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芜菁夜蛾线虫对小木蠹蛾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5个品系Agriotos、All、Mexican、NC 116、Florida对蛀干害虫小木蠹蛾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但不侵染蛹。用Agriotos品系作试验,剂量和温度影响小木蠹蛾的死亡率和致死速度。当剂量大于25条线虫/木蠹蛾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2%以上,同一剂量对一年、二年生幼虫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15-30℃的范围内,线虫均能侵染和杀死寄主,但30℃不能在寄主尸体内繁殖。25℃为线虫浸染的最适宜温度,寄主死亡率最高,死亡速度也最快。一头5龄和7龄木蠹蛾幼虫能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和48万头。在10℃低温中,线虫不能侵染寄主,但并不死亡,当移入适宜的温度后,能迅速恢复活动。在35℃高温中,线虫则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2.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杨木蠹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小卷蛾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griotos对杨木囊蛾Cossus cossusL.的致病力较强,其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大而下降。从每虫1000~5000条线虫接种中龄组的杨木蠢蛾幼虫,随着剂量增加致病力增强,并在25℃条件下毒杀效果最好。以每毫升5000条线虫的浓度防治林间杨木蠹蛾,防治效果优于敌敌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在室内用“沙埋法”比较了两种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CB-2Y)和S.feltiae Agriotos对桃小食心虫的侵染力,结果表明CB-2Y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和冬茧的侵染力都高于Agriotos线虫。接线虫笫7天桃小食心虫LD50,CB-2Y组为49条线虫,而Agriotos组为158条;冬茧的LD50分别为1330条和24046条。在桃小冬茧开始活动期(6月15日)分别施用两种线虫,一个月后检查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率,CB-2Y线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griotos,在1024条线虫/桃小食心虫冬茧时(75条/cm~2),越冬代桃小食心虫的羽化率分别为8.2%和29.2%。  相似文献   

4.
1990年在福建室内试验,用芜菁夜蛾昆虫病原线虫北京品系感染多纹豹蠹蛾,按每头豹蠢蛾接线虫500条,5天后即可将幼虫全部杀死。12天后杀死蛹95%。在木麻黄林间试验,线虫剂量均为1000条/毫升,用不同施线虫方法结果,以在蛀孔注入线虫水悬液法和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法为最好,豹蠹蛾死亡率分别为97和93%,“线虫糊”涂孔法效果为75%。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法操作简单,省水,省工。在平潭县莲花山林场用线虫泡沫塑料塞孔法处理木麻黄树38000株,豹蠹蛾平均死亡率达90%。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测定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小地老虎技术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9个品系的昆虫病原线虫对小地老虎幼虫的致病力,同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斯氏线虫属小卷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NC116品系、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feltiae SF-SN品系和异小杆线虫属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phora H06品系的保苗效果和防治效果,并测定了苦参碱与NC116品系混用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NC116品系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致病力最高,其对3龄、4龄和5龄的LD50分别为2.4、7.5、和31.2条/头,表明随小地老虎幼虫龄期递增,其致病力下降。盆栽玉米苗上分别施用线虫100~200条/头时,对玉米保苗效果及对小地老虎3龄幼虫的控制效果依次为NC116H06SF-SN。0.8 mg/L苦参碱和NC116品系混用后,可使小地老虎3龄幼虫死亡率提高109.89%,二者表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僵菌制剂不同剂型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辽宁省昌图县进行白僵菌制剂不同剂型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在亩施菌量相等条件下,用可湿性粉剂喷雾,粉剂喷粉和手撒颗粒剂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用2.5×10~4亿孢子/亩剂量,在玉米心叶期防治一次,玉米螟幼虫可减少90.5~91.6%。用同上剂量和剂型,在两个乡镇1.2万亩玉米上大面积防治示范,三种施药方法玉米螟话虫数分别减少86.9%、80.7%和78.5%。其中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效果和防治工效均较高,防治费用较低,无粉尘污染,菌剂便于运输及贮存,且适合于超低量喷雾,有推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斯氏线虫CB—2Y品系对李实蜂的侵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奇志 《昆虫天敌》1993,15(2):84-87
李实蜂是李子果实的重要害虫。本文探讨了斯氏线虫 CB-2Y 品系对李实蜂幼虫、茧的室内及田间侵染力。结果表明:1.李实蜂幼虫对该线虫很敏感,96小时死亡率93.3%~100%,茧不敏感,死亡率0~6.2%。2.该线虫对李实蜂幼虫侵染力很强,幼虫死亡率随作用时间及剂量浓度增加而增高。3.该线虫侵染李实蜂的田间效果7天后死亡率为70%左右,18天后死亡率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芜菁夜蛾线虫北京品系与亚洲玉米螟幼虫接触时间,对玉米螟死亡率和死亡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在0.5、1、2小时内,玉米螟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35.3、50.7和61%。4小时以上各处理玉米螟死亡率均达92%以上,差异不明显。线虫与玉米螟接触0.5、8和12小时,其寄主体内进入的线虫数分别为1.2、7.9和23.8~28.3条/虫。玉米螟幼虫的死亡速度也随进人体内线虫数增多而加快,进入一条线虫的寄主在48~96小时内死亡,2~5条线虫的72小时内死亡,6~30条的48小时死亡,31条以上的24小时内死亡。  相似文献   

9.
李文占 《植物保护》1991,17(2):37-37
1989—1990年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飞虱试验示范,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 1989年我县从湖北省植保站购扑虱灵13公斤,在九里乡杨桥村防治450亩,亩用药25—30克,5天后调查药效达90%,10天达95—100%,30天田间虫量也很少。如杨桥村4组社员邱克斌水稻制种5亩,共用扑虱灵120克,亩平28克,施药前(7月30日)百蔸虫1500头,施药后10天,在田间未查到稻飞虱,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10.
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长林小蠹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长林小蠹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的侵染力较强.通过毒力测定,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3龄幼虫的LD50、LD99分别为21、432(条/头),而对蛹的LD50、LD99分别为12、230(条/头).在寄生强度测定中,斯氏线虫与长林小蠹3龄幼虫仅接触0.5h,每虫就可被侵入1.6条线虫,12h寄生的死亡率达到90%,24h寄生的死亡率为100%.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和寄生性.斯氏线虫在室内以浸泡法和淋施法防治长林小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