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鳜鱼的养殖分为传统养殖和饲料养殖.传统养殖投喂活的饵料鱼或冰鲜饵料鱼,其缺点在于饵料鱼自身易携带寄生虫和病菌,且冰鲜鱼还存在保鲜不当造成脂肪氧化酸败、蛋白质腐败等问题,导致疾病的产生.饲料养殖是未来发展方向,将全面替代活鱼及冰鲜鱼,实现鳜鱼的健康、高效和绿色养殖,扭转目前传统养殖饵料成本高、病害多、死亡大的局面.本文将...  相似文献   

2.
鳜鱼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鳜鱼(Siniperca chuatsi)是市场畅销且前景广阔的淡水养殖名贵品种,随着鳜鱼集约化养殖的普遍推广,疾病发生已成为发展养殖的制约因素之一。现将几种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暴发性流行病 1.病原:由大型球状彩虹病毒感染所致。 2.症状:病鱼鳃、肝脏发白,内脏器官充血,特别是胃部有块状充血,伴有腹水,肠内充满黄色黏液,往往与寄生虫及细菌性疾  相似文献   

3.
一、水霉病 该病在鳜鱼卵的孵化、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生,主要危害鱼卵和早期鱼苗,是影响鳜鱼孵化率的主要病害。在孵化期间遇水温较低时易感染此病,易使受精卵发育停滞,严重时会互相感染而造成胚胎大批死亡。如及时治疗,胚胎还可继续发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菌,主要是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水霉菌感染伤口引起此病,病鱼体表常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4.
5.
<正>2.固着类纤毛虫病(1)主要症状:纤毛虫主要通过附着在罗氏沼虾的鳃丝、附肢等表面进行感染,造成罗氏沼虾行动迟缓、活动减弱、抗应激能力下降。(2)病因: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感染引起。(3)诊断:取患病虾鳃丝、附肢等做成水浸片镜检。(4)流行及危害:该疾病的发生与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有关,严重时导致罗氏沼虾摄食能力下降以及蜕壳困难,最终造成罗氏沼虾死亡。(5)防控措施:放苗前清除底部淤泥并晒塘,  相似文献   

6.
(一)研制的几种鳜鱼疫苗鱼类免疫学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真骨鱼类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除非特异性免疫外,对入侵的病原体(如嗜水气单胞菌)还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将病原体杀死、降解或排除。疫苗是将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灭活、减毒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体刺激鱼类免疫系统的特性,当鱼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总结了鳜鱼养殖期间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一、物理性应激和损伤包括拉网损伤、运输损伤、围网擦伤、高温或低温应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引起鱼细菌或霉菌感染,导致鱼体质变差甚至死亡。因此,在捕捞、运输、围网养殖时应采取措施避免上述现象发生,如运输距离在100千米以上或运输时间超过10小时,应提前停食3天且在运输当天拉网锻炼,运输中加冰、补氧或加麻醉镇静剂。  相似文献   

8.
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向前扩大蔓延,以至背鳍与臀基部呈白色;严重时鳜鱼尾鳍会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朝下,尾鳍向上,鱼体与水面近似垂直游动,不久就会死亡。  相似文献   

9.
单晓鸾 《内陆水产》2005,30(3):28-29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出现白点.并迅速向前扩大蔓延.以至背鳍与臀鳍基部呈白色;严重时鳜鱼尾鳍会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朝下.尾鳍向上,鱼体与水面近似垂直游动。不久就会死亡。  相似文献   

10.
11.
12.
4.肠炎病(又称烂肠病、乌头瘟病等)【病因】由黄鳝感染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当鳝体处在良好状态、体质健康时并不发病,环境恶化、鳝体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低下时,该菌在肠内大量繁殖,导致疾病暴发。环境条件恶化是综合性的,包括水质恶化、溶氧量低、饲料变质、摄食不均等诸多方面,都可引发此病。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09,(2):44-44
病名:类结节病 病原:杀鱼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piscicida)。 流行:广泛发生于石斑鱼、鲈鱼、鲫鱼、真鲷、黑鲷、香鱼等品种,南方网箱养殖主要危害大黄鱼、红鳍笛鲷等。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及盐度下降时较易发病。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与渔业》2009,(4):29-29
病名:对虾红腿病 病原:副溶血弧菌 症状:病虾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呈红色,头、胸甲及鳃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厌食。  相似文献   

15.
病名:淡水鱼类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豚鼠气单胞菌 病症:病鱼离群,游动缓慢,鱼体发黑,食欲减退至完全不吃食。剖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严重时全呈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内有大量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与渔业》2008,(9):49-49
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生长温度12~42℃,PH值范围5.5-9。在含盐0‰-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与渔业》2009,(5):36-36
病名:对虾桃拉病毒病 病原:桃拉病毒(TSV) 流行:该病在广东、福建、山东、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通常在气温剧变后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发病对虾规格在6-9cm;发病对虾养殖时间约在30-60天;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cm以内,pH值高于9.0,氨氮含量则在0.5mg/L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与渔业》2008,(11):50-50
海水鱼类的弧菌病 病原 病原为弧菌属(vibrio)中的某些种类,多数病例鉴定为鳗弧菌,也有的属副溶血弧菌。菌体为短杆状,稍有弯曲,两端圆形,以极端单鞭毛运动,革兰氏阴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与渔业》2009,(3):39-39
病名:疖疮病(鳖穿孔病、白点病、鳖洞穴病)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eromonas punctata subsp.puncta)。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09,(8):34-34
病名:罗非鱼爱德华氏菌病 病因:由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 病症: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浑浊发白。有的病鱼体表可见有膨胀发炎的患处,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积聚或肠壁充血。肝、脾、鳔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发出腐臭味。症状和病程因病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急性和慢性型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