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肉用山羊高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草畜禽尤其是养羊业发展迅速。秸秆利用、种草养羊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通过近几年优质肉羊生产的推广和发展,我们认识到要发展优质肉用山羊应切实抓好以下3个环节。1亲本的选择不同亲本组合成的不同杂交组合,因其配合力不一样,其产生的杂交优势效果差异也较大。一般情况下,亲本越纯,性能越高,其杂交改良所表现出来的杂种优势越明显,性能也越高。因此,选择好山羊杂交亲本是发展优质肉用羊的基础。1.1父本的选择父本应选择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谱广、饲料(草)报酬高,产肉性能和肉质好,屠…  相似文献   

2.
现代商品代蛋鸡是通过品种选择、纯系培育、配合力测定,并经过祖代和父母代的杂交而产生的具有很高产蛋性能的杂种鸡。其生产性能发挥的好与否,与生长期鸡群的均匀度高低密切相关。实践证明,生长期鸡群均匀度越高,开产越整齐,产蛋高峰来的越早,高峰期维持时间越长,蛋的大小越整齐,成年死淘率越低。可见均匀度是影响商品代蛋鸡生产性能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国商品代蛋鸡主要是养殖户饲养,好多农户不注重鸡群均匀度,结果使生产性能没有很好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在蜜蜂育种中,新品种(品系)培育、良种保存与杂种优势利用等都不同程度涉及近交和不同近交系的选择,可见近交系的建立在蜜蜂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采用人工干预蜜蜂交尾的方式定向培育蜜蜂近交系是蜜蜂育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遗传手段。由于蜜蜂近交系的生活力较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但是,不同近交系的蜜蜂杂交形成的杂交种,由于其亲本纯度较高,呈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这种优势性能在每一代亲本杂交时都会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4.
(一)良种 优良品种有着良好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是获得较高养殖效益的基础.我国鹅的品种繁多,性能差异也很大,各地普遍采取引进高性能、适应性好的品种和本地鹅品种杂交而获得高产、更加适应本地环境的品系进行推广.在杂交过程中需要注意亲本的选择和杂交后代羽色的显隐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短本、西本杂一、二、三代及本地黄牛5个组合的肉牛冻精改良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并比较了犊牛培育试验的效果。数据表明:肉牛冻精改良杂交组合后代的生产性能均显著高于本地牛,同一杂交组合,杂交代数越高,其生产性能越优秀。结果表明:肉牛冻精改良杂交技术,特别是多元杂交和级进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肉牛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杂交育种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而且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之一。它是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而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进行选择和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一、亲本选择正确选择杂交亲本是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主要一环。一个优良的杂交组合,在它的后代中往往能出现若干个优良单株,如果亲本选配不当,即使在杂种后代中给以良好的培育条件,也难以选出好的品种。因此必须根据育种目标,首先分析了解各原始材料的遗传特性和生态特点,是否具有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然后再决定亲本组合,预计通过杂交有可能互相弥补其缺点。亦可选择生态  相似文献   

7.
杂种优势因具有提高两个不同亲本的遗传组成杂交所产后代的生产性能、生活力和抗逆性等特点,被广泛地运用在动植物杂交育种中。杂种优势利用率越高,种畜产生的价值越高,其后代产生的额外利润就越大。因此,杂种优势的利用率是广大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杂种优势利用率的评估则依赖于对种畜杂种优势大小的预测。本文主要从杂种优势利用和杂种优势预测方法2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有关杂种优势预测准确度提高的方法,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猪的品种与杂交利用(四)猪杂交亲本的选择与杂交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亲本选择 开展猪的杂交利用,首先要从亲本的提纯选优入手,亲本的纯度愈高,杂交优势就愈好。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盐基氮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放置不同时间段的鸡肉,测量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从而了解挥发性盐基氮对鸡肉品质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挥发性盐基氮能准确反映动物产品的新鲜度。时间越长,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越高,新鲜度越低;时间越短,含量越低,其新鲜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7个杂交黑麦草品种在云南4个不同气候带的相对干物质产量以及各气候带杂交黑麦草与其亲本一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麦草的干物质产量介于其亲本之间,在云南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杂交黑麦草品种为奥格斯塔杂交黑麦草。  相似文献   

11.
以卡洛斯鹅(CC)、罗曼鹅(RR)、扬州鹅(YY)、四川白鹅(SS)为研究对象,通过杂交及纯繁形成8个组合,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亲本的10周龄生长性能,并对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比较各杂交组合生长性能,RY组合较优;分析不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杂种优势,RY组合较其他三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明显。因此,在生长性能上,以罗曼鹅为父本、扬州鹅为母本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1选好杂交品种及个体杂交的目的是创造新类型,培育新品种,新类型的性状取决于所采用的亲本品种,所以,要对杂交用亲本品种选准、选好。选准、选好就应做好以下2方面的工作,一是所选用亲本品种,应对其严格分析,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源,如生产性能、品种特性、品种形成的历史等;同时,应该对所选用的品种逐一明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连续三年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采用三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家蚕不同地理系统间杂交杂种优势率的表现规律。得出(1)二个亲本与同一组亲本杂交产生的两组子代,其杂种优势率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各组子代的杂种优势率的方差无显著差异。(2)家蚕异系间杂交的杂种优势率主要受亲本自身效应的影响,很少受亲本互作效应的影响。提出了家蚕不同地理系统间杂交后代杂种优势率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7个杂交黑麦草品种在云南4个不同气候带的相对干物质产量以及各气候带杂交黑麦草与其亲本一年生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黑麦草的干物质产量介于其亲本之间,在云南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杂交黑麦草品种为奥格斯塔杂交黑麦草。  相似文献   

15.
现在,猪的杂交利用已很广泛,美国商品猪肉中,杂交猪肉已占90%。猪杂交的广泛利用给纯种亲本选择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即应依据本品种的信息还是应依据其杂种后代信息选择亲本。用纯种内个体选择来有效地改良杂种群体,纯种和杂种间的遗传相关必须是正的,且要求相当大。如果相关不大或者为负,就须用正反交循环选择法,使肉猪群的遗传进展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宁夏海原县部分肉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调研发现,目前西门达尔母牛牛群结构处于不同杂交代,F1代比例在0.48%(4/834),F2代平均在8.15%(68/834),F3代平均49.76%(415/834),F4代平均41.61%(347/834)。不同代数西门达尔杂交母牛,在繁殖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品种越纯,性成熟期越长,尤其是生殖系统发育不全的母牛比例越高(3%~5%),产后恢复和配种时间越长。针对生产性能的差异,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猪的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很低 ,通过直接选择进展不大。长期以来 ,猪的繁殖性状遗传改良仅限于杂交。随着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 ,影响猪繁殖性状的单基因或QTL的鉴别 ,使得MAS成为了可能。本文将从杂交利用、选择试验以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对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作一综述。杂交利用杂种优势 (heterosis)是美国玉米遗传学家G H Shull在 1 91 4年提出的 ,主要是指杂种在生长发育、生产性能、适应力和抗病力等方面超过亲本均值的现象。养猪生产者长期以来认为杂交是提高繁殖性能的一个有效措施 ,这种提高 ,也称为杂种…  相似文献   

18.
1.选种:猪的经济类型可以通过选种方法按人类所需的方向转变。如背膘越薄,体越长,瘦肉率则越高。因此,在选猪胴体瘦肉率时,在一般情况下可抓住体长和腿臀围进行选择。此外,降低膘厚还可以提高生长速度。2.杂交:杂交是提高胴体瘦肉率的最重要的措施。我国地方品种猪早熟易肥,臀部发育差,瘦肉率低,但它具有产仔多、乳头多、哺乳力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而国外向用型猪种与此相反,两者杂交,既可获得较多的瘦肉,而又保持本地猪繁殖性能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实践证明,用瘦肉型品种公猪与本地猪或培育品种猪杂交,一般可提高瘦肉…  相似文献   

19.
由二个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培育的母猪称二元母猪。父本为外来品种,母本为地方品种所培育的二元母猪叫“内二元母猪”,父母本为不同的外来品种所培育的二元母猪叫“外二元母猪”。1 亲本的选择1.1 父本父本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常用品种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等。1.2 母本母本应选择在本地数量多、分布广、个体适中、繁殖率高、泌乳性能强、母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常用的地方品种有太湖猪、梅山猪、新淮猪等,常用的外来品种有大约克、长白。1.3 杂交组合模式常用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杂交育种是通过基因型不同个体或品种间的杂交,并对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桑品种的育种方法。杂交由于是两个遗传性不同亲本的交配,杂种后代可以产生许多不同的新的基因型,从中便能选育出遗传性状优良的新类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