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方磺胺甲噁唑在鲫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下简称药动学)特征,为制定其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质量为(68.18±14.68) g/尾的鲫鱼以500 mg/kg的剂量单次口灌复方磺胺甲噁唑粉(100 g含磺胺甲噁唑(SMZ)8.33 g、甲氧苄啶(TMP) 1.67 g)混悬液,并分别于给药后0.25,0.5,0.75,1,1.5,2,4,6,8,12,24,36,48,72 h采集鲫鱼血浆、肌肉、肝和肾4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HPLC-UV)对样品进行检测,通过3p97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甲氧苄啶在鲫鱼血浆、肌肉和肾中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在肝中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磺胺甲噁唑在鲫鱼血浆、肌肉、肝和肾中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结论】药物的2种主要成分在健康鲫鱼体内吸收较完全,分布广泛,甲氧苄啶较磺胺甲噁唑吸收快、消除慢。  相似文献   

2.
生理药动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机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向,将各器官或组织相互联结起来而建立的整体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兽药在动物可食性组织的残留消除规律,并可预测休药期。就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配伍的丹参-红花药对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丹参-红花配比(质量比)为3∶1、2∶1和1∶1的药液(以生药计药物的质量浓度为0.6g/mL)。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丹参-红花3∶1、2∶1、1∶1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mg/kg和冰水浴复制急性血瘀证模型,然后禁食,自由饮水,12h后采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确定造模成功后,对丹参-红花3∶1、2∶1、1∶1组大鼠灌服给药3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9mL/(kg·d),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灌服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8d。于第8天给药后的30min,麻醉大鼠,取血,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最大下降速率、ST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极显著升高,表明急性血瘀证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丹参-红花不同比例配伍均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并可抑制缺血导致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最大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的降低及左室舒张末期压力、ST段的升高,其中以丹参-红花3∶1配伍效果最好。【结论】丹参-红花药对以3∶1配伍对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乙酰甲喹在健康和肝功能损害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将12只家兔随机均分为2组,一组为健康对照组,另一组于试验前以0.4 mL/kg剂量皮下分点注射四氯化碳,以复制肝功能损害病理模型。24 h后,对2组家兔以20 mg/kg的剂量耳缘静脉快速注射乙酰甲喹20mg/kg,6 h内不同时间心脏采血8次,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甲喹血药浓度,用残数法逐只家兔拟合药-时曲线,以方差分析优选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一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健康=25.564 2 e-0.371 6t,C肝损=24.308 9 e-0.144t。与健康组家兔相比,肝功能损害组家兔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变化:半衰期t1/2延长166.49%,消除速率常数kel减小61.25%,体清除率CLB减小54.95%,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大155.87%。【结论】家兔肝功能损害后,乙酰甲喹在其体内的消除过程显著减慢,因此在肝脏损害时应相应减小乙酰甲喹的给药剂量或增大给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截短侧耳素衍生物BC-7013在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6周龄健康白羽肉鸡20只随机分为2组,雌雄各半,分别进行单剂量静脉注射(简称静注,2.5 mg·kg-1)和单剂量口服(15 mg·kg-1)截短侧耳素衍生物BC-7013.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内标法定量测定血浆中衍生物BC-7013的浓度,采用Win Nonlin 5.2药动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和结论】鸡静注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为:t1/2β=(1.37±0.14)h,Vd=(1.87±0.25)L·kg-1,AUC(0→∞)=(2.83±0.56)μg·m L-1·h,CL=(1.14±0.28)L·h-1·kg-1;鸡口服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为:tmax=(1.94±0.26)h,Cmax=(126.18±6.54)ng·m L-1,AUC(0→∞)=(1.38±0.21)μg·m L-1·h,MRT=(9.49±0.57)h,F=(10.37±1.48)%.截短侧耳素衍生物BC-7013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表现为:静注给药后分布广,消除快;口服给药后吸收较快但不完全,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泰拉霉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并比较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拉霉素注射液和瑞可新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30头健康猪,随机分为3组,进行单次给药剂量(2.5mg?kg-1)静注、肌注泰拉霉素注射液和肌注瑞可新注射液,前腔静脉采血,HPLC-ESI-MS/MS法检测猪血浆中泰拉霉素的浓度,罗红霉素做内标。采用药动学软件 WinnonlinTM 的非房室模型分析方法,计算出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非房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后,血浆清除率为158.3mL?kg-1?h-1,稳态表观分布容积为14.9L?kg-1,消除半衰期为65.8h。肌注泰拉霉素注射液(河南惠中)和肌注瑞可新注射液(美国辉瑞)后,吸收迅速,注射给药后15min,血药浓度达峰值,Cmax 分别为839.22ng?mL-1、746.31ng?mL-1。血浆中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70.3h和65.1h;采用统计分析软件Excel 2003和SPSS 16.0分析各项药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者药动学特征相似。与瑞可新注射液(美国辉瑞)相比,国产的泰拉霉素注射液,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7%,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12%,说明肌注给药吸收较完全,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高。【结论】泰拉霉素肌注后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达峰迅速,消除较慢,与肌注瑞可新注射液(辉瑞)药动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生理发育时间(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time,PDT)的番茄果实发育期模型,为番茄果实发育期的准确预测提供支持。【方法】以番茄品种‘金棚1号’为材料,选择3个农家土夯日光温室作为试验设施,将环境温度和光照对番茄果实发育期的影响进行量化,采用正弦三段线性函数建立番茄果实发育期模型,并与基于有效积温建立的发育期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番茄果实发育期模型能准确预测番茄果实的发育期,番茄第1至第5序果实完成生理期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依次分别为25,27,28,25,22d,其模拟值与观测值分别仅差2,3,1,2,1d,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基于有效积温的发育模型。【结论】在模拟因子相同的条件下,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发育模型较基于有效积温的发育期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番茄果实的发育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球虫药盐酸氯苯胍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方法】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公母各半,分为2组,一组以2.00 mg·kg~(-1)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另一组以100.00 mg·kg~(-1)单次内服给药,通过耳部静脉采血,并用HPLC-UV法检测血浆中的盐酸氯苯胍浓度。使用WinnonlinTM药动学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 16.0软件得到药时曲线图。【结果】兔静脉注射盐酸氯苯胍(2.00mg·kg~(-1))后,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72μg·h·m L~(-1),血浆清除率为1.17 L·h~(-1)·kg~(-1),表观分布容积为2.87L·kg~(-1),消除半衰期为1.72 h;内服盐酸氯苯胍(100.00 mg·kg~(-1))后,药-时曲线下面积为6.33μg·h·m L~(-1),消除半衰期为8.94 h。盐酸氯苯胍2种给药方式的药动学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内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较低,仅为7.36%。【结论】盐酸氯苯胍静脉注射给药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大,药物在兔组织中分布广泛,并且消除迅速;内服盐酸氯苯胍后,药物经肠道吸收的量较少,体内药物残留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氯氰碘柳胺缓释剂,比较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的药动学过程,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蓖麻油、单硬脂酸铝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制备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将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分别以5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家兔,于注射后不同时间(0.5,1,3,5,7,10,17,24,31,38,45,52,59,66,73,80d)采血,测定血药浓度,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缓释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比注射液延长了2.513d,吸收半衰期比注射液有明显的延长,消除半衰期比注射液延长了9.918d。【结论】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相比,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Gen)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小剂量链尿左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Ⅱ型糖尿病大鼠分成6个组,分别为Ⅱ型糖尿病模型组,Gen高、中、低剂量治疗组(Gen用量分别为30,18,9 mg/(kg.d))、Tween-80对照组及饮食调整组(Gen 30 mg/(kg.d)),另取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给药6周后采血测定所有试验大鼠的糖耐量、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结果】Gen能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耐量,明显降低TC、TG、LDL-C、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升高HDL-C及HDL-C/LDL-C比值。【结论】染料木素可有效纠正Ⅱ型糖尿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肝脏和肌肉组织在糖代谢过程中的中转作用和糖耐量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房炎奶牛单剂量乳房灌注1%恩诺沙星(50 ml/头)后乳中药物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乳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浓度,用统计矩原理处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在给药区恩诺沙星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均于给药后2h左右乳中浓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3.16±3.10)μg?ml-1和(2.79±0.94)μg?ml-1,然后逐渐下降;12 h后检测不到恩诺沙星,24 h已检测不到环丙沙星。对于非给药区,恩诺沙星给药后1h左右乳中浓度达到最高值(0.19±0.02)μg?ml-1,然后逐渐下降;6 h后检测不到恩诺沙星,而代谢产物环丙沙星于给药后4 h乳药浓度可达最高峰(0.51±0.07)μg?ml-1,24 h已检测不到乳药浓度。给药区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消除半衰期较恩诺沙星长,平均为(1.67±0.20)h,平均滞留时间(MRT)亦长。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临床休药期不少于3 d。【结论】恩诺沙星吸收较迅速 ,代谢较快、清除较快 ,表明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在乳中不会形成残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绒毡层变化、孢粉素累积与RAFTIN1表达间的关系,为揭示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质核互作遗传型雄性不育系,正常可育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石蜡切片、细胞荧光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绒毡层的形态变化、孢粉素的累积及RAFTIN1的表达。【结果】单核期生理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提前降解,分泌孢粉素的含量降低,RAFTIN1提前高表达,使大量孢粉素转运至花粉壁层;二核期和三核期,生理型不育系绒毡层完全退化,停止分泌孢粉素,RAFTIN1呈现明显的下调表达模式。【结论】杀雄剂SQ-1诱导的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其败育机理与绒毡层的提前降解和定向转运孢粉素的RAFTIN1表达高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调环酸钙原药的急性毒性,为安全使用调环酸钙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现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规定的方法,以SD大鼠为对象,采用一次最大剂量法,对调环酸钙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调环酸钙原药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000mg/kg·BW,经皮LD50〉2000mg/kg·BW。【结论】调环酸钙对大鼠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性,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养殖场分离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从养殖场动物、环境和饲养员分离的大肠杆菌的gyrA 和parC 基因突变特征。【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gyrA 和parC 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扩增的片段长度分别为525 bp和487 bp,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在63株突变株中,在GyrA 亚基发生的氨基酸替代有Ser83→Leu(62株)和Asp87→Asn(52株)、Asp87→Tyr(2株)、Asp87→His(2株);ParC 亚基的氨基酸替代有Ser80→Ile(47株)、Ser80→Arg(2株)和Glu84→Val(3株)、Glu84→Lys(4株)、Glu84→Gly(5株)、Glu84→Ala(1株)。环丙沙星对菌株的MIC小于0.125μg·ml-1时,GyrA和ParC亚基均没有任何变异;环丙沙星的MIC为0.125~0.25 μg·ml-1时,GyrA亚基出现单一氨基酸替代;环丙沙星的MIC为0.5~32μg·ml-1时,出现GyrA 83位和87位双替代或者GyrA83和ParC80位双替代;环丙沙星的MIC为4~128μg·ml-1,发生GyrA 双替代和ParC单替代;环丙沙星的MIC在16~128μg·ml-1,发生GyrA双替代和ParC 双替代。【结论】不同来源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GyrA和ParC具有多种氨基酸替代类型,而且GyrA和ParC突变位点的数量与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调环酸钙原药的急性毒性,为安全使用调环酸钙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照我国现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 15670-1995)规定的方法,以SD大鼠为对象,采用一次最大剂量法,对调环酸钙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结果】调环酸钙原药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5000 mg/kg·BW,经皮LD50>2000 mg/kg·BW。【结论】调环酸钙对大鼠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性,符合绿色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动态知识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试图建立一种具有时空动态性的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知识模型。【方法】运用知识工程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 通过定量计算玉米品种特征值与生态环境因子和生产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建立了玉米适宜品种选择动态知识模型。依据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最佳季节同步原理,建立了玉米适宜播期确定知识模型。【结果】模型验证利用北京、济南、沈阳等不同生态点常年气象资料以及8个不同品种数据资料,对所建品种选择知识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河北滦平、山东济南、辽宁沈阳3个不同地区的气象资料和农大108品种资料对播期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病分离的E.coli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猪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7种毒力相关基因,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超过一半的菌株含有astA,Stx2e和eaeA基因,且毒力基因组合Stx2e+astA和Stx2e+eaeA较为流行。定型菌株53株,分别属于1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O8型菌株中,所有均携带astA基因,多数耐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但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敏感;而O64型菌株中,多数携带astA和Stx2e基因,所有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耐药,但对多黏菌素E和卡那霉素敏感。【结论】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两种血清型菌株拥有相似的毒力基因谱和耐药表型,但有不同的敏感表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实地测定的荒漠植物高光谱和含水率,建立其含水率预测模型,为遥感生态监测和荒漠生境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实地测定了17种荒漠植物光谱反射率,使用烘干法测定其含水率,对荒漠植物的含水率和反射光谱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05-1534 nn波段是荒漠植物含水率的敏感波段.引人吸收深度为参量,分别以978-1030,1405-1534 mn波段水分吸收深度建立荒漠植物含水率线性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R2=0.696和R2=0.928.根据模型计算荒漠植物含水率与真值的误差分别在-16.84;-12.01;和-1.86;-2.84;,[结论]以1405-1534 nm波段水分吸收深度建立荒漠植物含水率线性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的反映荒漠植物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生菌L. casei Zhang(2.0×1010 CFU/d、2.0×109 CFU/d和2.0×108 CFU/d)及其发酵乳饮料(2.0×108 CFU/mL/d)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脏脂质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高脂血症,采用相应试剂盒测定肝脏总胆固醇水平(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粪便总胆汁酸水平与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与ApoB水平。【结果】益生菌各剂量组和发酵饮料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肝脏总胆固醇水平(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 或P<0.01)。各试验组均可显著增加高血脂大鼠粪便总胆汁酸水平和血清载脂蛋白ApoAⅠ水平以及显著降低血清载脂蛋白ApoB水平(P<0.01),但对粪便胆固醇水平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益生菌L. casei Zhang主要通过增加总胆汁酸的排出和调节载脂蛋白水平来改善高血脂大鼠肝脏脂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烟草地上部植株三维重构与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烟草的数字化与可视化。【方法】本文采用模板技术对烟草植株进行三维重构,首先通过三维数字化仪对烟草器官进行测量和形态特征提取,然后基于形态结构特征分别建立了烟草叶片、花朵、果实和茎节等器官的参数化几何模型,保存为模板文件,最后调用相应的模板文件,结合图形变换方法拼接成完整植株几何模型。【结果】利用本文方法可方便构造烟草各主要时期的三维模型。【结论】所建立的烟草植株几何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感,为其三维形态交互设计和可视化模拟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