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蜂群秋季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1年中最后1个花期繁殖好蜂群,准备足越冬饲料。我国各地秋季管理的时期有一定的差异。东北地区一般在8月,本阶段需要21天到1个多月,一般以21天为好。秋  相似文献   

5.
6.
王星 《养蜂科技》2006,(5):13-14
养蜂生产可以说是“一年之季在于秋”,只有搞好秋季管理,繁殖好越冬蜂才能获得强壮的越冬蜂群,是第二年我地刺槐蜜源丰收的基础。本人结合在辽东地区养蜂的经验,总结了辽东地区蜂群秋季管理要点:1更换新王经多年对比试验证明,用秋繁前培育的新王介入大群培育越冬适龄蜂,可比同条件下老王多培育出至少一框多的越冬蜂。介入蜂王时应保证有充足的饲料,有助于介绍成功。实践证明,捉出老王2天后把新王放入继箱,待蜂群接受后再放入巢箱成功率高,一般不会发生围王现象。辽东地区在8月15日至9月15日培育越冬蜂比较适合。为了在此时段能适时用上新王,…  相似文献   

7.
8.
李志 《养蜂科技》2005,(6):9-11,21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年养蜂的开始,一旦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全年的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必须以严谨的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加大力度,加强蜂群的饲养管理,为全年养蜂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从以上要求出发,集多年来科学养蜂的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提出春季蜂群12条饲管措施:  相似文献   

9.
春季的养蜂工作,主要是保证蜂群越冬后能够顺利地恢复、发展,以便能适时地充分利用主要蜜源。因此,在对蜂群的饲养管理上应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韩振和 《中国蜂业》2005,56(1):16-16
搞好春季管理是蜂群四季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蜂群管理的好坏对一年的养蜂生产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京郊养蜂生产和气候特点,春季蜂群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西部定地养蜂蜂群管理要点黑龙江省德都县土产公司(164100)宋书贵,常金小兴安岭西部的讷漠尔河流域,土质肥沃,蜜源丰富,发展养蜂是农家很好的致富之路。近几年专业养蜂大量减少,而副业养蜂却蓬勃发展。为了帮助副业养蜂者养好蜂,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13.
蜂群的质量     
一个蜂群有数万只蜜蜂,尽管它们的遗传性各异,但并不妨碍其以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活。蜂群内个体遗传和社会性的或群体性的遗传是互为联系的。前者是每只蜜蜂所固有的,而后者为大多数蜜蜂以本能的形式表现出来,说明整个蜂群的品质.而且是它特  相似文献   

14.
有机蜜是指来自于有机养蜂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养蜂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蜂蜜.  相似文献   

15.
田蕊 《山东畜牧兽医》2011,32(12):62-63
蜂群越冬在养蜂管理中占着极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来年蜂群的盛衰,影响着全年蜂蜜的产量。有些养蜂家以"一年之计在于冬"来形容越冬管理的重要性,每年因越冬不良而造成蜂群大批死亡,使蜂农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从各地养蜂经验中可以看到:"强群越冬"和"安全越冬"是取得来年蜂群、蜂蜜双丰收的重要关鍵。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蜂业》2011,62(7)
养蜂者把秋季作为一年养蜂的开始。秋季蜂群管理的中心任务是繁育大量健康的越冬蜂,贮备充足的优质越冬饲料,为来年春繁打好基础。我地秋繁在10~11月份,一般21-30天,为了能培育出量足、质优的越冬蜂,入秋后必须确保蜂群健康,加强蜂群饲养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7.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07,58(3):15-15
笔者认为在齐齐哈尔地区春繁不宜过早,选在4月上旬(清明前后)最合适。首先,本地区最早的自然蜜粉源(杨柳树)在4月末出现,第一代新蜂出房后,就有自然花粉吃,有利于蜜蜂健康,提高新蜂的质量。其次,能延长越冬蜂的寿命,参加采集和育儿工作。蜂群春繁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年的养蜂生产,所以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用科学方法管理蜂群,是饲养强群、提高蜂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环节。高产蜂场之所以高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事实证明,蜂群饲养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蜂群的兴衰,产量的高低,收入的多少,乃至养蜂的成败。  相似文献   

19.
20.
练亚平 《山东饲料》2007,(11):22-22
在同等蜜源、气候条件下,有的养蜂户秋末冬初照样能获得蜂蜜、王浆双高产,而有的不仅毫无收获,甚至还要喂糖。造成两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技术管理的好坏。现将技术管理上应注意的要点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