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界动态     
正冬枣北移填补陕北种植空白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冬枣引种栽培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陕西吴堡县举行,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汪有科教授团队在陕北成功引种冬枣,将陕西冬枣种植区域向北推移了近400千米,填补了陕北冬枣种植的空白,对陕北枣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具有积极意义。红枣是原产我国的传统特产树种,在陕北已有千余年栽培历史,目前红枣种植面积近200万亩。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要想延长冬枣贮藏保鲜的时间,必须了解影响冬枣贮藏保鲜的各种因素,即冬枣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冬枣原产中国,主要栽培区域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近几年来仅山东省就发展到1.8万hm2左右,产量达40余万t,但面临着一系列采后贮藏保鲜难题。冬枣在常温下保存期仅为6~7天,超期后则变成泡浆果,引起水分丧失,皱皮、果肉变软,风味下降,果实很快霉烂。有些研究认为,冬枣为呼吸跃变型果实,而有些则认为无明显的呼吸高峰。冬枣气调贮藏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操作严格的过程,从采前处理、采收质量、采后处理、贮藏的温湿度以及气体成分的控制,都要精确、细心地管理和操作,以保证贮藏的最佳效果。笔者以冰轮公司生产的可移式气调冷藏集装箱为贮…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是"中国冬枣之乡",已开发密植园50万亩,然而随着一些果农为追求产量而不断提高种植密度,近年来冬枣品质越来越不稳定,冬枣价格也出现下跌趋势。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今年当地一些枣农的冬枣却卖出了6元一颗的价格,小小冬枣跻身"高档水果",这背后是青岛农业大学果树栽培专家团队的努力与付出。通过果树栽培新模式,青农大果树栽培专家把冬枣变成了果农口袋里的"玛瑙"。  相似文献   

5.
气调贮藏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冬枣果实在低温(-1~-2℃)条件下,8个不同体积分数的气体成分(15%O2+0%CO2、10%O2+0%CO2、5%O2+0%CO2、2%O2+0%CO2、2%O2+2%CO2、2%O2+4%CO2、2%O2+8%CO2、2%O2+10%CO2)和1个对照(21%O2+0%CO2)处理对冬枣果实呼吸、果肉相对硬度、组织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含量以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低O2可降低冬枣果实的呼吸强度、抑制果肉硬度的下降、减慢组织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延缓维生素C的降解、维持冬枣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 而贮藏环境中的CO2则会促进果实呼吸,导致组织相对电导率升高,促进维生素C的降解,加速了冬枣果实的软化,鲜食价值迅速丧失。2%O2+0%CO2的气体条件对冬枣贮藏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冬枣引种栽培区气候适宜性的灰色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建立一套适合冬枣引种栽培区气候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为冬枣的引种栽培和生态生产区划提供依据。在构建了冬枣“理想产地”的气候生态场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山西省冬枣主要引种栽培区和冬枣原产地(山东沾化和河北黄骅)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山西南部黄河沿岸的气候最适宜,、运城盆地和临汾盆地次之,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气候不适宜,冬枣原产地--山东沾化和河北黄骅均为冬枣的适宜产地,这与生产实际相一致。建议冬枣可在运城盆地、山西南部黄河沿岸和临汾盆地推广栽培,而晋中盆地和忻州盆地不宜引种栽培。灰色关联度分析用于冬枣引种地气候适宜性的评价,简便可行,且结果客观。  相似文献   

7.
冬枣贮藏效果预测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4个主要冬枣产地的冬枣为试材,对冬枣采收时带菌率和主要品质指标与贮藏结束时腐烂率及变红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确定能够预测冬枣贮藏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冬枣采收时的带菌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以预测冬枣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程度与变红程度,可以作为预测大批量冬枣贮藏效果的预测因素,而其他指标难以较好地预测冬枣贮藏后病害程度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冬枣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敏  魏弟 《保鲜与加工》2003,3(5):14-16
介绍了冬枣的品质特性及呼吸类型。综述了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冰温贮藏对延缓冬枣新陈代谢,保持新鲜度,延长贮藏期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降低冬枣冰点的方法并介绍了其保鲜辅助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不同设施栽培环境的冬枣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冬枣在阿拉尔垦区物候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暖棚冬枣物候期出现最早,冷棚次之,露地最晚;暖棚冬枣在8月初即可成熟上市,比冷棚提前20 d,露地冬枣则在9月中下旬成熟上市.通过对冬枣物候期的调查,可为阿拉尔垦区冬枣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冬枣品种的界定、呼吸类型及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关建议,目的是为延长冬枣商业货架期.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冬枣栽培面积不断增加,其病虫害造成果品质量下降和产量减少,十分不利于冬枣产业健康发展。为此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红枣局高级工程师周爱英特提出,要注意防治以下几种冬枣病虫害。绿盲蝽绿盲蝽以卵在剪口残桩和皮缝里越冬,为害高峰集中在萌芽期、5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的枣树花期、幼果期和枣果成熟期。防治时要抓住这3个高峰综合防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1.采前因素(1)品系同一冬枣品种有早熟品系和晚熟品系之分,早熟品系于9月25日前开始出现较多转红果,晚熟品系于10月5日以后开始出现转红果。长期贮藏最好选择晚熟品系。(2)栽培方式最好选择矮化栽培的冬枣园,以便于人工采摘,减少机械伤害,增加带果柄冬枣的数量。(3)病虫害防治要选择在病虫害防治好、无杂草或杂草少的枣园采收枣果。因为有病虫害的冬枣容易加速其软化和贮藏后期的霉烂。(4)灌溉与降雨枣树因过度干旱会造成采收时的枣果过度软绵,这样就会降低贮藏中的完好脆果率。所以适当灌溉对提高枣果完好脆果率很有必要,但采收时降雨会增…  相似文献   

13.
研究提高冬枣贮藏品质的有效方法,得出新疆和田冬枣贮藏保鲜的工艺是:采用大枣保鲜剂处理,微孔保鲜袋包装,在温度-2℃±0.5℃下贮藏。  相似文献   

14.
冬枣贮藏保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目前冬枣贮藏保鲜的主要问题1.1腐烂冬枣皮薄质脆,营养丰富,易受微生物侵染而导致腐烂。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冬枣在贮藏期间极易发生腐烂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机械伤引起的外部腐烂,主要发生在表皮、梗洼等伤口部位,在正常贮藏条件下发病时间是在贮藏之后的2个月左右,这种由机械伤感染引起的腐烂可通过在采收运输过程中减少出现伤口来控制,也可通过采后表面消毒措施来解决;另一种情况是由病原菌潜伏侵染而造成。病原菌在田间侵染果实(主要侵染期为花期和幼果期),之后一直潜伏在果实内,潜伏侵染的病原菌隐藏在冬枣果肉组织中…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垦科技》2010,(6):95-95
近几年随着贮藏技术的发展,冬枣保鲜期可达70~120d。现将其适宜的贮藏奈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1.河北黄骅冬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黄骅市冬枣栽培面积5333hm2,主要分布在齐家务乡、腾庄子乡、常郭镇、旧城镇、羊二庄镇、官庄乡、吕桥镇和黄骅镇等8个乡镇,年产冬枣约100万kg。2.黄金梨是韩国用20世纪梨与新高梨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果实扁圆至圆形,平均单果重350g,果皮洁净,呈  相似文献   

17.
采用拮抗酵母菌(美极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单独处理或结合热水浸泡处理(55 ℃,30 s)冬枣果实, 研究在模拟货架条件下(24 ℃)贮藏7 d,不同处理对人工接种橘青霉或链格孢菌后冬枣伤口的腐烂率、病斑直径和对冬枣自然腐烂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拮抗酵母菌单独处理及结合热水浸泡处理都可显著降低人工接种致病菌冬枣的腐烂率、病斑直径及减轻冬枣的自然腐烂程度,并能提高冬枣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美极梅奇酵母菌结合热水浸泡处理的效果最佳,是一种可替代化学杀菌剂控制冬枣果实采后腐烂的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果梨属秋子梨系,在辽宁鞍山、海城一带广泛栽培.充分成熟的南果梨色泽鲜艳,香气浓郁,果实稍绵软,肉质细腻,甜酸多汁,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大南果梨在朝阳地区栽培面积逐渐扩大,贮藏量也在逐年增加,现将大南果梨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瑞 《保鲜与加工》2006,6(6):38-38
冬枣属晚熟枣品种,目前主要有枣庄冬枣和沾化冬枣等几个品种。沾化冬枣比早熟鲜食枣耐贮,一般冷藏可达2个月左右的保鲜期。家庭贮藏主要是选择温度较低的场所,用0.02mm厚聚乙烯和无毒聚氯乙烯袋包装,一般可存2~3周,家庭冰箱贮藏用上述包装可存3周以上。商业性贮藏通常利用冷藏  相似文献   

20.
以沾化冬枣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对冬枣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可抑制冬枣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延缓果实腐烂率、腐烂指数和失重率的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升高,其中浓度为30 mmol·L-1的SA处理效果最好。SA处理可有效延缓冬枣果实衰老和保持果实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