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油用向日葵(HAelianthus annuus L.)皮壳率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药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  相似文献   

2.
高粱生育期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生育期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研讨了杂种F#-1代生育期的表现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中国高粱相互杂交,杂种F#-1代生育期略倾向早熟亲本,但基本上没有超亲现象。双亲生育期的表现制约着F#-1代的表现。中国高粱生育期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是杂种后代决定于双亲的主要因素。同时生育期减效基因略占优势,具有负的显性效应,使杂种F#-1代表现为早熟。这是长期驯化选择保留了早熟性基因的结果。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不可忽略;上位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些。  相似文献   

3.
芝麻杂种F#-1、F#-2优势及亲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50个芝麻品种间杂交组合的杂种F#-1、F#-2的优势指数、超高亲优势和相对优势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杂种性状,完全显性和部分显性的表现程度。用简单相关与回归分析,明确杂种亲子间关系,从而看出高产组合的单株蒴数、千粒重和蒴粒等产量因素的互补作用,为进一步选配高产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棉花柱头外露种质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陆地棉为母本、柱头外露种质系为父本,按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对其F#-1、F#-2代11个性状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分析表明,F#-1、F#-2代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产量性状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的优势最明显。F#-1与F#-2代的纤维品质以2.5%跨长和伸长率的优势最明显,麦克隆值的负向优势较明显。2.5%跨长和伸长率在F#-1、F#-2代中的表现趋势相似,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F#-2代的平均值与高亲值和中亲值的相关关系密切。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在F#-1、F#-2代中的表现趋势相似,GCA以中164、郑305和0305常规亲本表现较好,柱头外露种质系以94-34和94-51较优,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多数组合在F#-1、F#-2代中的表现趋势相似,0305×94-42多数性状为正,且值较大,综合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5.
为给杂交选育优良小麦品种提供基础,以普通小麦品种晋农190为父本,分别与9个普通小麦品种、7个六倍体小黑麦品种为母本配置杂交组合,对杂种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发现除了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之外,其余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数量遗传,F1代表现为超亲遗传或介于双亲之间.六倍体小黑麦的灰绿色叶片或茎秆、穗长长和红色不饱满的籽粒在杂种F1代显现,可作为鉴别真假杂种的典型性状.  相似文献   

6.
利用果针离体培养克服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栽培与花生区组外的野生种杂交不亲和,使许多高抗、优质的野生资源难以利用。多年来,国内外采用胚、胚珠培养均未获得杂种后代。本研究成功地培养了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与不亲和野生种A.Sect. Rhizomatosae glabrata Benth.的杂交果针,获得了F#-1代试管杂种。F#-2代植株性状表现疯狂分离。从株型上可分为少分枝大爬蔓、多分枝大爬蔓、小爬蔓、半蔓、直立。其他性状如叶形、叶色、花粉生活力等都明显不同于双亲。目前田间生长的26株F#-2代植株,多数已开花下针。  相似文献   

7.
核桃杂交F1代坚果品质主要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9~1997年首次选用云南薄壳核桃与北方新疆核桃早实优株进行了18个杂交组合的南北核桃种群杂交.对杂种F1代坚果8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表明杂种F1代坚果的主要性状广泛复杂分离,为多基因控制呈数量性状遗传.由于基因的加性效应,F1代可组合双亲优异性状,由于基因互作产生非加性效应,F1代产生杂种优势性状.这些遗传趋势和优点,对核桃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下一步的育种提供了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8.
花生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花生的育种效果,研究辐射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技术,选择4个花生品种(系)作母本,1个品种作父本,用#+(60)Co-γ射线250Gy分别辐照处理母本、父本和F#-1代杂种,以不辐照常规杂交作对照。结果表明,辐照父本的育种效果最好,不仅F#-2~F#-5代的中选株率较高,而且在F#-4~F#-5代中选出了8个较好的品系进入产量鉴定试验,比对照多育成7个品系,缩短育种时间2~3年;其次是辐照母本,比对照多育成5个品系,缩短育种时间1~3年;辐照F#-1代杂种与常规杂交的育种效果基本相同,各自育成1个品系进入产量鉴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杂种后代若干性状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对小麦杂种F#-2→F#-4代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多年实际选择,并根据实际选择所得结果计算了性状的遗传实现率和遗传进度。主要结果如下:⒈对小麦杂种F#-2、F#-3、F#-4 3个世代9个性状的选择,一般都是有效的。性状亲代选择的获得量在子代实现程度如何,与选择效率高低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选择强度下,遗传实现率低的产量性状也可获得最高的相对遗传进度。⒉性状选择的相对效率高低在组合间主要取决于性状选择的遗传实现率,而在组合内却与性状选择差的关系密切。⒊性状选择的遗传实现率高低与理论遗传力高低在趋势上一致,在数值上非常接近狭义遗传力估值。⒋在杂种后代中,推迟选择世代可以适当提高选择的效果和相对效果,却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差异水平。⒌性状实际选择的遗传进度年度间不存在互作,表现一致。遗传实现率的差异也较小。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以大麦的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4个恢复系及其28个杂种F1为材料,2002年以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5个恢复系及其25个杂种F1为材料,研究杂种F1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每株穗数、每穗粒数、每株粒数、千粒重、每株粒重、每株干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11个数量性状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所用亲本在多数性状上都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除营养品质性状外,杂种F。主要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普遍存在超高亲优势;多数性状的F1平均值与雌、雄亲本平均值的复相关程度小于疏远程度,表明难以从雌、雄亲本的表现准确预测F1的表现。对相关和疏远的遗传学意义以及改进从亲本预测杂种精度的方法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16个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HMW-G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1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是双亲亚基的重新组合,且表现出很强的倾母性;F1的品质得分是双亲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母本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3.
向日葵皮壳率杂种优势表现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皮壳率的杂种优势表现及其与亲本值和配合力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皮壳率性状有负向优势存在,占总组合数的33.33%。皮壳率性状的优势表现仅与特殊配合力值有极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表型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类型的亲本表型值和配合力值无相关关系。这对提高育种效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18个西瓜品种间杂种及其21个亲本为试材,进行了亲子相关、表型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果株结果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抗性 F_1值与亲中值呈显著正相关。单果重与单株产量、茎粗与单果重、抗性与单果重、抗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所分析的性状中,单果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茎粗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除本身作用外,主要是通过单果重间接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七个普通小麦杂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分析了它们若干生理特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杂种一代植株的硝酸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根系脱氢酶等酶活性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中亲值或者超亲,杂交种子的脱氢酶活性也较高.杂种一代籽粒蛋白质百分含量均低于双亲,而单株蛋白质产量都有优势存在.  相似文献   

16.
对瓯江彩鲤、日本锦鲤及其正反杂交F1采用同塘试验比较生长率,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分析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的瞬时增重率低于双亲,而绝对增重率介于双亲之间;正反杂交F1形态性状有的介于双亲之间,有的表现为超亲本优势,有的性状低于双亲的性状值。总体上,日本锦鲤对正反杂交F1的遗传影响明显大于瓯江彩鲤,2个亲本基因的相互作用在遗传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瓯江彩鲤、日本锦鲤及其正反杂交F1采用同塘试验比较生长率,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比较分析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正反杂交F1的瞬时增重率低于双亲,而绝对增重率介于双亲之间;正反杂交F1形态性状有的介于双亲之间,有的表现为超亲本优势,有的性状低于双亲的性状值。总体上,日本锦鲤对正反杂交F1的遗传影响明显大于瓯江彩鲤,2个亲本基因的相互作用在遗传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不同生态来源6个早熟大豆品种进行了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F_1代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阶段亲子关系、配合力、M、S.g/M.ss比值、遗传力、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早熟大豆杂种F_1代F_2代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值、中亲值相关密切。F_2代出现超亲分离。分离幅度、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生态差异有关。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m.s.g/m.s.s比值与狭义遗传力高,在早代有较好的选择效果。东北与南方均有早熟基因源,一般配合力在F_1代与F_2代之间表现基本一致。生育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稍大于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期对于生育期影响主要是鼓粒至成熟期的作用,而开花至鼓粒期相对作用小些,所以对早熟品种选育既注意开花早,也要求鼓粒快。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5个种植在武汉和荆门的粳稻光敏感核不育品系之间的杂种 F_1。结果证明,杂种 F_1的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其父本和对照,1541S 和背子谷 S 的配合力提高,其杂种优势明显。F_1的主要经济性状对比其父本的回归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 RGMS 品系的选择标准应是不同的。此外,本文还分析了4种产量构成因素,证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是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