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生长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17.3~28.0℃下,将体质量(4.60±0.30) g的大口黑鲈饲养在4口60 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中,放养密度67尾/m~3,投喂大口黑鲈专用浮性颗粒配合饲料,研究大口黑鲈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养殖195 d后,大口黑鲈平均体质量为(303.14±73.17) g、平均体长为(26.76±3.13) cm;体质量(m)与日龄(t)间呈指数关系:m=0.0651t~(1.6147),r~2=0.9974,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0.46%,平均体质量日增加量为(1.82±0.57) g;体长(L)与日龄间呈线性关系:L=0.0961t+9.1442,r~2=0.9766,平均体长特定生长率为0.15%,平均体长日增长量为(0.10±0.04) cm;体质量与体长符合幂函数:m=0.0132L~(3.0455),r~2=0.9828。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的相对增加量、特定生长率趋势基本一致,水温20℃以下明显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生长规律,本研究选取规格一致[平均体长(6.70±0.64) cm,平均体质量(4.38±1.40) g]的大口黑鲈幼鱼分别按80 ind/m3(D1组)、96 ind/m3(D2组)、112 ind/m3(D3组)、128 ind/m3(D4组)放养密度饲养在16个2.5m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桶中,每个密度组设4个平行,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投喂不同口径的大口黑鲈专用配合饲料,实验时间为160 d。结果显示:4组大口黑鲈终末体长和体质量生长指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平均成活率82.50%~85.63%,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平均饵料系数(FCR)是1.5,最高是D4组1.74,最低是D1组1.34,各密度组FCR随放养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D1组与D3组、D1组与D4组和D2与D4组差异显著,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大口黑鲈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无显著性差异;体长(L)与日龄(t)均呈线...  相似文献   

3.
大口黑鲈和小口黑鲈的营养和饲料ThomasM.Brandt1前言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和小口黑鲈(Micropterusdolomieui)是黑鲈属鱼类中仅有的被大量养殖种类。大口黑鲈原产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及墨西哥东北...  相似文献   

4.
大口鲇苗种培育和配合饲料驯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水体,高密度,全投饵的集约化培育方式,在1994~1995年中,共将8.9万尾3~4日龄,全长6~8cm的初孵大口鲇苗,经11~41天培育,养成全长30~100mm的鱼种5.112万尾,出池率为57.4%,用人工配合饲料驯食全长50~60mm的鱼种,只需一星期左右,全部摄食配合饲料,驯食阶段成活率为54.1%~84.7%,为配合饲料养大口鲇成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场址选择和建设、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丘陵坡地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技术要点,并分析了养殖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适宜的养殖密度,设置55、65、75、85、95尾/m2等5种养殖密度(分别标记为A1、A2、A3、A4、A5组),进行了63 d的大口黑鲈养殖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体长日增长率、饲料系数、体质量均匀度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评价不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和主要养殖效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从次低密度的A2组(65尾/m2)至密度最高的A5组(95尾/m2),试验鱼的体长日增长率基本上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最高的A2组比A3、A4和A5组分别高了31.6%、82.9%和92.3%,并且差异显著(P<0.05);(2)从A2组至A5组,试验鱼的体质量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而下降;(3)A2组的饲料系数比A1、A3、A4和A5组分别降低了16.7%、28.6%、55.4%和56.9%;(4)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均匀度均在A2组达到最高。基于生长性能及养殖效能的综合评价,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大口黑鲈成鱼养殖阶段较适宜的养殖密度为65尾/m2。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向高密度、标准化、高质量化发展,在昌爽养殖基地保温棚内建陆基高位圆池,采用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保温棚养殖技术,经过10个月的养殖,大口黑鲈产量2.25 kg/m2,规格0.8~1 kg/尾,销售收入78.75元/m2,利润30.3元/m2。利用该技术养殖加州鲈,实现了高密度养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既缩短了养殖周期,又降低了运行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口胭脂鱼(下称胭脂鱼)是原产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食性杂、肉味鲜美、繁殖力强等优点,因而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被农业部确定为“九五”重点科研推广品种。为了实现吉林省渔业的跨越式发展,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渔民的收入,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1998年我们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厅下达了“大口胭脂鱼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现将胭脂鱼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池的基本情况试验池的基本情况是1998年3.93公顷,1999年11.13公顷,2000年11.73公顷,2001年3.8公顷。4年试…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口胭脂鱼隶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具有肉味美、个体大、生长快、成熟早、繁殖强等特点。 1999年我们从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国家南方优质淡水鱼基地引进亲本 150组,并于 1999、 2000年进行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1引种 引种地点 湖北省水产研究所。 引入地点 唐山市华丰养殖公司。该公司位于唐山市陡河发电厂东侧,陡河水库库区西侧,有钢筋混凝土越冬大棚 12座,占地 2.5 hm2,可常年利用陡河电厂余热水,有标准池塘 32口,占地 10 hm2。 引种数量及配比 亲本 150组,雌…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因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适应能力强,易高产养殖等特点,现已成为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笔者2004年在本所淡水试验站进行了黄颡鱼苗种培育试验,于6月10日引进体长2.0cm黄颡鱼苗种1万尾,放入工厂化车间内的水泥池中培育,30日后,苗种平均体长4.6cm,成活率78%,分别高出设计指标15%和13%。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北方池塘循环水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态养殖模式.在跑道池内养殖大口黑鲈,跑道池与净水池塘连通,池塘净水区域养殖鲢、鳙,种植角果藻,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根据大口黑鲈投放密度、规格、摄食、排便及水质理化指标等情况开启微滤机、增氧机、底排污等设施设备,进行水质调控,当氨氮≥1 mg...  相似文献   

12.
大口黑鲈     
培育塘经消毒、培育水质放入鱼种(五月份主要是培育大规格鱼种),除投喂水蚯蚓(红虫)外、家鱼幼苗和下杂鱼浆等饲料。  相似文献   

13.
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其孵化技术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研究试验成功。然而,由于当时饲料营养的研究不够,青鱼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配合饲料问题无法解决。天然饵料,如螺蛳、河蚬等在我国大多数养殖地区都不能满足养殖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一龄苗种的饲料问题没有解决,严重的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大口黑鲈池塘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为典型肉食性淡水鱼类。自20世纪80年代引人我国后,因其肉质鲜美、生长快、病害少、适温性广、肉多刺少、营养丰富的优点,已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逐年递增,2016年产量达37.4万t,2017年产量达45.69万t,增幅为淡水鱼类最高,达31.57%。北方地区的河南、天津、山东等地的加州鲈养殖规模、产量也在逐年增加。随着养殖规模的迅速增长,苗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北方地区的苗种主要来自广东、江浙地区,苗种繁育本地化需求明显。  相似文献   

15.
摄食不同饵料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投喂冰鲜杂鱼和人工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的2组鲈鱼肠道内容物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冰鲜组与饲料组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24%),且冰鲜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饲料组.对2组大口黑鲈中共有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进一步测序分析显示,2组大口黑鲈肠道共有菌有红螺菌、梭菌、保科爱德华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蓝细菌.冰鲜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拟杆菌、肉食杆菌、魏斯氏菌和邻单胞菌;饲料组大口黑鲈肠道中的特异性菌归属为黄杆菌、鲸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缺陷短波单胞菌.研究表明,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口黑鲈相比,人工配合饲料降低了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多样性,也抑制了拟杆菌等有益菌在大口黑鲈肠道内的分布.推测饲料组大口黑鲈生长较慢可能与其肠道菌群中拟杆菌与厚壁菌的比值下降有关.研究结果提示,在今后大口黑鲈养殖或者人工配合饲料研制过程中,添加拟杆菌等益生菌也许可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6.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并于1983年人繁成功,同年大口黑鲈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广东省,现已作为优质鱼类进行推广,成为国内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黄文华 《福建水产》2013,(5):386-390
采用分级微生物净化、曝气增氧、有效控温等循环水养殖系统对菲律宾鳗鲡进行苗种培育试验.鳗苗放养密度为3 000尾/m2和3 050尾/m2,约为传统模式的5~6倍.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7~30℃范围内,对个体体重0.15~0.20 g(平均0.17g)的菲律宾鳗鲡苗进行培育,经过71d培育,个体平均体重为2.95 g,增重17.7倍,日均增加重量0.04g,鳗苗养殖成活率达到98.81%,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水蚯蚓饲料系数7.14.试验表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适用于菲律宾鳗苗培育,并具有节能减排优点,为开发新的鳗鲡养殖品种及环境友好型的鳗鲡育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口黑鲈又名加州鲈,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容易捕捞等诸多优点。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颇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目前加州鲈鱼在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均有养殖,尤其以广东省为主。作为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对其养殖流程和技术进行介绍,为渔农开展加州鲈的养殖提供技术指导,也为发展加州鲈的养殖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口黑鲈食性驯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均体长为5.3cm(尾重3.1g)的大口黑鲈作驯养对象,采取定时定点抛投食料的办法,食物种类由活体鱼虾向人工配合饲料逐步过渡,两周后实现了食性驯化的目的。驯化技术的关键是:掌握幼鱼食性转变时期,即体长5~6cm阶段;以人工饲料取代活饲料须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投饲采取定点抛投方法有诱集鱼群的作用,适合于掠食性鱼类的习性,并利于观察鱼群的摄食状况。  相似文献   

20.
鳜鱼的工厂化早繁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叫桂花鱼、桂鱼。属凶猛的肉食鱼类,自开口之日起,一生只以活鱼虾为食,拒食人工配合饲料,人工养殖时,常因饵料鱼不能及时配套供应而不能获很好的养殖效果。此外,如按常规方法繁育鳜鱼苗种,也易因繁苗时间过迟,养殖时间较短而不能当年上市。目前,广大养殖户养殖鳜鱼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当地苗种数量有限,加之时间太迟不能保证当年上市,而影响该品种发展规模,一些养殖户所需鳜鱼苗种还是从广东购得,但因近年来广东鳜鱼苗种,病害很多,给购苗者带来较大损失,所以,人们急切盼望能在本地解决鳜鱼苗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