产上常表现出争时间、争地力、争投入的矛盾,影响了产量的提高。自一九八五年起.我县首先在丘陵棉区方杨乡试验,麦后直播鄂...  相似文献   

4.
棉花麦后搬钵大苗移栽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麦棉套作田小麦机械化收获和麦田预留棉行的整地、移栽等,投入大,费工费时,已成为影响麦棉两熟区域棉花面积和总产稳定的主要障碍因素.本文就多年的研究、试验、示范结果,谈谈棉花麦后搬钵大苗移栽,麦棉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5.
麦棉套种能充分利用全年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较好地解决了麦棉两熟生长期的不足,成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大田生产和良种繁育最主要种植方式。但在实际种子繁育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麦棉共生期间,小麦、棉花争光、争肥、争水矛盾突出,且棉花处于明显劣势。因小麦的遮光,棉行地温低,光照弱。小麦处于灌浆期,需水、耗肥量大,棉苗往往缺肥、受旱,从而导致棉花弱苗晚发,霜前花率低,有些年份甚至不足50%,种子成熟度差,发芽率低,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必须根据麦棉套种的生态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才能提高种子的质量。本文总…  相似文献   

6.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措施上的革新,是盐碱地区棉花增产的保证,它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作为间作套种上的一项配套措施,棉花由一年一熟变为麦棉一年两熟,或棉麦瓜菜一年多熟,提高了经济效益,缓和了粮棉争  相似文献   

7.
在麦套春棉两熟栽培中,棉花往往出现晚熟迟发、品质差、综合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为此,我们采取边示范推广、边总结提高的方法,重点围绕提高麦棉产量,促进棉花壮苗早发,实现优质高产这一核心,进一步研究、探讨、完善了两熟栽培的配套技术,取得  相似文献   

8.
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发展麦棉两熟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麦棉关系,二是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棉花育苗移栽是协调这两种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栽培经验如下。1、选好棉麦品种。生产实践正明,选用早熟棉花品种,小麦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采用中熟棉花品种,预留套栽棉行,棉  相似文献   

9.
麦套春棉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技术对策高东玉,王海珍(山东省聊城地区农科所252058)在麦套春棉两熟栽培中,棉花往往出现迟发晚熟,霜后花多,品质差,综合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为此,我们采用边示范推广,边总结提高的技术方法,重点围绕提高麦棉产量,促进棉...  相似文献   

10.
麦棉套种棉花常因迟发晚熟导致减产降质 ,而其中麦棉共生期间存在的小麦对棉花遮光、争肥、争水等问题是棉苗形成迟发晚熟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情况看 :有关争肥争水问题的研究较多 ,但对于遮光问题有关研究很少。据试验 ,目前小麦棉花套种普遍采用的 3- 1、4- 2式以及麦垄点种等方式的预留行中一天的光照量分别相当于春白地的50 %、70 %、和 30 %左右。因此 ,本试验的重点旨在明确这几种光照条件下棉苗生长发育情况 ,以期为生产寻找较合理的麦棉套种方式以及如何解决棉花迟发晚熟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1 试验方法试验选用豫棉 1 5号品种 ,于 …  相似文献   

11.
小麦和棉花都是需肥量大,生长期长的作物。多年麦棉连作的地区,有机质大量消耗,肥力趋向下降。1978年在沙丰棉场进行了麦棉两熟两肥栽培研究,经过四年定位试验和全县多点示范,取得了明显的养地作用与麦棉两熟增产的效果。1981年已在全省大面积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湖北新洲县是一个棉麦两熟栽培地区,在棉麦两熟播种方式上,棉花需要套种在麦行里,棉苗一般在麦林里阴蔽45—50天。加之近年来底肥充足,播种期提早,播种量增加,前作小麦密度又大,因之杂草线苗等问题愈趋严重,两熟矛盾更加尖锐。新洲县农民在两熟栽培中,积累有很丰富经验,特别是近一、二年来对麦林棉苗管理,更创造出许多先进方法。这对棉苗在长期麦林阴蔽条件下,获得大面积全、壮、匀、密起了极大作用。群众创造的几  相似文献   

13.
麦棉套种双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2年在培育麦棉良好的株型群体的基础上,建立两熟套种下麦棉生育互利的田间结构,促成高光效麦棉早熟的良性循环,对麦棉双高产最大总体功能和农艺措施,进行系统的试验示范。通过小麦矮化,棉花株型栽培,探讨了两熟制麦棉双高产的生育性状和高产规律,总结出一套优化农艺措施,为我区大面积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4.
惠民县是理想的棉麦产区,但由于热量的限制,一年只能种一季棉花或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不能实现正常的麦棉两熟。为了充分发挥黄河水利资源优势,挖掘光热资源潜力,于1982年进行了棉麦套种一膜两用试验,迄今已经4年了。实践证明,棉麦套种采用一膜两用后,不仅实现了麦棉两熟,而且经济效益高。据统计,1983~1985年,小  相似文献   

15.
麦棉套种4—2式是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种植模式,它具有麦棉矛盾小、有利于棉花壮苗早发的优点。但4—2式预留棉行空挡较大,浪费了小麦播种至棉花播种期间的光能及土地资源。为此,近年来我们试验示范了小麦、蒜苗、棉花和小麦、甘蓝、棉花两种间套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两种栽培模式一般每公顷产小麦6000kg,蒜苗1.5万公斤或甘蓝2.25万~3.0万公斤,皮棉1200kg。每公顷总产值近4.5万元。现将小麦、甘蓝、棉花高效间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种植方式采用麦棉套种4—2式,1.6m一带,种4行小麦,占地60cm,预留棉行占地100cm,小麦播种前按此规格…  相似文献   

16.
夏棉大钵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麦棉两熟栽培矛盾,根据淮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985年以来,对棉花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效果。1987~1991年淮北市淮溪县土楼乡近606.7公顷小壮苗麦后移栽棉田,平均每公项产皮棉1515kg。其中1990年全市每公顷皮棉达2250kg的11块棉田中,有9块为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目的与效果: 为了改变我县两熟连作棉花面积大,产量低的落后状况,我们从78年开始到80年先后三年进行了棉花两熟连作栽培试验与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八一、八二年在县科委和省棉所支持下,又将油后连作棉花采用化学化高产栽培新技术,效果更为理想。实现了省工、省肥、省本、高产之目的。八一年试验地亩产皮棉163.8斤,今年三个点亩产分别为183斤、192.2斤、210.3斤。超过一般早播棉花产量,而且早熟优质,每亩可省工4—7个,省肥15%,降低成本10%左右,事实证明采用化学化栽培新技术,是提高棉花单产和劳动生产率的一个简而易行见效快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麦套棉花两膜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时覆盖地膜,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1麦棉配置以4-2式和3-2式为宜。4-2式麦棉配置,种4行小麦,套种2行棉花,预留棉行110cm,小麦收获后,棉花窄行50cm,宽行120cm。3-2式麦棉配  相似文献   

19.
麦瓜棉三熟,是麦棉两熟种植方式的继续和发展。它应用集约经营的原理,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使经济效益成倍地增长。汴岗乡1980年开始麦瓜棉三熟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逐步掌握了麦瓜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全乡发展麦瓜棉面积万余亩,三熟田亩经济效益为885元,比麦棉两熟田的396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20.
1 改种植模式安阳市麦棉套种 3— 1式在全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1 990~ 1 996年累计推广达 1 4万公顷。占麦套棉总面积的 70 %以上 ,为安阳市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 ,产量水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3— 1式麦棉矛盾逐渐突出 ,田间管理困难 ,产量、品质下降。为此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1 997年麦播期间 ,在 3— 1式面积集中的内黄县示范了麦棉套种 4— 2式 1 40 0公顷。由于示范带动 ,3年来全市累计推广 2 .5万公顷 ,占春播麦棉套的 65% ,试验与生产实践证明 ,麦棉套种4— 2比 3— 1式每公顷减少棉花苗期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