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硬壳蛤稚贝的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1年6月至10月和2002年8月至10月对硬壳蛤稚贝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中间培育选择了潮间带池塘底播、池塘网箱、海区吊挂网袋和育苗池网箱等方式。池塘底播试验在黄海北部庄河海域潮间带池塘(泥底)和渤海营城子海区的潮间带池塘(砂底)进行。结果表明:不同中间培育方式稚贝的日生长量和成活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网箱和网袋的中间培育方式能够明显地提高稚贝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海上网袋、池塘网箱和育苗池网箱稚贝壳长日生长量分别为0.16mm·d~(-1)、0.14mm·d~(-1)、0.15mm·d~(-1),成活率大于98.0%,试验结束时稚贝的壳长大于10mm。底播方式培养稚贝在试验结束时壳长小于7mm,壳长日生长量小于0.06mm·d~(-1)。两地潮间带池塘的成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束时渤海营城子的成活率为96.0%。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水泥池中间培育毛蚶稚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蚶种苗生产包括蚶苗和种苗两个阶段,稚贝中间培育前期为蚶苗培育。从2005年8月12日至2005年9月15日,我们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实验水体571.2m3,稚贝的平均规格由实验开始的450μm×280μm~500μm×300μm左右,生长到0.5cm×0.3cm~0.6cm×0.32cm左右,稚贝的壳长平均日增长134μm~162μm。培育蚶苗2.06亿粒,累计成活率为85.1%。说明利用室内水泥池培育蚶苗,能显著提高种苗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与海区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氏獭蛤稚贝中间培育和海区养养殖试验在雷州市覃斗镇英岭村海区进行,结果显示:经过35d的中间培育,稚贝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23.1、11.2、6.2mm,平均重量1.8g,成活率达53%。经过一年的海区养殖试验,壳长、壳高、壳厚平均值分别为68.2mm、33.5mm、19.3mm,体重达40g以上。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黑龙江河篮蛤稚贝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黑龙江河篮蛤稚贝存活的水温上限为32.5℃;海水相对密度在1.005~1.030范围内存活率达90%以上;在淡水中经10h开始死亡,14h死亡率达70%以上;阴干4h开始死亡,8h死亡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1.
<正>毛蚶,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列齿目(Taxodonta)、蚶科(Arcidae),是海产经济贝类,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緑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毛蚶为雌雄异体,成体壳长4~5cm,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 相似文献
12.
13.
14.
花蛤属帘蛤科蛤仔属,学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 Recve),在我国沿海北起辽宁,南至广西均有分布,为我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福建省莆田市是我国最早、最大的花蛤苗种繁育基地。花蛤育苗养殖产业已成为莆田市的特色产业,苗种供应全国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1-12月在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育种中心进行偏顶蛤稚贝培育密度对日生长速度、成活率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四个培育密度,分别为10万枚/m~2、20万枚/m~2、30万枚/m~2和40万枚/m~2,各组平均日生长分别为:8.2μm、7.9μm、5.6μm、3.8μm;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0.2%、88.5%、78.7%、66.1%。综合分析比较,20万枚/m~2的培育密度较为适合工厂化稚贝培育生产,此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更大规模的苗种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蛤仔稚贝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2002年在大连普兰店市进行了菲律宾蛤仔稚贝期在大水体培育条件下,培育密度为260万~400万枚/m2对稚贝的日生长速度、成活率的影响试验,2001年试验中总平均日生长速度为44 7μm,出苗量为12 168亿枚,成活率为85 4%;2002年试验中总平均日生长速度为39 2μm,出苗量为15 47亿枚,成活率为90 7%。试验表明,菲律宾哈仔稚贝培育密度为260万~400万枚/m2在实际生产中是可行的,对稚贝的日生长速度、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摄食底栖硅藻和几种浮游单细胞藻的菲律宾蛤仔稚贝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结果表明,稚贝不论是摄食底栖硅藻还是摄食浮游单细胞藻都能正常生长,只是摄食不同种类的饵料生长速度不同而已,其中以摄食底栖硅藻和角毛藻、湛江叉鞭藻和角毛藻的混合投喂效果最佳。稚贝摄食这些饵料,不但生长快(分别为33.7微米/日和29.2微米/日),而且存活率高(80%左右)。除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外,饵料的投放密度也不可勿视。在稚贝的培养中,所投饵料的适宜密度应控制在2.5—5万个,毫升(混合饵料各一半)。本文还论述了底栖硅藻和冷冻扁藻混合投喂也能获得较满意结果,但比上述最佳的混合饵料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18.
土池大水面培育花蛤苗种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花蛤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我们在莆田北江垦区1500亩(单口池塘)的土池中开展花蛤苗种大水面培育,现将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西施舌(C o e l o m a c t r aantiquata 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品味好、营养丰富、价值高的名贵海产珍品。福建长乐沿海独特的海洋地理环境和水质特点,使养殖西施舌的肉质脆嫩,味道独特。近年来,西施舌人工育苗生产始终存在规模小、稚贝成活率低等问题,苗种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西施舌养殖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关,为其浅海养殖提供2cm~4cm幼贝苗种,福建省科委立项进行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一、亲贝来源1.亲贝收集地点长乐市漳港海区。2.亲贝数量共收集30… 相似文献
20.
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大棚中暂养,水温6.1℃,水质新鲜,pH8.2,盐度30‰,饵料充足,其中有金藻、硅藻、少量的扁藻等;定期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