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福建省泉州市内陆山区基本属山地丘陵地带,水田以梯田为主,一般种植单季水稻,经济效益低下。为优化调整全市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2022年12月,泉州市水产技术站和南安市水产科学技术推广站立足辖区丘陵梯田自身资源条件,引进中华圆田螺,在南安市向阳乡打造山区梯田立体综合种养,经过1年的养殖试验,项目取得较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是中华鳖养殖大省,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6%左右,2011年浙江省甲鱼总产量13.28万吨,产值达70亿。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以及消费者对于水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中华鳖温室养殖规模有所收缩,而二段式、鱼(虾)鳖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笔者在淳安,利用山区池塘,通过水位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省成都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18.0万hm~2,其中有宜渔稻田3.33万hm~2以上,成都历来都有稻田养鱼的习惯,起步较早,曾经是渔业重要的生产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受技术、观念等影响,成都市稻田养鱼发展一直相对平缓甚至滞后,2014年全市有稻田养殖面积仅354.0 hm~2,2016年发展到了3 713.3 hm~2,全市实现稻田综合种养增收1.4亿元,目前主要养殖模式有"稻-鳖-虾"、"稻-虾"、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池塘的生产效益,探索新的养殖模式,笔者于2011年开展了鱼——稻两茬种养试验,在同一池塘中,上半年养鱼,下半年种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材科和方法 1.池塘条件 试验在本县砚溪镇坑里村的池塘中进行,池塘面积1hm2,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较平整,水深保持在1.5m左右,水源采用山泉水,排灌方便.池中配备1.5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相似文献   

6.
正为探索生态养殖新路子,近年来江苏江阴市在多个养殖基地的池塘中开展了渔稻共作养殖试验,具体做法主要是在养殖池塘内种植水稻,采用"鱼塘种稻"方式,将池塘由单一的生态系统转变为稻、鱼、虾、蟹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善生产生态条件,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水产品质量,同时生产优质稻米,提高池塘综合效益。现将2017年我们在江阴市锦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开展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我们在无锡市锡山区开展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与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区320亩,种养模式为水稻—扣蟹共作、水稻—澳洲淡水小龙虾共作。现将2017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与种养模式在锡山区鹅湖镇金星家庭农场建立水稻—扣蟹共作模式试验,总面积88亩,沟坑面积23.8亩。在锡山区羊尖镇志宏家庭农场建立水稻—扣蟹共作模式试验,总面积126亩,沟坑面积78.9亩。在锡山区锡北镇泾西水  相似文献   

8.
<正>中华圆田螺食性杂,在水温15℃以上开始活动与摄食,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且多在夜间活动,最适生长温度为20~27℃。30℃以上时,田螺会停止摄食,群集于阴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近年来,随着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野生田螺资源日益减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
<正>稻-鳖综合种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常见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空间,两者相互促进,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目前稻-鳖种养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但具体的养殖模式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2022年笔者在肥西县进行了稻-鳖-鱼菜共生的综合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凤凰县新场镇新场村位于凤凰县西南,全村辖5个自然小组,304户,有稻田1 120亩,旱地762亩。该村水资源丰富,历年来有开展稻田生态养鱼的传统,采用“合作社+农户”双赢的模式开展稻田生态养鱼,经济效益可观。本文对凤凰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正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的稻-鸭的基础上增加水产品的养殖,通过施用有机肥培肥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部分增投饵料满足鸭、鱼生长所需,鸭和鱼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帮助去除田间杂草和稻脚秧叶,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条件,捕食田间害虫,形成水稻与鸭子的互利互生,既能合理利用田地,增加鸭、鱼的产出,提高稻米的品质,又能有效改善耕地质量,是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在减药节肥、生态环保、农业  相似文献   

13.
<正>一、田块选择养蛙稻田要求地势平缓,水源条件好,水质良好,稻田保水性强,田间排灌渠道完善,一般来讲,凡是适合养鱼的田块都可养蛙。二、田间工程建设1.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0米、深O.5~0.6米的11字形蛙沟,面积占稻田的8%~10%。2.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  相似文献   

14.
稻螺综合种养生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田养螺就是根据自然生态的农业理念,利用稻、螺共生方式对物质进行循环利用,把种植水稻与养殖田螺有机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为了探索稻田养螺生长、产量、效益情况,2017年笔者在梧州市龙圩区胜洲村,开展稻螺综合种养生态模式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及方法1.养螺稻田选择稻田选择山冲源头的田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通过“重盐土三合一脱种一体化栽培方法”可将滩涂盐碱地改造成可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的土地,但单独种、养殖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针对盐城沿海滩涂湿地实际情况,笔者于2022年在盐城东台市沿海滩涂新生土地开展“稻-蟹-鱼综合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稻鳅综合种养是各地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常见模式之一。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空间,两者相互促进,达到一水多用、稻鳅双收的效果。目前稻田养殖泥鳅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但养殖效益差距较大。2018年笔者在怀远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进行了稻田养殖泥鳅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我们在江苏省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昆山推广示范基地进行了"稻、蟹种"综合种养试验,试验稻田面积68亩,收获水稻143.6千克/亩、蟹种56.5千克/亩。现将试验小结如下。一、蟹池准备1.开挖鱼沟单块稻田5~10亩,共8个田块,2018年秋季收割完水稻后开始田间工程,在南北两边距田埂2米处挖上口宽5米、深1.5米、坡比1∶2.5的东西向鱼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生态种养模式,主要利用生物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原理[1],实现了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有机结合,在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显著特点[2].但近年来,稻田养殖小龙虾由于受到集中上市、规格偏小、品质参差不齐等因...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松溪县水技站在旧县乡东厝村西坑底,进行了200亩的山垅稻田稻鱼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示范试验。10月15日通过项目测产,经济效益明显。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田间工程建设工程特点是:用土加高、加固、加宽田埂,开挖鱼沟、鱼溜。鱼沟、鱼溜在水稻插播前完工,并采用遮阳网护坡,防止鱼类放养后因鱼类活动填埋鱼沟、鱼溜。(1)鱼溜:占总田面积的5%左右。  相似文献   

20.
稻鳖综合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改变我县农业单一种植结构,增加稻田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13-2014年我县在27口6.73公顷连片稻田开展稻鳖综合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1.试验稻田试验稻田为连片单季稻田,面积6.73公顷,每口稻田面积2.6~5.7亩,共27口稻田。对照稻田2.13公顷,9口稻田。试验地点位于光泽县寨里镇小寺洲村,稻田底质为壤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