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确定天津市某养殖场血鹦鹉(Cichlasoma var.)发病死亡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本试验对患病的血鹦鹉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回归感染及药敏试验.从病灶处分离出一株疑似病原菌命名为XYW-1,经人工感染后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浓度为4.75×105 CFU/mL;经生化鉴定和1...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患结节病蓝鳃太阳鱼的病因,从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脾脏结节处分离获得一病原菌SD1810。通过菌落形态、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所得菌株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注射浓度为2.8×107 CFU/mL的菌液能使蓝鳃太阳鱼患病致死,发病症状与原感染鱼相似。从死亡太阳鱼体内可重新分离到与SD1810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相一致的病菌。对分离获得的鰤鱼诺卡氏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SD1810对红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等10种抗生素极其敏感,对头孢唑啉,诺氟沙星,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等6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20,(3)
从佛山市三水区某鸭养殖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鸭中,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分离鉴定出鸭大肠杆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对尿素反应呈阴性;硝酸盐反应呈阴性;枸橼酸盐反应呈阴性;硫化氢反应呈阴性。对该菌株采用PCR技术对16SrRNA进行扩增,并且对扩增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大肠杆菌的相似性为99%以上,所以判定该分离菌为大肠杆菌。经药敏试验后,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丁胺卡那、氯霉素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临床上常用的青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等抗菌药物有较强的耐药性。综合上述结果,该病例可初步确诊为大肠杆菌病,且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防治鸭大肠杆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制备鸭大肠杆菌自家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乌鳢诺卡氏菌的致病机理,本实验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组织病理学和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药物敏感性及乌鳢的免疫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患病乌鳢主要感染了命名为SDAT 0011病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鉴定、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鉴定及诺卡氏菌特异序列扩增鉴定,结果均显示该病原菌为诺卡氏菌。将分离的SDAT 0011感染健康乌鳢后,1×105~1×108 CFU/mL注射组的死亡率均为100%,感染乌鳢出现明显的诺卡氏菌病症状,如内脏出血,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有大量大小不等的结节,组织病理切片进一步检测发现,结节分界清晰,结节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受损或死亡的组织细胞。药物敏感性实验发现,诺卡氏菌对利福平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对青霉素等具有较强的抗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在感染初期(48 h)及中后期,Toll样受体2基因(TLR2)和Toll样受体13基因(TLR13)在脾脏和头肾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趋化因子受体9基因(CCR9)在脾脏和头肾中显著下调,这表明乌鳢Toll样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在其抵抗诺卡氏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为乌鳢诺卡氏菌病的...  相似文献   

5.
2023年入夏以来,东莞市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自然保护区救护基地出现黄唇鱼发病和死亡病例,症状主要为食欲下降,体表发红、充血,眼球突出,角膜白浊溃烂,吻部溃烂;解剖后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肝肿大呈褐色。为确定其病因,针对性制定防治措施,采集死亡病鱼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肠、鳃丝等组织样品。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DG230920,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综合分析,鉴定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肠出血、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脾淋巴细胞稀疏、内皮细胞变性坏死,肾小管变性坏死,鳃见鳃丝脱落、出血。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为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仅≤0.25 mg·mL-1;其次是厄他培南,最低抑菌质量浓度≤0.5 mg·mL-1。结果表明,黄唇鱼发病原因可能是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分离菌株遗传序列稳定,对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研究提示,...  相似文献   

6.
郭睿 《海洋渔业》2014,36(3):252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之一,常年受到以细菌性病害为主的侵袭,但相关病原检疫和诊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福建罗源湾养殖濒死斜带髭鲷为研究对象,无菌解剖后对其肝、肾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纯培养菌使用常规方法和API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使用16S rDNA、gyrB和rpoD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析,并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菌株鉴定结果为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但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多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新生霉素、左氟沙星、罗红霉素、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利福平、四环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7.
8.
从受孔雀石绿污染的淡水鱼养殖池塘底泥中,筛选到一株孔雀石绿(C23H25ClN2,malachite green,MG)高效降解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为Enterobacter sp. B-20。采用硼氢化钾(KBH4)还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Enterobacter sp. B-20的孔雀石绿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对菌株的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24 h内菌株对5~20 mg·L–1孔雀石绿降解率超过97%,12 h内对1~40 mg·L–1孔雀石绿降解率超过82%。菌株的孔雀石绿降解能力随着pH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最适降解pH为9。Enterobacter sp. B-20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在10~40 g·L–1 的氯化钠(NaCl)质量浓度下具有稳定的孔雀石绿降解特性。在高浓度金属离子条件下,Enterobacter sp. B-20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及稳定的孔雀石绿降解能力,0.1~1 mmol·L–1铁离子(Fe3+)、0.1~0.5 mmol·L–1铜离子(Cu2+)、0.1 mmol·L–1锰离子(Mn2+)、0.1~1 mmol·L–1铅离子(Pb2+)均能显著提高菌株的孔雀石绿降解率。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B-20具有在复杂养殖水环境下降解孔雀石绿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4,(6)
大肠杆菌存在任何动物的肠道内,大多数于正常情况下是不致病的共栖菌,在特定条件下可致大肠杆菌病。但少数大肠杆菌与人和动物的大肠杆菌病密切相关,它们是病原性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极少存在于健康机体内。根据毒理因子及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败血性大肠杆菌(SEPEC)及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试验通过对一例羊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为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从湖北荆州江陵县患歪头白内障病的牛蛙(Rana catesbeiana)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 RNA、gyrB基因序列测定鉴定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试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研究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结果显示,从患病牛蛙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株Mir-N11,经鉴定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攻毒试验证实:该分离株对牛蛙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该菌株对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多种药物耐药,对米诺环素、哌拉西林、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生长特性试验表明:该分离菌株能产生胞外蛋白酶,不产生淀粉酶;在p H3.0~9.0范围内、盐度0.5%~2.5%范围内均可生长。该研究为牛蛙歪头白内障病害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畜禽业》2014,(1)
采用病原分离的方法,从太谷地区几家养猪场采集病、死猪肝脏、脾脏、淋巴结,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株疑似大肠杆菌具有典型的生长特性、形态及染色特性;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其中有6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纸片法,对分离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临床治疗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是丁胺卡那和先锋霉素V类,为该地区的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从发病锦鲤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及耐药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锦鲤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发病锦鲤体长37~42 cm,体重1.5~2.0kg,眼球脓肿凸出,鳃丝被轻微腐蚀,其上可见附着物,肛门红肿并伴有黄色粘液流出。健康锦鲤体长7~10cm,体重(25±3)g。分离到的1株形态一致优势生长菌株(记为HL2)呈现圆形光滑、边缘整齐、中央隆起、略透明、乳白色,直径约1.4mm。分离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肌肉注射感染后,供试健康锦鲤14d内全部死亡,并在试验后期注射部位轻微出血,眼球周边有白浊及化脓的现象。HL2有运动性,精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苯丙氨酸脱羧酶阴性,发酵麦芽糖、甘露醇、蔗糖、半乳糖等,不发酵侧金盏花醇与阿拉伯糖等。分离株HL2的序列长度为1461bp(GenBank登录号为KF413420),在系统发育树上与铜绿假单胞菌(KC959478)聚为一支。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四环素等35种药物有效抑制HL2,庆大霉素、强力霉素、头孢拉定等5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等15种药物无效。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从药物选择、使用剂量、用药疗程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连云港市墩尚镇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白头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方法,对患病泥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筛选了该病原菌的拮抗菌.从患病泥鳅病灶部位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W1,经人工感染发现体腔注射浓度为...  相似文献   

16.
王国良  徐益军  金珊 《水产学报》2008,32(3):449-454
2006年6月,浙江萧山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antor)暴发一种类似细菌性的结节病,从患典型症状乌鳢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纯度一致的菌株W060622.形态结构观察显示,菌株W060622革兰氏阳性,好氧,具有弱抗酸性,菌体呈长或短杆状,或细长分枝状.常规生理生化试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a)的基本特性.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JCM 3360T)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据此鉴定菌株W060622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  相似文献   

17.
15株鱼源致病性鲫鱼诺卡氏菌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6年~2012年从华南地区采样或送检的患“结节病”的鱼类(8个鱼种)样品中分离到的15个病原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和聚类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供试菌的16SrDNA序列均与鲫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聚为一支,同源性为99%,且明显地分为2个类群;聚类结果显示,15个菌株在T=23时可分为2个组群,在T=11时2个组群,分别可分为2个和4个亚群。研究结果显示15株鲫鱼诺卡氏菌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8月份,茂名市部分养殖场同时暴发了一种流行病,病鱼症状为: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病鱼眼球突出,眼球浑浊发白,停止摄食;下颚及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腹部体表具有点状或斑块出血;肝脏、胆囊、脾脏肿大,该病主要危害100g以上的鱼体。  相似文献   

19.
从秦皇岛对虾养殖池采集底泥,通过富集、分离、纯化,筛选出4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菌株,其中菌株F1508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最强,其24h和48h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1.87%和97.74%。对菌株F1508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1508与迈索尔节杆菌Arthrobacter mysorens序列相似性为99%。  相似文献   

20.
从患病鲟鱼的肾脏组织中分离到菌株K9,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菌株K9为迟钝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株为引起鲟鱼疾病及死亡的病原菌;药敏特性研究表明,K9对链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阿齐霉素、新霉素、氯霉素(禁药)等6种抗生素敏感,而对青霉素G、妥布霉素、麦迪霉素等9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本研究结果为有效防控鲟鱼迟钝爱德华氏菌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