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测定雏鸭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研究SOD和MDA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中毒株和强毒株鸭肝炎病毒后 3d ,血浆中SOD的活性 (中毒株组为 (6 3.72± 8.88)和强毒株组为 (75 .90± 8.41)显著低于对照组 (94.79± 6 .5 9) (P <0 .0 5 ) ;而强毒株组血浆MDA含量 (13.6 2± 2 .0 8)则在感染后 1d就显著高于对照组 (7.6 9± 0 .2 6 ) (P <0 .0 5 ) ,中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 (14.90± 1.6 5 )在感染后 3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7.70± 0 .6 6 ) (P <0 .0 1) ,而弱毒株组雏鸭血浆M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中GSH—Px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测定雏鸭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血浆中GSH-Px的活性下降,其中弱毒株组在感染后5d的GSH-Px活性(53.44±2.30)显著低于对照组(60.70±2.00)(P<0.05)。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为探究该病的致病机理,本实验用患鸭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肝脏制成病毒组织液,并用该组织液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发病情况进行观察,并测定了部分健康雏鸭和濒临死亡时的感染雏鸭的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液葡萄糖、血液淀粉酶、胆碱脂酶含量在病发后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碱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在病发时略微下降。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雏鸭患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受损最明显,同时胰腺、肾脏也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合酶(NOS)家族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细胞因子或脂多糖刺激下,催化合成的一氧化氮(N0)对多种寄生虫具有杀伤作用。因此,认识一氧化氮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一氧化氮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血吸虫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毒力株雏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迅速传布的以肝炎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是世界广泛传布,发病年龄从2日龄到3周,成年鸭有抵抗力,在1950年Levine等首先描述了鸭病毒性肝炎,在长岛对雏鸭引起严重的损失,然后在美国大部分养鸭地  相似文献   

6.
免疫酶组化法对试验感染雏鸭体内鸭肝炎病毒的分布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主要病变是肝脏肿大和肝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本病白1945年Levine和Hofstad发现以来,现已呈世界性分布。本试验以鼠抗DHV抗体为一抗,HRP标记的羊抗鼠IgG为二抗,建立了检测石蜡切片中DHV抗原的免疫酶组化法,并以此对人工感染雏鸭不同组织器官中的DHV精确定位和分布测定,为探讨鸭病毒性肝炎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雏鸭人工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金定鸭,对接种后48 h后血清中血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含量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葡萄糖、IgG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一定量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尿酸、IgA和IgM含量在发病时略微升高(P>0.05)。上述结果提示,雏鸭感染鸭病毒性肝炎后,肝脏和肾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9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对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并测定了感染雏鸭在接种后12、24、48、96、168h和14d时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清葡萄糖含量(Glu)、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均降低。仅总蛋白在接毒后24h有一过性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GOT)、谷丙转氨酶(ALT/GPT)的活性升高;胆碱酯酶(CHE)仅在接毒后12h明显升高。碱性磷酸酶(ALP)在接毒后12、24和96h表现出明显变化,其中接毒后12h和96h呈降低状态。接毒后24h升高。血清尿酸(UA)的浓度在接毒后168h降至最低值。以后便恢复正常。血清肌酐(CRE)的含量在接毒后12h降低。随后在24h升高。其他时间无变化。血清钙(Ca)、磷(P)变化无明显规律。血清α-淀粉酶(α-Amylase)活性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明显变化。说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患1型鸭肝炎雏鸭的变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新型鸭肝炎病毒”实验感染雏鸭,对感染雏鸭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24-48h为感染鸭死亡高峰,试验发病的死亡率为80%;感染雏鸭肝、脾、胰、肾的组织病理变化分别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坏死性脾炎,胰局灶性坏死及肾小叶的异嗜性粒细胞浸润。肝、肾组织的脂肪染色结果表明,肝脏有脂肪蓄积,而肾脏未见有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10.
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对感染雏鸭血液、肝、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血清和肝组织中MDA含量在感染后第24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中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血清中SOD活性第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第24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提示:自由基参与了新型鸭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80只14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人工感染,感染后1、3、5、7、11、15天分别测定感染组及对照组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研究NO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NOS含量自攻毒后第3天上升,一直持续至鸡群恢复期,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血清NO含量在攻毒后第3天也开始上升,攻毒后第5、7、11天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后血清中NO含量上升趋势有所减缓。提示NO可能参与调节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人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 D H B V)的麻鸭为实验模型,用两组中药复方进行体内抗病毒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结束时,两个治疗组麻鸭的平均体重增长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01),而平均肝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01),肝系数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001);2两个治疗组麻鸭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D H B V 转阴率持续增加,实验结束时转阴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927% 与3056% 811% , P< 005);而且未出现 D H B V 转阴后又转阳现象。提示这两组中药复方不仅具有抗病毒的作用,而且药物安全、药效稳定,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试用于临床治疗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3.
鸭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HV)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急性、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许多地区频频出现DHV免疫鸭群暴发鸭肝炎的报道,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健康发展。论文就鸭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病毒基因组结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序列分析与基因分型、结构蛋白VP1、VP3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制定鸭肝炎病毒的免疫方法与免疫程序提供参考,为鸭病毒性肝炎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DHV对雏鸭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雏鸭 ,分别于 1、3、5、7天测定雏鸭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_Px)的活性 ,研究SOD和GSH_Px在鸭病毒性肝炎 (DVH)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 1天 ,肝组织匀浆中的SOD和GSH_Px活性均下隆 ;3天时弱毒株组 ( 1 78.1 9± 1 7.5 9) ,和中毒株组 ( 1 65 .73± 1 7.2 1 )肝组织中SOD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 ( 1 98.0 2± 8.64) ,强毒株组 ( 1 5 5 .1 1± 1 4.3 4)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5天时实验组肝组织中SOD和GSH_Px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武瑞  张洪友  夏成  汤海宽 《猪业科学》2004,21(11):52-53
为了深入研究酮病的发生机理,选择荷斯坦奶牛作实验动物,应用酮粉法和改良式水杨醛比色法随机检测分组,Ⅰ组为10头阳性牛、Ⅱ组为10头对照牛。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奶牛血清中的NO含量及NOS活性均显著大于阳性组。由此可知,酮病可导致奶牛血清中NO含量降低、NOS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间接ELISA检测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以氯仿去脂-滤膜过滤-浓缩层析方法纯化病毒作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检测鸡抗鸭肝炎病毒(DHV)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经交叉试验和阻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于DHV抗体检测比较有效,为鸭抗DHV血清抗体检测以及进行DHV单克隆抗体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