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蜜环菌对15种不同树种枝条的侵染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蜜环菌对不同树种枝条的侵染与生长情况,分别以固体和液体菌种对15种枝条进行接种处理,待长满整个培养基后观测了菌索的萌发时间、长速、粗壮程度和重量。结果表明:蜜环菌在山丁子树、苦栎树树枝上萌发最早,菌索长势最为粗壮,干重最大,板栗等次之;海棠树菌索在枝条表面爬行速度最快。固体和液体菌种接种对木材上菌索的生长影响差异不大,苦栎、板栗、柿子树、山丁子树的枝杈是生产蜜环菌枝条菌种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接种工作是平菇生产中决定成品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生产者十分注重。当前平菇的固体接种技术有3种方法:封闭型、气流型、雾滴沉降型。但是由于制作的菌种品种、制种条件、生产季节的不同,选用的接种方法也有所不同,对接种技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有别于以往仅测定液体菌种菌丝体重量作为液体菌种培养终点的判定标准,本研究观察和测定了草菇液体菌种中菌丝体的外观、光学显微结构、菌丝体干重、蛋白质含量及其组成、培养残液中的含糖量和pH值,结合栽培的出菇产量情况,综合评价了草菇液体菌种的培养终点。结果显示,菌丝体在摇瓶培养5~8 d的过程中,菌丝干重、培养残液的pH值、含糖量逐渐减少,而菌丝体蛋白质含量升高。出菇的结果显示,分别用这4天里终止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草菇收获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在培养6 d时液体菌种菌丝球大小比5 d时小,其密度比5 d时高,草菇液体菌种摇瓶的最佳培养终点时间为6 d。  相似文献   

4.
茶树菇俗称茶薪菇。味道鲜美,脆嫩可口,清香而无异味,菇体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矿物元素。中医学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有祛湿、利尿、健脾胃等功效。是美味稀食用菌之一,是目前宴席和酒家最受青睐的菌类菜肴,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被称为中华神菇。本文介绍了茶树菇生物学特性,以及采用液体菌种(缩短栽培周期)、空袋套菌种瓶(节约成本)、大棚葡萄套种茶树菇覆土(充分利用空间)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袋料栽培香菇,目前大部分采用瓶装菌种或袋装菌种。近年来,湖北省竹山县少数菇农开始改用新研发的胶囊菌种,不仅接种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杂菌污染少,制袋成品率与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一、胶囊菌种的主要优势香菇胶囊菌种是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人员,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菌种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6.
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以菌丝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玉米面3%,麦麸3%,酵母粉0.4%,KH2PO4 0.25%,MgSO4 0.1%,ZnSO4 0.05%,CaSO4 0.05%,起始pH值为6~7。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装液量80 mL/250 mL,摇床转速150 r/min,接种量10%,培养周期为6天。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的同时,测定了菌质中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及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2%液体菌种,28℃发酵20d。经优化后,多糖含量可以达到21.97mg/g,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也优于其它处理组  相似文献   

8.
以阿魏菇A 0501为供试茵株,对阿魏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传统的阿魏菇固态栽培工艺比较繁琐,人工栽培需要经过母种、原种、栽培种、出菇袋4级放大过程,本研究将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应用于阿魏菇工厂化生产,实现了生产工艺直接从专用母种、液体种到出菇袋的重大转变,显著缩短生产周期60d,是阿魏菇栽培技术上的一次革新。优化了阿魏菇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工艺参数,为阿魏菇周年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从永川豆豉中筛选、鉴定高产蛋白酶菌株,并对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永川豆豉中初步筛选出68株产蛋白酶菌株,通过比较发酵后蛋白酶活力,筛选出1株蛋白酶活达1468.7U/mL的高产菌株A-4。依据菌种形态和其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研究液体培养条件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菌种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4℃,pH值为8,接种量4%,菌龄12h。  相似文献   

10.
豆粕的微生物发酵降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以脱脂豆粕粉为原料,具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CHD21为生产菌种进行发酵。菌株所产蛋白酶作用于豆粕粉中的大豆蛋白将其水解为大豆多肽。【方法】以水解度作为指标,对菌株CHD21发酵降解豆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液体发酵探讨菌株CHD21适宜的培养基组成、接种时间、接种量与发酵时间。【结论】结果表明:在豆粕含量8%,麸皮含量2%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4%的菌龄为19h的液体种子,于温度40℃,转速120r/min条件下发酵48h,豆粕蛋白的水解度可达42%,比条件优化前的水解度提高了40%。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菌龄一致.菌丝生长旺盛的菌种,这对大规模栽培食用菌来讲,无疑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技术。近年来,为探索液体培养技术,摇床液体培养试验多,发酵罐生产试验由于受设备条件所限,试验较少。我们在摇床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发酵罐培养试验,现将其过程及培养结果总结如下,为推广液体培养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油茶枯饼为主要原料,以地衣芽孢杆菌、黑曲霉、葡萄汁酵母和米曲霉组成的混合菌种为发酵菌种,优化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条件。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50 mL的三角瓶中,培养周期为5 d,装料量20 g,总接种量5%,油茶枯饼发酵后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可提高至18.19%。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点走访食用菌产业部门分管部门、菌包加工企业及典型种植户等方式,对兵团第六师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双孢蘑菇的栽培已初具规模,但存在栽培技术水平低、菌种生产单位较少、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并从加大双孢蘑菇规模化生产、菌种科研攻关、技术培训和制定栽培技术标准等方面对兵团第六师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天麻无性繁殖一步法栽培新技术,是将天麻种(一代天麻种)、蜜环菌固体栽培菌种、鲜木棒(最好是柞木)、干净的中粗粒河沙一步到位的栽培技术。这种  相似文献   

15.
问:生产优质发酵酸乳饮料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采用直投式菌种直接投入发酵罐内接种发酵用健鹰直投式菌种,每袋15 g,可生产凝固型酸牛乳200 kg.在无污染的前提下,还可用此200 kg凝固型酸牛乳再扩大接种1次,接种到4t~5 t的乳液中,从而可生产凝固型酸牛乳4t~5 t或酸牛乳饮料10t~12t.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实用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向外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而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门路。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细;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酸奶的发酵时间和产品的感官评分为指标,兼顾单批次产量及生产效益,对酸奶工业化生产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影响酸奶工业化生产的4个主要因素(发酵菌种、接种量、装积容量、搅拌速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较优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发酵菌种、接种量、装积容量、搅拌速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奶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为菌种选择汉森YC-X11,接种量0.2 U/L,装积容量80%,搅拌速度200 r/min.  相似文献   

18.
以自选的5株酵母菌为出发菌种进行酒精发酵试验,最终获得1株适宜以甜高梁汁液为原料进行液体发酵的高产酵母菌株,其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pH值5.5,接种量0.6mL,糖度19Brix。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菌种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 ,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场的经济效益高低和信誉好坏 ,而且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 ,菌种的生产量不断扩大 ,由于菌种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成倍地增加 ,这已成为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 ,客观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才能达到降低制种成本 ,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的目的。1 菌种污染的原因1.1 菌种本身不纯。无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种 ,都要使用…  相似文献   

20.
石斛兰用分株、扦插的常规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用苗。而采用组织培养则可以提高其繁殖系数,缩短培养时间,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国内外已有关于石斛兰组培育苗报道,但再生过程总的来说比较复杂,在培养基的应用上,都是选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基,且要经过固体和液体培养,先通过叶尖或茎尖诱导出原球体,再从原球体上诱导成苗。整个过程时间长,且因为外植体特别小,接种不易成功。本试验以茎段为外植体,以简易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诱导出腋芽,再进行增繁、生根培养,不仅缩短了时间,也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