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平县棉区主要集中在乐安河两岸,属赣北棉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17.1℃,降雨量丰富,日照充足,土壤为平原冲积砂壤土,耕作性能好,非常有利于棉花生长。从1951年起,大力推广种植棉花,棉花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历年植棉面积为4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乐平县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完成棉花生产计划的同时,发挥地方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了种植结构,增加棉田复种指数,大力推广棉田间作套种。棉田间套作物在乐平甚为盛行,历年全县间套作物面积都在2万亩以上,占全县棉田面积的50%。皮棉单产也由以前的不足30 kg 增加  相似文献   

2.
南疆是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主要棉区。1988年植棉374万亩,总产皮棉19万吨。发展南疆棉花生产,对繁荣南疆经济,促进新疆轻纺工业的发展和出口创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南疆棉花生产的优势1、气候条件适宜。南疆棉田分布在北  相似文献   

3.
稳定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目前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生产形势,并通过对棉区农民植棉意向的调研,结合作者从事棉花生产技术推广的体会,以江西赣北植棉区为例,管中窥豹地总结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和特点,并从推行棉田耕作机械化、因地制宜发展棉田多熟制、突出重点主攻棉花超高产和扶持建设标准棉田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稳定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技术举措。旨在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重要棉区之一,常年种植棉花700~800万亩,占河北省棉田面积近60%,其中生育期间不能灌溉的旱地棉田达70%。近年这部分棉田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但年度间差异很大,稳产性较低,单产在50公斤皮棉上下徘徊。提高旱地棉花的单产对整个棉区的棉花产量有巨大的意义。几年来我们对旱地棉花的栽培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山东省的啤酒工业发展很快。但啤酒大麦的发展不快不稳,至今全省绝大部分原料大麦仍靠进口和外调。其主要原因是大麦价格低而不稳,质量要求高,销售难,综合经济效益不及小麦,为解决这一矛盾,促进啤酒大麦的迅速发展,1990年我们采取啤酒大麦/西瓜/棉花,一年三收的套种方式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种作物合计亩纯效益超过千元以上,这样既不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又能提高啤酒大麦质量。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增收大麦。为啤酒大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一、试验处理和方法:试验设三个处理: 1、啤酒大麦/复膜西瓜/棉花 2、啤酒大麦/直播西瓜/棉花 3、啤酒大麦/棉花(CK) 试验采取大区对比,不设重复,试验面积约1.6亩,其中复膜西瓜0.96亩,直播西瓜0.6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棉田主要分布在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赣中与赣北,常年种植120万亩左右,赣北棉区占5.0%。土壤类型主要是马肝土和潮土。赣中棉区主要是红壤及河流冲积土。80年代全省棉花年平均总产53064.9t,单产44.4kg。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棉区耕作制度改革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棉田面积5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耕地面积7.4%,近年来总产300万担以上。发展我省棉花生产还有较大潜力。一、我省棉区的自然条件我省棉花分布在淮北平原,江淮丘陵,沿江圩区三个农业地域,自然条件兼有长  相似文献   

8.
冀中南(河北省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和石家庄等市)地处黄河流域棉区,常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0万hm2左右,总产45万t左右。棉花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广大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经多年来深入棉区调查了解和生产经验,总结概括出了该地区在种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棉田连作目前棉田大部分为重茬地,有的地块种植年限在20年以上,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病残体,致使近几年枯黄萎病连年发生,同时,多年重茬也造成了棉田特定养分的缺乏,从而导致棉花生长不良,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不足会使棉花发生缺素症。所以,必须实…  相似文献   

9.
解决两熟制棉花晚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棉两熟的耕作制度在南方棉区已经普及,近年在北方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前争取粮棉双丰收,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发展棉花生产的主要途径。仅冀、鲁、豫三省麦棉两熟面积接近2000万亩,占棉田面积的40%以上,其中河南省发展最快,已超过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棉花生产形势及发展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生产形势1 999年以来 ,各棉区遵照国发 (1 998) 4 2号文件精神 ,认真贯彻“适应市场 ,优化结构 ,提高品质 ,增加效益”的方针 ,大力调整棉田布局 ,减少播种面积 ,强化科技兴棉 ,预计棉花总量当年产需平衡 ,基本达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1 .1 棉田布局优化 ,面积减少。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由“九五”规划每年新增 6 .6万公顷 ,调整为保持在 1 998年的规模上 ;黄河流域压缩了低产分散的棉田 93万公顷 ;长江流域棉区扩大玉米、蔬菜种植 ,减少棉田 40万公顷。各地情况汇总 ,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 387万公顷 ,同比减少 5 30万公顷 ,基本…  相似文献   

11.
黄淮海棉区棉花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棉田面积大,植棉集中程度高,棉花产量多,棉花商品率高。本文重点论述黄淮海棉区棉花种植区域演变,棉花生产布局调整和种植制度的变化及其当前棉花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镇江市为新开发棉区,棉田面积26万亩,其中平原棉区占27%,沿江棉区占23%,丘陵棉区占50%。三个不同棉区由于受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年际间棉花产量结构亦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近几年生态条件与棉花产量形成的分析,探讨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3.
江西原来是个零星产棉的缺棉省。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棉花生产有很大发展。即使因为1954年特大水灾和大跃进后几年中“左”的错误曾经有过两次大的降落,但在“文革”前的十七年中,棉花增产幅度一直居于全国各产棉省的前列。1957年全省棉田即达107万亩,总产量51.6万担。1965年棉田达164万亩,总产量达106万担,比1957年又翻了一番,比1949年增长了三十多倍。棉花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我省纺织工业的发展。但是,十年动乱,我省棉花生产遭受严重挫折,1971年总产曾倒退到42.7万担,单产降至29斤;1978年也只有69.6万担,单产40.6斤,成为南方棉区单产最低的省。其中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立华 《江西棉花》2002,24(6):14-16
本文简述了我国主产棉区棉田种植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分析了棉田立体种植后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即抗虫棉的高抗虫性,为减少棉田用药,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了条件,抗虫杂交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应用,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啤酒大麦在东台市冬作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常年种植面积50—60万亩,占夏粮面积的50%以上;并为棉花生产提供了早茬。八十年代以来,啤酒大麦纹枯病逐年加重,坚黑穗病、条纹病、白粉病、网  相似文献   

16.
沿海棉区杂交棉的生产优势和高产优势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沿海棉区区划的棉田近几年在15万公顷左右,多年来种植的棉花品种为中熟陆地常规抗病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试种杂交棉,但发展不快,至1999年推广面积仅有0.9万公顷,占沿海棉区棉田的不足10%.2000年以来迅速扩大,当年杂交棉1. 63万公顷,占该区棉田的16%,2002年猛增到6.5万公顷,占该区棉田的65%,预计2003年基本普及.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棉区,也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海岛棉)生产基地,现有棉田面积530余万商,其中长绒棉60万亩。计划全疆棉田面积发展到800万亩(其中长绒棉120万亩),通过努力,也有可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韩昌友  斐文功 《中国棉花》2000,27(10):44-45
近年来 ,我国棉花市场出现供大于求 ,棉花价格逐年走低 ,棉农植棉效益随之逐年下降。据荆州市抽样调查 ,1 997年每公顷棉花纯收入 1 .30万元 ,1 998年为 32 4 0元 ,1 999年只有 2 1 60元。棉产区经济因此而停滞不前 ,棉花由财富变成“包袱”。单靠种棉花实现棉农增收、推动棉区经济发展 ,其难度越来越大 ,亟需调整棉田种植结构 ,拓展新的增收门路。本文就如何调整棉田种植结构谈谈自己的看法。1 棉花生产水平及棉田种植结构现状荆州市地处长江两岸、江汉平原腹地 ,气候温和 ,雨量丰富 ,光照充足 ,大多数棉田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既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植棉150万亩左右,棉田多分布在红壤丘陵和沿江及波阳湖洲地,种植制度较为复杂,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发展棉花生产、立足抗灾持续增产的有效措施。根据多年来的调查研究,本棉区的耕作改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我县属于丘陵岗地棉区,条件较差。近5年来,由于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推广棉花科研成果,促进了棉花生产。全县棉田而积由8万亩增至15万亩(占耕地而积23%),平均亩产皮棉103.1斤,比前5年提高61.9%。5年来主要抓了两项科研成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