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河北省太行山区主要经济灌木资源及利用的调查研究1986年省林业厅下达的调研课题,经过2年的工作,完成了我省太行山区主要经济灌木资源现状、分布范围、生态条件、加工利用及存在问题的全面调查,于1988年6月28日通过厅级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本调研在全面清查资源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了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调研和实施开发结合,尤其在酸枣资源的调查和加工利用结合上有新的突破。取得的大量宝贵数据和资料、不仅为开发太行山区野生灌木资源、提高林业生产经济效益、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依据,也为促进太行山区  相似文献   

2.
<正> 阜平大枣又名婆枣,是太行山区主要栽培品种,集中分布在阜平、曲阳,唐县。为弄清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其特性与立地环境的关系,给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于1986—1987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酸枣为灌木或小乔木,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广为分布。其特点是抗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生长期能耐40℃高温,休眠期能耐-30℃低温,在年降雨量300mm区域内也能正常生长;酸枣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是山地丘陵,片麻岩区、花岗岩区还是石灰岩区,甚至砂砾土或母岩缝中,均能生长。河北省太行山区,以石灰岩为主,土壤瘠薄,大部分土层在30cm以下,天气干旱,年降雨量在400mm左右,植被盖度低,造林难度大。酸枣作为太行山区先锋树种之一,在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山区人民…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管局呼中林业局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断完善机械承包责任制,坚持实行目标管理,机械管理工作年年有发展。已连续四年被林管局评为机械管理先进、优秀企业,1985和1986两年荣获林业部设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1987年机械综合完好率达到92.5%,较1986年提高1.5%;机械综合运用率达到72.2%,比1986年提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荆条花资源及蜜源林经营研究王凤寅(焦作林科所)刘占朝王团荣(河南省林科所)荆条耐干旱耐瘠薄能力极强,是太行山区的主要灌木,阳坡、阴坡均有,尤其是在其它灌木不适生存和生长的阳坡,荆条可以良好生长,形成郁闭的灌木纯林。太行山现有荆条林45万亩。然而...  相似文献   

6.
<正> 灭幼脲是防治松毛虫的一种新型药剂,因其经济、有效、安全、使用简便。受到广泛欢迎。我县在1986、1987年,曾于3月底至4月初两次推广利用灭幼脲防治马尾松毛虫,并对灭幼脲Ⅲ号的杀虫效果及其对松毛虫的长期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华北石质山区降雨偏少,山地土壤一般干旱瘠薄,在干旱季节按传统方式进行细致整地(如一次性整成深度为50cm的鱼鳞坑),既费工、又易损坏工具.因此,群众多不原在此季节进行整地.为了探讨干旱季节适宜的整地方法(刨坑方法),我们于1986~1987年在河北太行山区平山县两岔村的干旱阳坡(海拨高440~490m),进行了两次整地法试验.通过试验看出,基岩为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一、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情况 河南省太行山区属太行山的南麓和东坡,地跨安阳、鹤壁、焦作、新乡四个市,涉及18个县(市、医)。工程规划区面积145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640万亩,占规划区总面积的44%。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5年春,我省太行山区共完成造林面积450万亩,其中重点工程造林74万亩,超额完成了部里下达的建设任务。去冬今春,我省太行山区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18个县(市、区)完成造林130万亩,是几年来最多的一年。 回顾去冬今春我省太行山区造林绿化工作,主  相似文献   

9.
1982—1984年,我们对省内的灌木柳资源与利用状况进行了考察。全省有灌木柳20余种,面积约40万亩,其中生长较好的有10余万亩。东部山区以杞柳为优势种,间有细柱柳、三蕊柳、蒿柳、龙江柳、卷边柳、紫柳等;中部平原和西部地区以细枝柳为优势种,间有三蕊柳、日本三蕊柳、蒿柳等;西北部风沙较严重地区,以黄柳、小红柳为多。为了合理利用灌木柳资源,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价值,我们在进行灌木柳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灌木柳综合利用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太行山区林木覆盖率低,多裸露岩石,加上干旱少雨,植被恢复很困难。虽经多年治理,由于造林难度较大,成效甚微。“荒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的现象仍很普遍,这不仅威胁着山前平原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脱贫致富。 1987年,河北省林业厅结合原林业部下达的太行山绿化试点工程项目,在太行山区25个县(市、区),先后实施和推广了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即以林为主,林、草、田、路、水合理布局,实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协调运转,相得益彰、集约经营。同时与市场…  相似文献   

11.
要加强酸枣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枣是鼠李科、枣属的一种灌木或小乔木。果实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富含 Vc、Vp。是加工营养保健饮料的天然优质原料。这一资源的利用,在河北太行山区仅处于刚刚起步状态,资源优势还远不能转化商品经济优势,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建设山区发挥作用。一、河北太行山酸枣资源现状酸枣是我省太行山最丰富的野生灌木资源,多分布在海拔200——800米的低山丘陵区,面积达148.78公顷,占太行山总面积的48.1%。有4300多万株,其中幼树占60—  相似文献   

12.
<正> 石榴是人们所喜爱的经济树种和观赏树种,具有花色鲜艳,果大而甜,结果早,见效快等特点。元氏县旷村乡山坡的石榴,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起了很好的作用。1986年,我们参观了这个村。1987年春,我们在平山县两岔村的干旱阳坡,进行了石榴地膜覆盖造林试验,成活率高达98%。 试验材料和造林技术措施 苗木来源。1987年春,从元氏县引来品种  相似文献   

13.
农用林业     
(Agroforestry)是一种土地利用技术和制度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 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乔木、灌木)与农业和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元,并 采取同一或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在农用林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之间存 在着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986年,Ferandes和Nair曾就卜述定义作过如下解释: (1)农用林系统中通常包括两种以上的植物(或植物和动物),其中至少有一种是木本多年生植物(乔木、灌木、棕榈、竹子等)。  相似文献   

14.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辽河、浑河、绕阳河下游平原。几年来,加强了柳条林基地建设,柳条林已发展到1.7万亩,年产白条400万kg。为了充分开展利用柳条资源,提高柳条的经济价值,该县从1976年开始建柳编厂,目前已增加到41个,柳编制品品种发展到279个,产量已达179万件,1987年产值达169万元。产品销往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全县仪柳编出口创汇就达45万美元。为了把台安县的灌木柳的栽植和柳编生产的经验引入盖县,发展外向经济,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加强太行山区国家攻关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设,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并形成了科研、推广、生产、服务一条龙, 7项科研成果在太行山区得以推广应用,掀开了太行山区由传统造林向科技造林转变的历史,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到 93%和 86%,加快了太行山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1986年以来,山西省林科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石灰岩中山区造林绿化技术的研究”、“太行山石灰岩区生态林业工程模式研究”和“太行山石灰岩区生态林业工程综合配套技术与示范”等专题的研究工作,历时 15年,共营造…  相似文献   

16.
以黄龙山林区为研究对象,以其1986年、1997年、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数据源,运用GIS空间分析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该林区三期林地面积变化及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2015年林地类型分布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研究区林地类型结构以阔叶林和针叶林为主;1986-1997年间,针叶林、阔叶林、农田等面积增加,荒地剧烈减少,反映出该区域天然更新、人工抚育和植树造林以及垦荒造田的发展过程;1997-2006年间,退耕还工程的实施,使农田和荒地减少,阔叶林和灌木林地,特别是针叶林的大幅增加,主要变化趋势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向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土地利用类型向着更加理想的方向转移。Markov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今后9年内阔叶林面积将会由增加转为减少,针叶林面积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有所增加,这一结果将在2015年林地变化调查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区绿化工程是国家大型林业生态工程之一.1986~2005年林业工程建设20年间,全区的森林覆盖率由11.8%提高到25.6%,这对改善太行山区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程建设存在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单层林多、复层林少,乔木林多、灌木林少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混交造林的技术推广不力,伴生树种育苗研究不到位,重视提高造林成活率,忽视树种的合理配置.为了建设比较稳定的太行山区森林生态系统,依照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必须大面积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为此,根据太行山区植被演替现存的稳定群落结构及近年来混交造林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太行山区混交林伴生树种选择的三大原则,适用树种及3种混交林模式,提出了实行混交造林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柳树多用途造林及其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树(Salix L.)是具有极大变异的种群,在我国形态分类上能分辨出种有275种之多,包括垫状灌木、灌木、小乔木及乔木等多种生活型.目前林业上利用的种仅占自然分布种的10%左右.柳树可用来营造用材林、条材林、防护林及风景林.从遗传改良的角度分析,柳树有较之其他树种所不及的优点:雌雄异株,异花授粉,杂合性强,种群变异大;经济及性成熟期短,灌木柳扦插后1—2年便能采收割条,乔木柳10年左右便可采伐利用,扦插后1—2年便开花结籽,授粉后20—25天种子便成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建国近40年来浆水村治理沟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太行山区以林果为主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方法。论述了生态经济沟建设在合理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进行生态经济沟建设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山区水土资源,是进行山区开发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济源市在抓好常规育苗的同时,近几年大力发展容器育苗。据统计,1987年至1992年,全市容器育苗共500万株。育苗树种主要是侧柏、湿地松和日本落叶松。在干旱瘠薄的太行山区,用容器育苗不仅保证了造林一次成功,而且节省了人力和资金。长期以来,太行山区造林成活率一直很低,平均只有30-50%。87年,济源林业局采用容器育苗造林试验,一举成功。88年林业局在四个乡镇建立了样板示范点。为了使容器育苗在技术上过关,并迅速由点到面推广,他们采取了四项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