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鲁南地区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鲁南地区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1个中晚熟中粳稻品种的10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农艺性状对水稻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全生育期>成穗率>结实率>有效穗数>株高>最高苗数>穗长>实粒数>总粒数.在鲁南地区水稻品种改良和应用的过程中,应重点选择千粒重...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1 225份小麦地方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7个形态性状、3个农艺性状和2个抗病性状都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三个地区小麦12个性状的比较发现,在株高、千粒重、颖壳颜色3个性状上,陕北地区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存在较大的变异;关中地区小麦品种在穗粒数、粒色、穗型和赤霉病抗性4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表现较大的变异;陕南地区小麦品种则在冬春性、成熟期、芒长、硬度和条锈病抗性5个性状上遗传多样性指数(H')较高,变异较大,并且性状内的变异也相当丰富,这些都是陕西小麦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明确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可为盐城市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江苏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9个长江中下游小麦的12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数据进行分析.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千粒质量(0.517 1)、结实小穗(0.439 0)、穗粒数(0.389 6)、有效穗数(0.382 8)、全生育期(0.378 3)、旗叶宽(0.372 1)、株高(0.333 2)、穗长(0.331 3)、不孕小穗(0.318 5)、旗叶长(0.312 6)、基本苗(0.264 9)、高峰苗(0.264 6),千粒质量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高峰苗对产量的影响较小.在江苏盐城地区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质量、结实小穗、穗粒数等几个性状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6.
《北方水稻》2021,51(2)
为研究粳稻品种空间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变异特点,对粳稻品种盐粳188高世代群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在4.81%~46.34%,多样性指数在1.84~2.05,多数穗部性状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类型较为丰富。二次枝梗因子、一次枝梗因子、穗角穗长因子是区分穗型的主要因子。二次枝梗粒数对穗重的正向效应最大,进一步提高穗重需要协调好一、二次枝梗粒数与结实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黑龙江省主要水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水稻新品种,以139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种质资源比较丰富,12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均≥11%,并且稳定性很好;分蘖株数、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剑叶宽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谷粒形状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10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68.759%。  相似文献   

8.
通过4×3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粳稻穗重及其构成因素的配合力、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性状中一般配合力比其特殊配合力重要;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各性状遗传力均较低,不利于早期世代选择,同时对重穗型品种、组合的选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以4种种植密度下4个小麦新品系(种)的11个性状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其主要性状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下各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穗长>可孕小稳数>穗下节长>株高>蛋白质舍量>整齐度>不孕小穗数>成穗数>穗重>千粒重>穗颈长.在不同的密度下各主要性状对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株高>可孕小穗数>穗重>千粒重>穗长>整齐度>产量>穗下节长>不孕小穗数>成穗数>穗颈长.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影响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主要性状各有侧重,在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中应重视可孕小穗数和株高这两个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10.
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F1代性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9个籼爪交组合、98个粳爪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对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的单株粒重、结实率进行了通径分析,对籼爪交组合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间性状相关性表现不同,独立性强的性状籼爪交组合中为谷长、粳爪交组合中为谷宽,其余性状间表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均表现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穗数对单株粒重的直接正效应大;每穗实粒数多、单株穗数多且生育期短或适中是提高籼爪交组合单株粒重的选育方向;粳爪交杂种提高单株产量的育种方向是选育每穗实粒数多并且单株穗数也多的组合,同时要兼顾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对籼爪交杂种结实率的直接正效应大,籼爪交杂种结实率的提高主要依赖每穗实粒数的增加,而其它性状的选择和改良作用不大.提高粳爪交杂种结实率可从3个方面入手,即选育每穗实粒数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多、且千粒重较大的组合,但主要是提高每穗实粒数.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典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宁84系由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本文对该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宁84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影响中熟玉米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9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种植的9个玉米新品种相关的农艺性状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玉米新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为玉米农艺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辽宁省中熟玉米品种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是百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空秆率和穗长等;百粒重和行粒数是辽宁省中熟玉米杂交种选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选育中熟玉米品种时,要在保证适当百粒重和果穗长度的前提下,注重选育出籽率高、空秆率低的品种。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中应增强抗倒性、降低空秆率、提高出籽率,适当增加百粒重和穗粗,降低穗位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水稻品种的几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穴穗数与产量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在选育水稻新品种中,应在稳定千粒重和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把穗实粒数和穴穗数作为重点选择指标,可望选育出高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51份江苏及国内外引进的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不同裸大麦种质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为江苏地区裸大麦品种的选择及选育提供参考。对51份种质资源的7个质量性状和9个数量性状进行考察测定,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6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单株穗数、单株产量、穗长、千粒质量、穗下节间长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96%、27.23%、18.39%、18.10%和16.74%;16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46,其中抽穗期、单株穗数、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单株产量、千粒质量及结实率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1.8,表明51份裸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裸大麦穗粒数与抽穗期、穗下节间长、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千粒质量与穗长及结实率、单株穗数与结实率、抽穗期与穗下节间长及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抽穗期与结实率、单株穗数与每穗粒数、每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及结实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前3个主成分,其主要与每穗粒...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杂交粳稻的选育工作,为选配强优势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提供理论依据,加快粳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步伐,我们选用一些新近育成的优良粳稻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交叉配组,对粳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前文报导了杂交粳稻F1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与亲本的关系(《杂交水稻》 1987年第1期),本文报导杂交粳稻F1代性状间的关联性.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材料、试验方法及性状测定均同前报。对所测定的13个性状以小区平均数为单位作遗传相关分析,并按莫惠栋(1984)介绍的方法,对单株产量与其主要构成性状间作 偏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64份粳稻品种为试材,对粳稻品种若干株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粳稻品种间株型性状差异较大、变异范围较广,粳稻品种类型较为丰富。叶长因子、株高因子、穗长因子及其组合是影响粳稻株型特征表现的最主要因子,因此,粳稻株型改良应注重这几个性状的综合改良。64份粳稻品种可大致划分为8个类群,这为粳稻品种株型改良中亲本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对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衍生的349个重组自交系,对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穗长、株高、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主要是结实率、全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18.
九稻69号是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九稻18为母本,以通3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代经过在吉林省稻瘟病重发区与海南三亚两地穿梭选育,系谱法处理育成的大穗型中早熟粳稻新品种,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稻2010024)。本文重点介绍了九稻69号的产量表现、抗病性、米质、主要农艺性状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水稻品种的几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穴穗数与产量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在选育水稻新品种中,应在稳定千粒重和较高结实率的基础上,把穗实粒数和穴穗数作为重点选择指标,可望选育出高产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中的灰色分析法对吉林省 1 998~ 1 999年中晚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中的 8个品种的 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 :穗粒重、穗行数、穗位、株高、百株穗数、百粒重、秃尖、穗长。通过分析找出了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 ,为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选育中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