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宁海县大佳何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联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宁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结合宁海县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实际及"宁波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在宁海县大佳何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基地开展了海水池塘内循环跑道式养殖槽流水混养鲻鱼、黑鲷研究与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鲻鱼、黑鲷在宁海县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混养模式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将这一流水混养模式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2012年从美国大豆协会引进,又称为池塘内循环“跑道式养殖”。该养殖技术为传统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的技术集成,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革新为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小面积(小于5%)高密度养鱼,大面积(大于95%)养水的养殖方式。在养鱼槽中高密度“圈养”附加值高的吃食性鱼类,外围净化区放养花白鲢、螺蛳、河蚌等品种,同时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实现养殖水体的自然净化。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是池塘养鱼和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又称"跑道式"养鱼。该技术是美国大豆协会2013年引入江苏和安徽,将池塘水产养殖由"散养"变为"圈养",因其先进的生态养殖理念、高效的养殖效率及工业化便捷的管理,得到众多养殖户的青睐。2015年,本单位引进了该项目进行试验养殖,经过两年的摸索探讨改进,总结出了池塘集约化流水养鱼的经验,优化了场区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使内循环流  相似文献   

4.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  相似文献   

5.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荐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之一。该模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流水养殖槽,将养殖品种集中"圈养",并配备推水增氧、底部增氧、集污排污、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密集型  相似文献   

6.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  相似文献   

7.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俗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是浙江省"十三五"期间渔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荐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之一。该模式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流水养殖槽,将养殖品种集中"圈养",并配备推水增氧、底部增氧、集污排污、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密集型生态健康养殖系统。衢州市于2015年开始引进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应用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池塘养殖与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是将池塘养殖、设施渔业与流水养鱼综合集成的一项技术。一、杭州市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瓶颈杭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产养殖业是杭州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15年杭州市有淡水养殖总面积近35.6万亩(除水库面积),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7.6万亩;养殖品种有30余种,养殖产量过万吨的有8种(养殖产量近占全年养殖总产量的84.3%)。因此,池塘养殖是杭州市渔业生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农业农村局、扬州五湖四荡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绿耕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成池塘内循环绿色高效养鱼技术研究团队,在江苏省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研究和示范项目(D2015-10)、苏北科技专项(SZ-SQ202049)和宝应县水产养殖环节机械化装备与技术推广应用项目(NJ2020-48)等经费资助下,加上自筹资金,共筹科研经费300多万元,开展了池塘环流跑道养鱼槽绿色高效养鱼技术研究,提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池塘内循环环形跑道养鱼槽系统绿色高效养鱼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采用新型的循环流水"圈养"模式,能够有效收集鱼类的排泄物和残饵,并转化利用,既解决了普通池塘养殖产生的自身污染,又做到了变废为宝,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产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及养殖污染问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紧密结合本县示范推广试验,研究与应用了改建现有单口池塘、合并现有两口池塘、新建池塘等三类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健康养殖集成技术,供广大  相似文献   

11.
正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实现池塘养殖尾水净化的目标。为准确了解该套技术实际应用效果,现就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的系统建设、生产情况、养成收获及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养殖生产中,养殖户往往为了追求单位面积养殖产量的最大化,一味地加大放养密度,这不但会增加养殖风险,而且也影响商品鱼的规格、品质;而放养密度过低,又不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造成资源浪费。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以来,相关研究较多,在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加州鲈方面主要有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投喂频率、如何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标粗鱼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传统池塘精养模式受到巨大挑战,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也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通过池塘改造和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池塘循环流水"圈养"模式,实现水  相似文献   

14.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鳜鱼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资源日益匮乏、环境压力与日俱增,为此,湖州市自2016年开始引进具有节水节地、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特点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技术。鳜鱼是湖州市重要的名特优养殖品种,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点。目前,鳜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是传统池塘养殖,未见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鳜鱼报道。2017年,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湖州吴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设立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探索该模式下的养殖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杭州市富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产站联合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骨干,结合富阳区池塘循环内循环流水养殖实际及基层渔技推广体系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富阳区东洲街道五丰村渔业基地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槽养殖三角鲂、草鱼商品鱼的研究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三角鲂是钱塘江土著经济鱼类,近年来,规格0.9千克/尾及以上的大规格三角鲂商品鱼深受江、浙、沪、京、津等地消费者喜爱。人工养殖大规格三角鲂商品鱼从苗种到商品上市养殖周期一般要实足2冬龄以上,以往该养殖方式多在大水面网箱养殖为常见。随着当前"五水共治""水域环境修复与保护"等工作全面落实,各地网箱养殖纷纷因产业转型需要而"上岸"。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皆具环境生态、宜养宜管、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已在国内18个省份推广应用,"水槽"总面积35万米2。杭州自2015年  相似文献   

17.
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探索新型现代渔业的养殖技术,进行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以草鱼等为该模式的试验鱼,利用2套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了模式中鱼类生长、水质变化、代谢物收集和养殖池水体交换等。结果表明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是一种节能节地和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较传统养殖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式,具有降低养殖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提升产品品质等综合效益[1-2]。自2015年浙江省首次引进开展试验示  相似文献   

19.
正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又称池塘工程化养殖、流水槽养殖等)主要是通过现有池塘改造以及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创新为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圈养",通过工程化、集中式的养殖设施对养殖的残饵粪便进行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大幅度减少水体有机物的输入;并利用原有池塘95%左右的水面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循环利用,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营养组成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精养和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模式养成的黄金鲫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黄金鲫肌肉营养成分、质构和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跑道”组黄金鲫背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的硬度、粘附性和黏性等质构指标与池塘组相比显著提升(P<0.05)。两种模式下养成的黄金鲫,其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且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的标准。“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池塘组,而饱和脂肪酸占比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部分挥发性物质,如壬醛、1-辛烯-3-醇的含量也低于池塘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黄金鲫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