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正>蛴螬广发于全国所有花生产地,是危害花生的最严重害虫,主要危害根、果针和荚果等。单一的防治方法效果不佳,只有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全面、持续和高效的防控效果。一、防治标准的确定花生田每平方米有蛴螬2~3头,产量可损失2%。每平方米有蛴螬4头,产量会损失3%。花生收获后每平方米有残虫1.5头,产量损失为1%。有残虫1.8  相似文献   

2.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蛴螬是在花生生长过程中对花生棵为害严重的害虫,又名土蚕,成虫为金龟子,其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发生规律复杂。幼虫严重为害花生的根系和果实,若不及时防治,可使花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一、发生原因一是花生连作重茬,上茬花生田的蛴螬防治不彻底,下茬虫卵基数大,导致蛴螬大面积发生。二是连年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剂进行防治,使蛴螬的抗药性倍增,降低了药剂防效。三是防治蛴螬幼虫的时间不在最佳防治时期,往往提前防治,蛴螬幼虫还不活动,  相似文献   

5.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5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花生害虫种类很多,但多数种类的种群密度在经济为害水平之下,无需专门防治。花生蚜和蛴螬是各地常年发生的主要害虫,所以花生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针对这两种害虫,兼治其他害虫。1播种期防治1.1坚持轮作。主要针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兼治其他苗期害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水旱轮作或小麦、玉米、花生的倒茬,对压低蛴螬数量有明显的作用。旱地可以考虑花生、谷子和甘薯的隔年轮作,可有效控制蛴螬等地下害虫的为害。研究表明,花生连作  相似文献   

8.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 蛴螬是农作物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它为害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多种农作物的地下根、茎,造成幼苗枯死。其成虫还可为害农作物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使作物造成大幅度减产。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尤为严重。它咬食花生果,使花生形成空壳。据浚县植保植检站2001年调查,花生田每亩有蛴螬15200余头,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22.7头,一股每穴花生有虫1.7头,严重地块有蛴螬2头以上。该年度因蛴螬为害,花生空壳率达5%~15%,一般减产  相似文献   

9.
花生田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明了花生田地下害虫优势种和发生规律,发现蛴螬是定远县花生田的主要害虫。花生开花期是防治蛴螬的最佳时期。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防治蛴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花生田蛴螬是危害花生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危害可引起花生的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临沂市农科院花生课题组开展了对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总结出花生田蛴螬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可持续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 宿县地区地下害虫常年发生面积600~700万亩,约占总耕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通过1975~1981年全区普查,在1,811块田(4,673.5平方米) 中挖出害虫57,501头,平均每平方米为12.3头,主要种类为蛴螬,占历年调查地下害虫总数的89.13~95.12%,平均为92.88%. 为此,自1980年以来,对我区蛴螬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和防治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甘薯田蛴螬防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是危害甘薯产量和质量的最大害虫之一,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虽见效快,但高毒性、害虫抗药性强及高污染等弊端妨碍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物理手段如灯光诱捕、性诱剂法和生物防治方法等与之相比更安全持久。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方法进行了综合探讨,并对应用生物技术防治害虫的策略及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蛴螬的防治及甘薯生产提供借鉴及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新金县夹河公社下纪沟生产队,历年都遭受蛴螬不同程度的危害,1970年危害特别严重,每平方米达到30~50头的程度,玉米严重缺苗,致使多次补种。1971年春调查,除少数金针虫幼虫外,蛴螬比较少,而大黑金龟成虫密度则很大,平均每平方米6.8头,最多达18头。 1971年下纪沟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采用了灵丹拌种和氯丹拌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明确FI1000防治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以及地上部分害虫的防效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与最佳使用剂量和方法。二、试验作物及防治对象试验作物为花生,防治对象为蛴螬等地下害虫及蚜虫等地上部害虫。三、供试药剂供试药剂FI1000、呋喃丹3G、天王星0.2G均属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四、试验地基本情况本试验设在汝南县科技试验站,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黄棕壤  相似文献   

15.
有机花生在生产和加工中禁止使用化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等,有机花生田害虫防治主要以防治蛴螬、地老虎、蚜虫、斜纹夜蛾为主,通过增加有机花生植物营养和培肥措施,提高植株的耐害性,结合诱杀防控技术、生物农药等精准植保技术,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实施害虫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6.
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及药剂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是泰县花生产区最主要的地下害虫。花生因受蛴螬危害,产量损失一般在一成左右,严重的达三成以上。1981年以来,我们对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做了一些调查、观察和试验,基本上明确了我县花生田蛴螬优势虫种的比例以及生物农药防治蛴螬的效果和用药适期,为花生田大面积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新乡市花生常年种植面积6亿平方米左右,是新乡市重要的油料作物。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花生田蛴螬危害日渐猖獗,加之蛴螬生活习性的特殊性,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地下活动,防治难度较大。据调查,花生田蛴螬密度常年为1.2万~2万头/667平方米,高者可达20万头/667平方米,一般地块花生减产30%左右,严重发生田块花生几近绝收。为花生种植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现就各种防治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有可能受到害虫的危害,而随着耕作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又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防治措施之一的化学防治,由于使用方便、击倒力强、效率高、适应范围广、价格便宜等特点而深受农民的欢迎.但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日益广泛,害虫抗药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害虫产生抗药性,使害虫的防治变得更加困难,农民则常常采用加大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来达到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这又加速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从而使害虫的防治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下面就害虫的抗药性、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影响害虫抗药性发展的因素及如何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几个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花生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花生田蛴螬等害虫的发生及为害特点,在治理上应坚持以农业防治成虫为基础,以化学防治幼虫为关键的原则,多种措施并举,进行综合治理,适时进行药物防治,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和减轻花生田蛴螬等的为害。  相似文献   

20.
花生是泉州市丘陵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花生田蛴螬常年发生面积约2.07万hm^2,一般减产5.6%~21.1%,危害严重又疏于防治的地块高达50.0%~80.0%,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惠安县是泉州市丘陵地区花生的主要种植区,据调查,近年来,该县花生蛴螬连年发生并有逐年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