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看了《茶叶通讯》83年第一期沈培和同志《叶底应属外形》一文,受益不浅。初次阅读,觉得提法新颖、颇有独特见解。仔细思考,又觉得难以遵循。现将肤浅之谈抛出,与沈培和同志磋商,不妥之处,祈请斧正。  相似文献   

2.
茶叶品质是茶叶色、香、味、形的总称。评茶既是政策性强又是技术件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现阶段,感官审评仍是鉴定品质高低的主要方法。如何看待叶底、外形和内质的提法是否确切,看了湖南《茶叶通讯》1983年第1期上《叶底应属外形》一文后,受益很大,启发颇深。笔者对该文提出的某些看法表标赞同,但对有的看法却又不敢苟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叶》1990年第5期上刊登了沈培和、张育松两位的“对某些评茶术语的商榷”一文,拜读之后,对文章的总体内容和多数评述深表赞同,不过,两位对“银绿”这个新出现的评茶述语用来形容茶叶的色泽,说是“显然是不妥当的”,并说理由是“‘银绿’这个词汇在《辞海》中找不出,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看见过‘银绿’的颜色”,认为银绿一词是“硬把‘银’、‘绿’  相似文献   

4.
现有不少评茶书籍和审评表格竟把茶叶叶底划入“内质因子”,这是不确切的,也是有碍于权衡茶叶品质的,应当给予更正——叶底应属外形。顾名思义,所谓外形就是物体的外表形态、色泽诸方面;所谓内质即是物质内在的东西。评定叶底,即看茶的  相似文献   

5.
叶底红引种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野生叶底红的引种试种观察,总结了叶底红的资源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及其栽培技术,并提出利用价值评价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引种的叶底红的花部形态、花期、访花昆虫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繁育系统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底红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瓢虫类和螽斯类;主要传粉昆虫有蜜蜂;为自交亲和的异交种,需要昆虫传粉;其繁育系统是兼性异交。2013-2014年度观测叶底红果实未成熟即干枯或掉落,未能采收到种子,其中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绿叶清汤”是烘青绿茶最基本的品质要求。在审评绿茶品质时,叶底色泽是评定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叶底碧绿,则汤色清沏明亮,此类成茶通常香气清高纯正。滋味鲜醇爽口。因此,叶底的色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 “红梗红叶”是绿茶内质劣变在叶底色泽上的反映,而且也是较常见的毛病。但是“红梗红叶”的程度不同各有其不同的产因和品质特点。所以,辨别“红梗红叶”的不同品质特点,再究其不同产因,并采取相对性的技术措施,对症下药,克服弊病,必将有利绿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3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批准《六堡茶加工与感官审评术语》地方标准发布,并于2016年5月1日起实施。据了解,该标准是六堡茶第一个专用术语标准,适用于六堡茶的加工和感官审评,它规定了六堡茶的通用、加工、干茶形状、干茶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8类术语的名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是原产于云南普洱及周边地区的历史传统名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关于批准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作为国家对普洱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依据,体现了国家对普洱茶的高度重视。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熟茶具有滋味醇厚,汤色褐红,陈香显著,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并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特征。千百年来,由于普洱茶产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加工工艺、独具匠心的造型、越陈越香的品  相似文献   

10.
出版消息     
最近,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刘宝祥同志编著的《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一书,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并且即将再版。叶正凡同志编著的《茶树病害及其防治》一书也已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为试图建立茉莉花茶和白茶色泽的评定方法,本研究应用日本测色色差仪ND—101DP型进行检测,以亨达(Hunter)—L、a、b表示颜色法,研究了各级茉莉花茶和白茶的外形、叶底和茶汤的色泽,初步获得了亨达L和(a~2+b~2)~(1/2)与各级茶叶的叶底和茶汤色泽有密切关系,其相关系数大都达到0.80以上。本研究初步认为,应用测色色差仪代替现行标准规定的茶叶叶底和茶汤色泽的感官评定,有进一步开展应用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花云尖 黄花云尖茶产于皖南山区的宁国县。该茶创制于1983年,品质优异,风格独特,外形挺直平伏,色泽绿翠显毫,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肥嫩绿亮。1985年6月在南京由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优质名茶展评会上,被评为全国新名茶,1989年复评又获农业部优质名茶称号。 宁国县产茶历史悠久,宋代李心传《建炎杂记》载:“宁国府岁一百一十二万斤,宁国县鸦山茶为贡品”。明代徐渭辑《徐文长先生秘集》中记述的全国优质茶产地,就有高峰山脉的鸦坑。高峰产茶品质优异,清康熙年间张所勉的《鸦山辩》载:“宁邑产茶不一处,高峰、济川(现属青龙乡)、龙潭……诸地  相似文献   

13.
烘青是窨制花茶的主要原料,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直匀称,色泽黄绿光润,内质香味纯和,汤色黄亮,叶底匀嫩。目前,机制烘青毛茶的质量,一般尚好,但还有不足之处,如条索欠紧直,带扁条,有烟焦味,香味欠浓醇,叶底欠完整,有红梗红叶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4.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它的饮用价值主要表现在茶汤的色、香、味上,这是消费者直接饮用的实体。但在茶叶审评时,除茶汤的色、香、味外,茶叶的外形和叶底也是审评项目,对绿茶和工夫红茶来说,这还是重要的项目,其原因有两点: 1.茶叶外形和叶底虽然不是饮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张颖彬  刘栩  鲁成银 《茶叶科学》2019,39(4):474-483
通过基元语素的提取、整理、分类和定义,设定组合术语的构词规则,是完善感官术语的关键工作。本文在GB/T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基础上共提炼出137个基元语素,包括外形、叶底48个,色泽17个,香气46个,滋味13个,程度13个,并对这些基元语素进行了英文和日文释义。基于对基元语素术语构成及语义的分析,结合茶叶感官审评实际经验,绘制完成中国茶叶颜色轮、滋味轮、香气轮及风味轮。  相似文献   

16.
邓敏 《福建茶叶》2006,(1):26-26
“蒙顶甘露”产于四川省蒙山,山顶有上清、菱角、毗罗、井泉、甘露五峰,终年烟雨蒙蒙。因此而得起其名。“甘露”茶是在总结蒙山“玉叶长春”(宋政和二年创制)和“万春银叶”(宋宣和二年创制)的基础上创制的。最早记载于明朝嘉庆二十年《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解放后,“蒙顶甘露”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其紧卷多毫、色泽嫩绿、汤碧明亮、香气馥郁、芬芳鲜嫩、滋味浓郁回甘、叶底嫩芽秀丽匀整的品质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蒙顶甘露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精心制作,…  相似文献   

17.
绿茶含水量与品质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水分含量的多少对品质保存影响很大,加工好的成品茶,经过一段时间贮运,才能到消费者手中,特别是刚炒制的名茶,香气清鲜持久、汤色清绿明亮、滋味甘鲜爽口,叶底黄绿鲜嫩、品质新鲜,但保存不当或含水量过高,茶叶很快吸潮变质,香气由清鲜变淡、汤色黄、滋味平淡、叶底黄暗,失去名茶原有品质特征,影响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茶叶》1986,(4)
杭州市茶科所研制的日销茶新产品“翠峰玉绿”于86年9月通过杭州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该茶是选用该所茶树新品种“翠峰”鲜叶制成的,吸收了日本蒸青玉绿茶和中国炒青茶工艺优点。产品外形翠绿油润,条细紧,香气清高带覆下香,滋味醇厚,汤色绿明,叶底嫩绿,符合日本消费者对外形色泽、汤色、叶底“三绿”和香高味醇的要  相似文献   

19.
自1981年3月新华社报导了广西宾阳发现了距今十万年前的“花生花石”的消息后,学术界一致对这种化石的真假存在着争论。先后在《地质报》、《自然杂志》、《农业考古》、《油脂科技》及我刊登载了发现与质疑的文章。周国兴、黄天祥、周和平及赵仲如等同志,他们都从宏观观察的事实出发,说明所谓“花生化石” 是一种人工制作的陶制工艺品。其后清华大学周和平与北京自然博物馆周国兴等同志又进一步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探测仪等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是六大类茶中的清茶,在乌龙茶中,依照香型能进行有效划分,主要有清香型、陈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乌龙茶其外形以及香气与传统乌龙茶具有较大差异,其表现特征为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外形主要是半球形、球形,充分冲泡之后在杯中会展示出花蕾造型,香气较为持久。茶汤色明亮度较高,回味甘甜,叶底柔软。口味清爽,适宜刮油脂。本文对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进行探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