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主要局限于由检察机关牵头所提起的这一行政公益诉讼类型,原告资格范围受到限制。西方国家以“利害关系说”和“私人检察官”等理论依据为依托将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逐步扩大,虽然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但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发展状况和行政公益诉讼实施成效,我们应将其逐步放宽至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介入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非常必要。我国刑法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针对这螋缺陷,应该扩大野生动物资源法律保护的范围;修改并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款,使之与刑法相衔接;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章,并在其中设置“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专节,将直接针对野生动物的犯罪纳入其中,增设“故意伤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点食、购买、出售野生动物菜肴罪”,以期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越来越多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出现,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新民诉法和司法解释的公布,保护公共利益法律制度越发完善。近年来我国在公益诉讼这方面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定,而实践中有不少带有公益性质的案件,都是因为这些立法和制度规定让公益诉讼能够通过司法程序进行有效解决和保护。我国当前的公益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为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文章对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朔桦  周舟  杨朝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84-14086,14088
动物福利是指给予动物满足其康乐的外部条件.从动物福利的角度检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存在对虐待、伤害动物等行为规制的缺失、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不足等问题,“活熊取胆事件”即是最好的例证.建议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借鉴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的做法,吸纳动物福利保护的理念,构建多元化的野生动物福利保护制度,严格规制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加强对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被誉为“经济宪法”,根本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其采用行政执法的方式,严重违法垄断行为者将承担强制性的法律责任,因此,反垄断法是一部公法性质很强的法律。而我国反垄断法就公法性而言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严重垄断行为刑事责任的立法不足,行政执法程序中体现公平正义的听证程序的缺失,以及公益诉讼的立法空白。为实现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在刑事立法、听证程序和公益诉讼方面不断完善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6.
正9月1日至12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绿剑2018"专项打击行动,重点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滥伐林木、破坏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内的涉林违法犯罪,以及在候鸟等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栖息地、繁殖地等重点区域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两者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深化制度改革,建立以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新型环境法制体系;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如何更加完善地衔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资源纠纷日益增多,现行的诉讼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环境资源诉讼的要求。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期盼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环境公益诉讼也引起人们的关注。环境公益诉讼与传统的环境资源诉讼比较,诉权得到放宽,适合主体得到扩展,环境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为英美、大陆法系国家环境资源立法、司法广泛采用。而目前我国实行的仍然是传统的环境诉讼,其与环境现实要求、理论发展制度的完善极不协调。本文将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进行论述,介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以及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49-17250
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立法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规定的缺失,从创设环境权、放宽原告的起诉资格、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范围等方面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进展缓慢,新《环境保护法》及司法解释已实施三年有余案件数量远低于预期。究其原因制度及法律适用存在的缺失: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行政公益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不衔接、没有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修护金、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由于主客观局限性提起诉讼的意愿不高、缺乏强制性环境保险制度。居于此,我们应当立足实践,顺应国际趋势,扩大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继续放开并且鼓励可诉民间组织,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纳入环境公益诉讼范畴之内,逐步确定并完善环境保护修护金,建立环境保险制度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国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但实施效果与当初预期还有相当差距,动力不足是重要表现之一。深层原因主要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保守、法官排斥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成本制约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沦为空话等。因此,必须从完善实体法、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程序机制、改革环保法庭体系设置、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健全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作为推动力,将司法实践上的松绑作为混合动力,将公众参与作为根本和持久动力,构建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动力机制,摆脱环境公益诉讼动力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徐凤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09-11611
在传统法律不足以制止环境侵害的情况下,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提出从创设环境权、扩大原告的起诉资格、放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及设立中立的环境鉴定机构等方面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20年4月,生态环境部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问题。美国的NEPA并未规定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监督环评,而是依据NEPA提起的环境诉讼构成对政府环评决策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司法监督有力地保护公共环境利益并约束政府有关环境的行政行为。我国应当在借鉴美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法院的监督作用,以防范行政机关实施环评时违法滥用行政权。具体而言,一是放宽环评诉讼当事人资格,二是严格环评审批诉讼的审查标准,三是赋予公民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资格。为建设环评制度的有效实施设立司法防线,减少因环评问题而引发的环境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互联网与传统市场的关系,互联网市场划分为互联网基础市场和互联网交易市场。互联网特性使互联网服务商和经营者具有自然垄断性并损害广大不特定消费者的权益。互联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现行私法制度下存在局限,应当依靠公法制度特别是完善反垄断立法来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当建立独立统一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加大法律责任及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互联网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公益诉讼近年来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面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我国应该在国有资产监管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为国有资产提供诉讼保障。本文通过对提起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分析,借鉴国外资产公益诉讼的发展经验并根据公益诉讼自身特性,提出在我国构建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环境治理是我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合理规划城乡布局,统筹治理城乡环境治理立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地方环境治理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突出、立法能力不足、立法程序与宪法监督缺失等问题。因此,在统筹城乡环境治理立法过程中,必须协调行业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厘清中央与地方立法的权限,构建统筹城乡环境立法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及相应的地方立法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性话题,倍受公众和学者关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最大的难点是公众参与问题,公众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于农村地域发展有深刻意义。公众在“公”领域与“私”领域的态度与行为特征有明显不同。在“公”领域方面,“自上而下”的政治行政环境所造成的公众参与机制不畅使得公众默然地接受政府给予的社区福利;在“私”领域方面,公众更多表现出对农村土地的博弈行为,一方面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受到“自产自销”模式下农副产品安全性的约束。此外,具有参与热情的女性因受到乡土文化约束被边缘化,并被排斥在公众参与网络之外。要真正解构公众参与困境需要建立在深刻认识乡土文化的基础上,重塑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齐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12-8113
介绍了农业环境资源现状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基本内涵,指出环境诉讼是农业环境资源的重要保障,并就起诉人的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担、诉讼费用的分摊、救助额度与就济方式的确定问题建构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