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进境旅客携带芒果进行检疫时,在一枚芒果上发现了25头实蝇科幼虫,化蛹后显示存在两种形态特征差异较大的蛹,其中类型I的蛹10头,类型II的蛹15头。类型I中的5个蛹成功羽化为成虫,经形态鉴定为非洲芒果实蝇。类型II的蛹未成功羽化。由于对蛹的鉴定尚有困难,分别提取了两种类型蛹的线粒体DNA,分别扩增了COI、COII、COIII基因,测序结果与Gen 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类型I蛹COI、COII、COIII基因序列分别与非洲芒果实蝇相应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以上,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同。类型II蛹COI基因序列与入侵果实蝇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100%。综上结果,类型I幼虫为非洲芒果实蝇,而类型II为入侵果实蝇。在同一枚芒果上发现两种不同的检疫性实蝇,比较少见,增加了水果检疫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芒果实蝇是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芒果等寄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报道了γ-射线对芒果实蝇的辐照效果。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和150Gyγ-射线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70Gy剂量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成虫不能羽化。通过机率值分析,获得芒果实蝇辐照处理的LD99.9968为107.10 Gy(97.09,123.08)。在0~60Gyγ-射线辐照处理下,芒果实蝇老熟幼虫虽然不能100%死亡,但其羽化百分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均随辐照处理剂量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芒果剪叶象是芒果主要害虫之一,关于该虫生活饲养技术,尚未见正式报道.一、发育周期和生活习性(一)成虫 体型较小,头和前胸桔黄色,鞘翅黄褐色,周缘黑褐色.成虫羽化后取食芒果嫩叶,雌虫交尾后在叶片中脉两旁产卵,然后将带卵的叶片从近基部处剪断掉落.  相似文献   

4.
海地出口美国的芒果,要受到美国联邦植物检疫法规的限制,因为这些芒果很可能感染西印度实蝇,Anastrepha obliqua,和加勒比实蝇,A.suspensa。植物检疫上曾使用二溴乙烷(EDB)处理水果防治实蝇类害虫,但是,美国环境保护公署宣布,从1985年12月1日起,除进口芒果外禁止在国内消费的各种水果上使用二溴乙烷。从1986年2月14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广州机场出入境检验疫局从印度旅客携带的苹果中检查发现有实蝇幼虫为害.进一步在室内培美羽化出成虫,经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植检室专家鉴定为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入侵果实蝇(Bactrocera invadents Drew et al),为我国口岸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6.
龚秀泽  陈武恒 《植物检疫》2007,21(3):139-141
截获泰国产芒果中的果核杧果象,在我国气候环境下对该虫的幼虫和蛹饲养、成虫越冬存活率及浸水死亡率等进行研究.该虫在原芒果果核内饲养的幼虫出成虫存活率为59.1%,蛹为75%;在恒温湿条件下保湿饲养的幼虫出成虫存活率为27.3%,蛹为36.3%.成虫恒温湿条件下不同材料中越冬存活率均达66%以上,常温湿条件下平均不足49%.越冬前成虫浸水10h全部死亡,常温湿条件下越冬后成虫浸水6h全部死亡,恒温恒湿条件下越冬后成虫浸水8h全部死亡.研究结果表明,泰国产的果核杧果象在我国南方环境条件中化蛹、羽化、越冬仍然存在较高的存活率,该虫可以在我国南方芒果产区定殖危害.  相似文献   

7.
云南边境境外实蝇与检疫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边境境外,诱剂监测发现实蝇害虫46种,其中果实蝇属28种,寡实蝇属6种.从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入境的蔬菜和水果中,饲养出5种实蝇害虫,其中桔小实蝇批次和数量最多,芒果、桃、辣椒等果实带虫率较高.寄主选择试验表明,成熟芒果是桔小实蝇喜食的最佳寄主.  相似文献   

8.
应用0.1%果瑞特瓜实蝇诱剂,对瓜类蔬菜实蝇进行了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0.1%果瑞特瓜实蝇诱剂对瓜类实蝇(南亚果实蝇、宽带果实蝇和瓜实蝇等)雌、雄成虫特别是对雄成虫具有较强的诱杀效果,可显著减少实蝇雌虫交配产卵为害。点喷或挂罐防治效果均显著,该诱剂适用于瓜类蔬菜无公害生产。  相似文献   

9.
橘果实蝇犤Bactroceradorsalis(Hendel)犦又称橘小实蝇、蛀果虫、针蜂,属双翅目,实蝇科,其寄主植物250种以上。在潮州市,橘果实蝇除为害柑橘等果树外,2000年首次发现为害台湾青枣,近2~3a来,又发现此虫对瓜类作物为害比较严重,对瓜类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1为害状橘果实蝇成虫主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斗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从一进境的厄瓜多尔籍华侨携带的行李中截获2只芒果,发现有实蝇为害状,经珠海局技术中心饲养羽化成虫后鉴定并经广州局梁帆研究员复核,该虫为我国植物检疫性害虫——南美按实蝇[Anastrepha fraterculus(Wiedemann)]。南美按实蝇在国内少有截获。这是珠海局首次截获该种害虫。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和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及寄主植物对其种群的适合度。在室内观察记录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在黄瓜Cucumis sativus、丝瓜Luffa aegyptiaca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 3种寄主果实上的幼虫历期、蛹历期和存活率等生长发育参数,同时测定两种实蝇成虫在3个黄瓜品种‘A38翠玉’‘台湾大黄瓜’和‘唐山秋瓜’有无果皮两种状态下的产卵量。结果表明,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幼虫取食同种果实或同种实蝇取食不同寄主果实后幼虫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取食西葫芦后,两种实蝇的蛹历期分别为12.30 d和12.77 d,均显著长于取食黄瓜和丝瓜。且南亚实蝇的羽化率为70.59%,显著高于瓜实蝇在3种寄主果实上的羽化率。不同品种黄瓜中,瓜实蝇偏向于选择‘A38翠玉’品种产卵,在果实完好和去果皮条件下日均产卵量分别达87.50粒和53.75粒,均显著高于南亚实蝇在3个黄瓜品种上的日均产卵量;南亚实蝇更偏好在去果皮的‘A38翠玉’果实上产卵,日均产卵量达44.25粒。对同一黄瓜品种,瓜实蝇在...  相似文献   

12.
番石榴实蝇3龄幼虫辐照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起源于南亚,是一种为害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极易随寄主果实人为传播。为了寻求一种对该虫高效、安全的除害处理技术,本文应用钴60(60Co)对感染番石榴实蝇的番石榴果实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阻止番石榴实蝇达到机率值9的致死剂量LD99.9968为125.54(101.23~167.52)Gy,采用113Gy处理69 118头番石榴实蝇3龄幼虫,没有成虫羽化。该剂量可以作为检疫除害处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黄世水 《植物检疫》2001,15(3):149-150
在实蝇监测中常捕获较多的实蝇成虫。供鉴定用的实蝇成虫标本和作永久性保存的实蝇成虫都以针插标本为最理想。长期浸渍的标本不仅使实蝇成虫的原色容易改变 ,虫体及翅也会变得十分柔软 ,影响对标本的鉴定和保存。要使实蝇成虫针插标本便于观察和鉴定 ,保持成虫栩栩如生的形态 ,针插前须对标本进行展翅整姿 ,这是实蝇成虫标本制作最难的地方。尤其采用蛋白等液态诱剂捕获的实蝇成虫 ,从水剂中捞上来时 ,虫翅常卷曲成一团 ,难以平展。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昆虫膜翅在湿润状态能与湿润滤纸有较强的粘合作用 ,可用以达到小型实蝇类昆虫展翅整姿的…  相似文献   

14.
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是柑桔类植物果实的重要害虫,以往对该虫的发生监测仅局限于通过果园诱集和室内外养蛹监测成虫的发生期。本研究综合应用室外养蛹、桔园系统调查、成虫诱集和蛆果解剖等技术手段,以期了解柑桔大实蝇的产卵进度、幼虫发育进度、蛆果落地进度、幼虫化蛹进度以及蛹的羽化进度。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柑桔大实蝇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末-7月初;一龄、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分别为9月中旬-10月初、10月上旬-下旬和10月中旬-11月初;受害蛆果落地盛期为10月上旬-下旬,与二龄和三龄幼虫的发生盛期吻合;室外养蛹的成虫羽化盛期为5月上旬-中旬末,但果园成虫诱集的盛期为6月中旬-下旬,较室外养蛹的成虫发生盛期推迟30 d左右,对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作者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虫态的累计发生进度均可用逻辑斯缔方程拟合,从而可计算出各虫态发生进度为16%、50%和84%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研究结果对于柑桔大实蝇的发生期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梨实蝇(Chaetodacus ferr ugineus Fabricius)是桂西水果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桂西的百色地区12个县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沙梨、芒果、桃、番石榴等果实。一般年份,这些果实的受害率在40%左右,重者可达80%以上,对水果产量造成严重的损失。过去有些地方曾用喷洒农药或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等方法进行防治,但其效果都不显著。为了减轻梨实蝇危害的损失,有些单位或果  相似文献   

16.
不育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会对某些昆虫的存活产生影响,为明确不育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昆虫的影响,以柑橘大实蝇蛹为靶标,以辐照剂量为100 Gy和110 Gy、剂量率为2 Gy/min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柑橘大实蝇雌虫和雄虫交配前期的死亡率较对照无显著提高;处理雌雄虫的第一死亡高峰与对照一致,均在成虫羽化后的1-3 d,雌虫的第二死亡高峰也与对照一致,但100Gy雄虫的第二死亡高峰比对照前移3 d,110 Gy雄虫的第二死亡高峰延迟时间较长(6 d)。100 Gy和110 Gy辐照雄虫的校正死亡率(24.53%和39.62%)显著高于辐照雌虫(7.63%和21.61%),两个不育剂量下雌虫存活能力较强。本文结果可为选择合适的柑橘大实蝇辐射不育剂量、确定辐射虫田间释放量和释放时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枸杞实蝇 Neoceratitis asiatica (Becker)属双翅目实蝇科(Trypetidae),分布于我国的宁夏、青海和新疆。其幼虫专以枸祀的果实为食。(木巳)果被害率一般为22—55%。(2)实蝇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幼虫发生在结果时期,为害最重,虫口密度最高;第二代次之;第三代最少。以蛹在土内越冬,分布在土下1—3寸处。卵产于果内嫩种子上,每果1卵,幼虫生活在果内,成熟幼虫由果柄附近钻出落地入土化蛹。成虫寿命,雌虫平均14天,雄虫5.5天。卵及幼虫21.6天,蛹18.3天,一个世代约需46.4天。(3)根据三年来防治试验:在越冬蛹羽化以前(约5月上旬),用6%r666粉剂每亩6斤土壤处理,防治初羽化的成虫有效。土面撒布666粉也有一定的效果。摘除蛆果深埋,并撒布6f6粉,亦有实际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军  万明伟 《植物检疫》2004,18(3):142-142
2003年4月,上海口岸检疫人员从韩国入境航班的旅客携带的新鲜柿子中截获多头实蝇幼虫,饲养后羽化出成虫,经鉴定为南美按实蝇Anastrepha fraterculus(Wiedemann)见封面].  相似文献   

19.
桃实蝇(Bactrocera zonata)严重危害桃、番石榴、番荔枝等经济作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明确桃实蝇各虫态的重要形态鉴定特征,并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桃实蝇的鉴定,本研究针对采自于印度旁遮普邦的桃实蝇卵、幼虫、蛹和成虫样品进行了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桃实蝇成虫整体呈红褐色,头部具一对卵圆形黑色颜面斑。翅除前缘带和臀条外几乎透明,r_(2+3)室端部具"痣状"小褐斑,延伸至r_(4+5)室端部。实蝇成虫及蛹样品的COI条形码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桃实蝇序列相似度在99.24%~100%之间;基于COI条形码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所有样品和桃实蝇聚在一个分支上。本研究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桃实蝇的准确鉴定。  相似文献   

20.
短时低温对柑橘大实蝇1~4级蛹恒温代价的弥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为我国重要的柑橘类害虫。为了解短时低温对柑橘大实蝇1~4级蛹恒高温代价的弥补效应,以25℃恒高温为基础,研究了相对低温10、15、20℃短时(2、4、8h)变温处理柑橘大实蝇1~4级蛹后其成虫羽化情况。相对于恒温25℃,经15℃和20℃短时(2~8h)变温处理1级蛹后成虫羽化增长率为14%~47%,经10℃和15℃短时(2、4、8h)变温和20℃短时(4h)变温处理2~3级蛹后成虫羽化增长率为2%~45%,经10、15℃和20℃短时(2、4、8h)变温处理4级蛹后成虫羽化增长率为28%~46%,均表现为正增长,产生了恒温代价弥补正效应。4级蛹经10、15、20℃变温处理2h和8h,对其恒温代价弥补正效应均较2~3级蛹的大。总之,特定时长低温对特定蛹级产生恒温弥补正效应,不同蛹级间效应有差异。本研究结果为室内柑橘大实蝇保存,及春季快速回暖或田间倒春寒情况下柑橘大实蝇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