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极限黏度无磷聚合物AA/AMPS/HPA在含异养菌循环水中对Zn2+和PO3-4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极限粘度不同AA/AMPS/HPA对Zn2+和PO3-4的稳定性能差别不大;在Ca2+1000mg/L、碱度280mg/L条件下,异养菌对AA/AMPS/HPA稳定锌盐性能的影响较小,46d后稳锌率为75%左右;该条件下异养菌对AA/AMPS/HPA稳定磷酸盐性能的影响较大,46d后稳磷率仅为65%左右;当配水碱度增加到900mg/L后AA/AMPS/HPA对Zn2+和PO3-4的稳定效果均较差,稳锌率和稳磷率分别为45%和40%。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阻垢试验,研究了AA/AMPS和T-225在2~15℃的低温条件下对碳酸钙的阻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A/AMPS和T-225在2~15℃的低温条件下阻垢性能良好;起始钙离子+碱度对AA/AMPS和T-225的阻垢性能影响较大,当钙离子+碱度从500+600 mg/L提高至800+800 mg/L时,AA/AMPS和T-225的阻垢率分别从100%降至63%和59%。  相似文献   

3.
在MS+NAA0.5mg/L+蔗糖40g/L+琼脂4.5g/L的培养基上接种彩色马蹄莲(BlackMagic)继代培养产生的丛芽块添加外源激素KT和BA的浓度及其不同组合,研究外源激素KT和BA对丛芽块增大、不定芽个数、生根数和生根长度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KT的浓度为10mg/L时,丛芽块的增长最大为1.14cm2,BA浓度为0.5mg/L时丛芽块增长最快为1.24cm2。外源激素KT和BA相互作用时,KT10mg/L+BA0.5mg/L激素组合有利于丛芽块的增大。同时在无BA条件下,MS+NAA0.5mg/L+KT10mg/L+蔗糖40g/L+琼脂4.5g/L有利于彩色马蹄莲不定芽的增殖,但KT、BA均抑制根的生长,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增殖倍数(Y)对培养基中Ca2+浓度(X1)、6-BA浓度(X2)及IBA浓度(X3)的正交回归模型:Y=2.416-0.172X1-0.255X2+0.183X12-0.211X22 +0.162X32 +0.331X1X2.从模型可知,当Ca2+浓度为255 mg/L,6-BA浓度为0.76 mg/L,IBA浓度为0.16 mg/L时,增殖倍数达最大值4.4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验证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天然气净化厂废水采用Fenton试剂进行高级氧化处理。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H2O2和Fe^2+浓度、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当H2O2的投加量为600mmol/L,FeSO4·7H2O投加量170mmol/L,反应时间60min,pH值-3.5时,废水中的COD浓度从2280mg/L降解至46mg/L,去除率为98%,出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外源抗热剂对马缨杜鹃抗热性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为材料,采用4因素2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抗热剂及其不同浓度处理对马缨杜鹃抗热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温胁迫下(42℃)施用对氨基水杨酸(PAS)、海藻酸(AA)和氯化钙(Ca Cl2),对马缨杜鹃抗热性有显著的影响,22℃时以200mg/L PAS+400mg/L AA+800mg/L Ca Cl2组合处理对提高马缨杜鹃的抗热性效果最好,42℃时则以200mg/L PAS+200mg/L AA+1200mg/L Ca Cl2组合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大马士革蔷薇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马士革蔷薇的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和NAA外源激素配比组合对其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腋芽培养基为MS+BA0.4mg/L+NAA0.2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3mg/L。  相似文献   

8.
不同Ca2+浓度处理对青檀生物组分中矿质元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檀的檀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为了探讨立地因子对檀皮质量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Ca2+浓度对青檀生物组分中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以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为基质,设计3个Ca2+浓度处理水平,分别为200 靏/g、400 靏/g和600 靏/g及一个对照(无钙处理)对青檀苗进行培养。处理6个月后,采样分析了青檀苗根、叶和檀皮中矿质元素Ca、K、Mg、Mn、Zn、Cu和Na的含量。结果表明: Ca2+促进了根、叶和檀皮中Ca元素的积累,并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各生物组分中的Ca2+浓度分布情况为根>叶>檀皮。用600 靏/g的Ca2+浓度处理后的根中Ca含量为对照处理的5.5倍,为Ca2+浓度为400 靏/g和200 靏/g处理后的1.4倍。Ca2+的存在抑制了K、Mg二种元素的积累,且随着Ca2+浓度的提高K、Mg含量下降,K、Mg含量的分布大小顺序均为叶>根>檀皮。檀皮中K、Mg含量受Ca2+浓度影响最大,Ca2+浓度为600 靏/g时,檀皮中K含量仅为对照的39.3%,分别是Ca2+浓度为200 靏/g和400 靏/g处理后的79%和91.8%;而Ca2+处理浓度为600 靏/g时,檀皮中Mg的含量为对照的33.0%,分别为Ca2+浓度为200 靏/g和400 靏/g处理后的68.1%和88.9%。与对照处理相比较,Mn、Zn和Cu在各组分中的含量总趋势是随着Ca2+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在各组分中的变化情况不尽相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林场苗圃内选择香樟、深山含笑、栾树、鹅掌揪等4个树种的1年生幼苗为试材,对其进行Pb2+胁迫试验,设定Pb2+浓度为0 mg/L(对照)、50 mg/L、400 mg/L、800 ng/L、1 600 mg/L 5个水平,每1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pb2+浓度对4种行道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山龙眼科银叶树扦插条件中不同预处理溶液及浓度、不同土壤基质、不同激素及浓度的处理对应的生根情况的研究,得出不同处理对银叶树扦插生根率有显著影响。基质采用:珍珠岩或蛭石+泥炭,激素用500mg/L或800mg/LNAA的生根效果最好。预处理之间效果不显著,但都较对照显著,可认为70%乙醇、0.5%高锰酸钾、800倍多菌灵都可作为预处理溶液,500mg/L或800mg/LNAA有同样好的生根效果。研究时作为具有良好插花配叶品质的银叶树引种和本地特有种的资源保护和繁殖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Zn、 Pb、 Cu、 Cd胁迫对工业大麻种子萌发率、胚根伸长、胚芽生长以及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种重金属胁迫下,低浓度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会抑制种子萌发和胚根的生长。4种重金属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依次为Cu2+和Cd2+>Zn2+>Pb2+,其中Zn2+和Pb2+在1000 mg/L浓度时,萌发率仍然达到80%以上;对胚根长、胚芽长和总生物量的毒害或影响作用依次为 Cu2+>Cd2+>Zn2+>Pb2+。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种子萌发过程对Pb2+和Zn2+具有较高的抗性,抗性大小依次为Pb2+>Zn2+>Cd2+>Cu2+。  相似文献   

12.
以板栗壳作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P b2+,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 b2+初始浓度以及废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 )分析吸附剂的主要物理特性,对Pb2+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探讨了废水中P b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板栗壳吸附Pb2+吸附平衡时间为80min ,Pb2+初始浓度为50mg/L时,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3g/L ,最佳pH值为6,吸附平衡时Pb2+去除率可达到94.65%;吸附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线性拟合方法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Cr^6+的吸附等温线,分析了2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等温吸附模型评价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时,根据拟合参数R^2进行适用性判断并不准确,在实践中应结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模型重新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吸附反应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吸附模型;沉水植物金鱼藻吸附Cr^6+的行为在平衡质量浓度较低(Ce〈0.2mg/L)时,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效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平衡质量浓度较高(Ce〉0.2mg/L)时,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重合,均和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r^6+的最大吸附量为1.5142×10^-2mg/g。  相似文献   

14.
对用4年生的雷竹竹秆在传统的竹材炭化窑中烧制获得的雷竹炭进行理化性质及其在Hg^2+溶液中对Hg^2+的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①雷竹炭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pH等基本理化性能指标均达到《竹炭》(DB33/T467-2004)要求;②雷竹炭中K、Ca、Na、Mg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中钾含量最高,达11 730 mg/kg,Hg、Cd、Cr、Se等重金属未被检出,As、Pb、Co、Ni、Sr等重金属的含量均小于1 mg/kg;③雷竹炭对Hg^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率与雷竹炭的粒径,作用时间,HgCl2溶液的pH、浓度,雷竹炭用量,吸附温度等因素有关,在雷竹炭粒径为0.25~0.37 mm,添加量10 mg,处理温度35℃,pH6的条件下,对Hg^2+的吸附率在9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人工土培条件下,研究了Cr6+不同胁迫强度(0,300mg·kg-1,600mg·kg-1,900mg·kg-1,1200mg·kg-1,1500mg·kg-1)和胁迫时间(萌发期,30天和90天)条件下,对狼尾草的种子萌发状况、植株生长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r6+浓度在≤600mg·kg-1时对狼尾草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达到900mg·kg-1以上水平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随Cr6+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Cr6+胁迫30天时,随着Cr6+浓度的提高,狼尾草幼苗根冠比和生物量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幼苗根系活力、CAT活性随浓度升高而降低,MDA含量、POD活性随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加;90天后,Cr6+浓度1500mg·kg-1处理水平的种苗被毒害致死,其余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幸福树(Radermachera sinica)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IAA的浓度对幸福树组培快繁的影响,目的是建立一套幸福树离体快繁培养的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幸福树的初代培养为培养基Ms+6-BA0.8mg/L+IAA0.1mg/L+蔗糖30g/L+琼脂7.5g/L,分化培养培养MS+6-BA0.6g/L+IAA0.2mg/L+蔗糖30g/L+琼脂7.5g/L,生根培养为1/2Ms+IAA0.1mg/L+糖30g/L+琼脂7.5g/L,通过正交试验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炼苗移栽时,土与蛭石(1:1)基质配比成活率最高,且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7.
欧洲火棘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洲火棘当年生枝顶芽或腋芽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分化增值培养基为MS+6-BA0.5.1.0+IBA0.2,最佳瓶内生根培养基为I/2MS+NAA0-3,瓶外生根采用500mg/L的NAA及800mg/L的ABT进行速蘸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初代培养中(1/2DKW+6-B1lmg/L+IBA0.2mg/L+NAA0.1mg/L+琼脂粉6.5mg/L+蔗糖30mg/L),黄连木无菌苗在红光和白光下可正常生长,褐化率较低,但在蓝光下,褐化率高且芽体伸长不明显;培养室内湿度对减缓褐变没影响,当湿度为80%时,黄连木腋芽萌发最高达到69.17%;茎段接种3种方式即平放、斜插、直插对腋芽萌发无影响,但平放接种可以减轻褐变的发生。在继代培养中(1/2DKW+6-BA4.0mg/L+IBA0.04mg/L+NAA0.02mg/L+琼脂粉6.5∥L+蔗糖30g/L),7—14d转接一次可将褐化率降至15.41%~18.07%;糖是培养基的重要成分,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留叶片的数量、生根粉浓度、扦插时间等对巨尾桉(32~29)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粉的浓度对巨尾桉树(32~29)插条生根的影响很大,并且要达到较高的生根率,不同扦插时间要求生根粉的浓度不同,4月份扦插的插条生根粉浓度为800mg/L最佳,生根率为93.3%;6月份扦插的插条生根粉浓度为600mg/L较好,生根率就可以达到96.5%;留4对×1/2叶时,扦插条的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园区废水,分别采用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8%、1%)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以及钙矾石沉淀处理技术对工业园区废水进行了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SO_4~(2-)。研究结果表明:当CaO和Ca(OH)_2投加量为1%时,SO_4~(2-)去除率分别为28.2%和11.8%,处理效果较差;采用钙矾石沉淀法,当n(Al ~(3+))∶n(SO_4~(2-))=0.60时,废水中SO_4~(2-)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理效果较好。采用硫自养脱氮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硝态氮,研究了废水中不同硫酸盐浓度(SO_4~(2-)浓度分别为0mg/L、2000mg/L、4000mg/L、6000mg/L和8000mg/L)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中的SO_4~(2-)对硫自养脱氮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当废水中SO_4~2浓度分别为0、4000mg/L、8000mg/L时反应2h,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6%、54.4%、36.8%。此研究结果对工业园废水中硫酸盐与硝态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