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漯河市召陵区地处河南省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常年种植小麦37万亩左右,占召陵区耕地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由于受小麦品种的盲目引进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以及立春后冷暖气候骤变、除草剂使用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农事  相似文献   

2.
<正>虞城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21万亩,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病害,除危害小麦外,该病也危害大麦等农作物。根据虞城县近几年小麦病害发生情况资料,白粉病发生面积在63万亩左右,发病盛期平均病田率占种植面积的50%左右,重发年份最高病田率达64.2%,发生面积大,为害重,是该县小麦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  相似文献   

3.
正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耕地面积3万多公顷,玉米是当地秋季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万公顷左右。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影响,玉米瘤黑粉病在召陵区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据测定,果穗以下茎秆发病减产约20%,果穗以上茎秆发病减产约40%,果穗上下茎秆同时发病平均减产约60%,果穗发病减产约8 0%,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深入玉米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4.
<正>赤霉病属气候性病害,一旦暴发流行,就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构成极大威胁。赤霉病导致小麦品质下降,出粉率低,种子发芽率下降,出苗率差,减产20%50%,病麦人、畜吃后会中毒,对人畜危害严重。近10年以来,小麦赤霉病在沿江地区重发年份有3年,分别为2003、2010、2012年,以2012年发生最为最重,发生程度为大发生。江苏省南通市种植小麦15.33万公顷,赤霉病发生面积15.25万公顷,全市开展了以赤霉病为主攻对象的病虫总体防治面积24.5万公顷,比2010年多7.5万公顷。可最终因诸多因素影响仍造成小麦产量至少减产5%左右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种植面积53.33万hm2左右。因“N”肥用量增加,小麦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病虫害日趋严重,主要有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尤以白粉病、蚜虫发生面广、危害重,小麦病虫常年发生面积约40万hm2,一般减产1...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农作物,种植面积约5亿多亩。我国常见稻田杂草类型中,禾本科有15种,莎草科有28种,阔叶杂草有81种,藻类杂草有3种。稗草是水稻田第一大恶性杂草,受稗草危害的有1亿多亩。全国稻田杂草发生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左右,每年损失稻谷约1000万吨,损失率15%左右。未防除杂草的稻田一般减产5%~15%,严重的减产15%~30%,甚至失收。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其隐蔽性较强,一旦发生为害,往往会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发生范围有逐渐扩大趋势。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析预测,2013年我国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将达4300万亩,较2012年增加800万亩。其中,河北邢台、保定、廊坊和陕西咸阳、渭南的局部大发生,河北东南部、陕西关中中东  相似文献   

8.
<正>倒伏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倒伏主要发生在肥水充足、小麦旺长、群体过大、田间郁蔽的高产麦田。早春是预防小麦倒伏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前倒伏可减产30%~40%,灌浆期倒伏减产20%~30%,乳熟期倒伏减产10%左右,倒伏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一、发生症状分茎倒伏和根倒伏两类。  相似文献   

9.
<正>(接上期)7.小麦病毒病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一类小麦病害,国内已经报道有20几种,其中为害较重的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土传小麦花叶病,其它的如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小麦红矮病、小麦线条花叶病等在局部地区可能会严重发生。我国于1960年在陕西、甘肃的小麦上发现小麦黄矮病,上世纪70年代左右有6次大流行。受害小麦严重的减产40%以上,个别地块可造成绝产。丛矮病曾在西北、河北和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流行,重病田减产50%以上。土传花叶病局部地区可造成70%的减产,还可以危害大麦等作物。  相似文献   

10.
正安徽省潜山县是"中国瓜蒌之乡",目前全县种植瓜蒌面积为6.1万亩。据了解,2005年以前,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田块不到50%,而现在除掉新开辟的田块,老田的发病率高达100%!全县约5万亩左右受根结线虫病危害。根结线虫病可导致瓜蒌减产30%至50%,严重的可达80%以上!近年来,虽然瓜蒌的经济效益较高,市场需求较旺,但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的渍害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是淮北地区夏玉米主产县之一,渍害是影响这一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灾害。夏玉米因受到涝渍危害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直至失收。特别是1991年多雨年份,夏玉米的渍害尤其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县40万亩夏玉米受涝渍危害面积达15.35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9.3%,受渍减产30%以上的面积达8.72万亩,其中绝收面积占0.69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发生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已对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1 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吸食小麦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地上活动时间短,危害隐蔽,虫量小、危害轻时不易被发现,只有在虫量多、危害重、减产幅度较大时才意识到是吸浆虫危害所致,损失已无法挽回.  相似文献   

13.
杨琳 《科学种养》2015,(1):16-17
<正>虞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全国小麦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30万亩左右。由于该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少雨且气候多变,有些年份小麦易遭受早春冻害或低温冷害。早春冻害发生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发生几率较小,一般危害较轻;低温冷害发生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发生次数较多,危害较大。但2013年4月7~21日,我县连续出现4次0℃以下低温,致使部分处于孕穗期的小麦遭受冻害,受害面积、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分布广,流行性强,危害严重,常给小麦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小麦产区曾几次暴发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其中1990年大流行面积超过1.3亿亩,造成小麦损失18.27亿公斤,1996年发生9700多万亩,2002年发生8300多万亩,2003年发生7400多万亩。分析条锈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致病新优势小种上升,生产上主栽品种抗性丧失、大部  相似文献   

15.
正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家中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基地,常年冬小麦种植面积在760万亩左右,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重,已成为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本市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确切了解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种类,明确重点防治对象和防控区域,探索高效集成技术已成为当前本市小麦生产中的一大重要课题。笔者利用两年时间,组织多位技术人员对全市各县区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掌握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种类和发生危害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麦田杂草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麦田杂草的种类及发生特点 1.1 麦田杂草的种类和危害 冬小麦杂草主要有30种左右,以刺儿草、藜、灰绿藤、灰绿碱蓬、独行菜、荠菜、泽漆、田旋花、米瓦罐、稗草等发生较重.春小麦田危害严重的有20余种,主要有藜、野燕麦、田旋花、芦苇、野芥菜、苣荬菜、扁蓄、大刺儿菜等. 据调查,藜的2、3、4、5级危害(按覆盖面积分级)可使小麦相应减产11.1%、17.9%、26.4%和30.1%;打碗花每平方米有18、36和135株的条件下,小麦分别减产6.6%、13.9%和22.5%.土壤含盐量的不同能引起麦田杂草群落发生结构变化:当土壤含盐量为0.3%以上时,藜科杂草为优势种;当土壤含盐量为0.1%左右时,藜科杂草下降,狗尾草上升;当土壤含盐量为0.04%~0.05%时,旱稗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通报了当前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情况。一、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情况截至3月15日,全市小春病虫防治面积达到194.4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81.27%;其中:小麦条锈病防治面积22.1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9.50%;小麦白粉病防治面积20.8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72.98%;小麦纹枯病防治面积21.50万亩(次),占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召陵区地处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0万亩,常年种植小麦37万亩,年均产量1.74亿千克。近年来,随着小麦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特别是小麦药剂拌种的大量使用,对小麦地下害虫,土传、种传等病害的防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正是小麦备播时期,为了提高农民朋友对药剂拌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用效果,现将小麦药剂拌种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一、小麦播种期药剂拌种的好处"麦收胎里富,播种是基础",而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召陵区地处中原腹地,是200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新成立的一个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1.1万亩,玉米种植常年面积稳定在28万亩左右,产量12万吨以上,是该区秋季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利的气候条件以及不规范的农事操作等原因,造成万金、青年、邓襄等乡镇部分玉米发生不抽雄穗或抽雄欠佳的现象,一般发生株率为10%~20%,严重者可达50%左右,是影响该区玉米高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大豆灰斑病是黑龙江省大豆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趋向严重,根据生产调查,每年发生面积1500万亩左右,使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一般减产12—15%。另外,吉林省的通化、集安等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