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殖过程中的蚌会大量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造成水体透明度增加、肥度过低,因此必须合理进行施肥.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施肥可以重新培育水体中生物饵料,而过量施肥容易污染养殖水体,消耗水体中的氧气.蚌类养殖池塘使用的有机肥包括厩肥、粪肥和某些生活废水.施肥应根据有机肥和无机肥各自的特点合理搭配,发挥最佳效果.有机肥用作基肥时一般...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田螺科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这4种螺的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国标法对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除灰分外,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肌肉中水分以中国圆田螺最高,为81.28%,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蛋白质以中华圆田螺最高,为13.11%,显著高于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肌肉脂肪含量以梨形环棱螺最高,为1.05%,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此外,4种螺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均超过40%,且谷氨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15种氨基酸。4种螺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3%以上,其中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在35%以上,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标准(35.38%)相近,但4种螺EAAI值较低,均不到80,其中梨形环棱螺的EAAI值最高,达到74.86。研究表明,4种螺类肌肉营养组成较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源。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  相似文献   

3.
中华圆田螺与铜锈环棱螺精子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芬  谷晓明  张小雪  付强 《水利渔业》2007,27(6):15-16,97
通过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的精子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利用光镜下的目镜与台镜测微尺进行形态学上的数量统计。结果表明:中华圆田螺与铜锈环棱螺的典型精子之间差异显著;非典型精子间体长、尾长、体宽与全长均没有显著差异,仅体宽间有显著性差异。Giemsa直接染色与经甲醇固定再染色对于观察精子总体和非典型精子尾部结构比经过秋水仙素等处理的方法效果好,但是经过秋水仙素等处理则对精子头部的显示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4.
5.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和铜锈环棱螺标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标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范围内,两种螺的耗氧率、CO2排放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至30℃达到最大值。从Q10值来看,铜锈环棱螺的代谢水平对水温的响应较中华圆田螺更为敏感。呼吸熵和氧氮比结果表明,25℃时两种螺体内的蛋白质消耗最少,由此初步判断二者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盐度升高至1.8时两种螺的耗氧率等代谢指标显著提高,同时二者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降低。但从动物呼吸熵和氧氮比的测定结果来看,该盐度下机体仍维持在相对正常的代谢水平。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圆田螺代谢活动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对铜锈环棱螺的影响不显著。此外,两种螺的代谢率都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夜晚的代谢率要显著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世界贝类养殖大国,形成规模养殖的经济贝类有近20种,贝类增养殖已经成为沿海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之一,年产量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40%左  相似文献   

7.
通过养殖试验,分析5种主要经济贝类的生长、存活及其养殖区的底质、生物饵料,探讨其在天津大港滩涂的养殖适应性。结果表明,5—8月份,贝类生长较慢,死亡率较高,9—11月份则相反;试验区夏季底质浮泥层较厚,海水中饵料生物缺乏,春秋季节则相反;该滩涂适于养殖长牡蛎、毛蚶,较适于养殖菲律宾蛤仔、青蛤,不适于养殖缢蛏。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贝类在海水中对大肠杆菌的富集情况分析养殖水体与贝类中大肠杆菌含量的关系,发现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在<1.4×101个/100ml的条件下贝类体内富集的大肠杆菌<3.0×102个/100g,符合欧盟和美国一类养殖水域要求,可直接上市;海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在1.4×101~7.0×101/100m1之间的条件下贝类体内富集的大肠杆菌为4.2×103个/100g,符合欧盟二类养殖水域要求。  相似文献   

9.
投饵:以配合饲料与动物性饵料相结合,投饵量占虾体重的3%~4%,每天投喂两次,早晨以颗粒料为主,晚上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傍晚投喂量占全天的70%~80%。  相似文献   

10.
(3)鳄鱼龟培育管理①投饵产前:可用人工配合商品成龟饲料结合鲜活动物性饵料如鲜鱼、鲜猪肝、螺肉等投喂,投饵率为龟体重的3%~8%。产中:商品成龟料40%可制成软颗粒饲料先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60%如鲜鱼、鲜螺等后投喂,投饵率为龟体重的5%~10%。产后:商品成龟饲料70%制成软颗粒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进行人工养殖以来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的成功,极大地冲击了罗氏沼虾的养殖,使其逐渐退出了天津市场.近年来,天津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受到苗种质量、病害频发等问题的制约,养殖产量及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20...  相似文献   

12.
4.成虾养殖 (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  相似文献   

13.
丁玲等(2018)研究发现,沉水植物在生长旺期对水体中的氮磷有明显的吸收效果,同时沉水植物的生物数量与氮磷的去除效率也呈一定的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沉水植物的生物数量越多,对水体中的氮磷去除效率越高(Liu等,2018).但是种植过多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并不会继续提升,甚至会因数量过多导致净化效果减弱(Da...  相似文献   

14.
海参不仅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还在海洋物质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它不仅是我国继鱼、虾、贝、藻四次海水养殖浪潮后的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主要品种之一,还是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和海洋牧场增殖的主要品种之一。海参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沿海经济结构调整和渔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在海水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二、我国海参养殖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海参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和养殖产量不断扩大,在助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海参养殖产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业无序发展、种苗参差不齐、疾病频发、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养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与矛盾一方面直接影响养殖者的增产增收和产业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淡水虾蟹养殖业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亚芳 《淡水渔业》2002,32(6):57-58
1 淡水虾蟹养殖业的基本情况1 1 养殖规模和产量进一步增加近几年来中国淡水虾蟹养殖业发展很快 ,总体生产形势良好 ,河蟹、青虾、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已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常见的佳肴 ,克氏原螯虾的加工出口形势也十分喜人 ,2 0 0 1年淡水虾蟹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成为农村的经济增长点。1 1 1 河蟹河蟹肉味鲜美且市场价格较高 ,在水产业结构调整中 ,成为许多地方的首选品种 ,2 0 0 1年 ,中国河蟹养殖面积已达 4 0万公顷 ,比上一年增加13 3万公顷 ,量达 2 7万吨 ,产值达 14 0亿元 (人民币 ) ,河蟹育苗产量达 2 0万公斤 ,比 1990年增长 …  相似文献   

17.
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9种天津市售主要经济贝类中13种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含量,分析PSP的污染现状和成分特征。结果显示,共计6个品种(紫贻贝、虾夷扇贝、牡蛎、毛蚶、脉红螺、菲律宾蛤仔)检出PSP。其中虾夷扇贝、紫贻贝、毛蚶3个品种的检出率较高且含量较高,检出率分别为66.7%、58.3%、58.3%。PSP中检出率较高的毒素包括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C1、C2和膝沟藻毒素GTX1、GTX2、GTX3,毒力占比主要以膝沟藻毒素GTX1-4为主,毛蚶蓄积STX毒素的能力强于其他贝类。全年的PSP含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SP主要存在于贝类的消化腺内,全年不同月份的PSP含量均在安全食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漠斑牙鲆淡化养殖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海水养殖的漠斑牙鲆鱼种放入工厂化车间内的水泥池中淡化养殖,12d后,养殖水体盐度从30‰调淡至4‰,淡化的15 0 0尾鱼种中,成活14 88尾,死亡12尾,成活率99.2 %。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贝类前处理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其  沈建 《南方水产》2013,9(2):76-80
贝类清洗、分级、净化等前处理加工是贝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工艺可以大幅提升贝类品质与食用安全性。文章简要介绍了中国贝类前处理加工的现状,回顾了中国贝类前处理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中国贝类加工产业链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