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约化奶牛场泌乳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牛群品种改良(DHI)和奶牛精细饲养提供系统和完整的产乳数据。【方法】本研究采用Visual Basic 6.0、Access数据库、水晶报表等软件开发技术,结合成母牛的泌乳特性和原奶的质量和卫生检测指标,设计了关系型数据表,开发了集约化奶牛场产乳过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结果】系统提供的对源数据的录入具有智能性,能对不同性质、不同胎次的个体和群体进行指定时间段上产奶数据的多种统计、分析与图形化处理,能动态产生重要的派生数据如成母牛头天数、成母牛日均产、泌乳牛头天数、泌乳牛日均产等,实现了牛群产乳数据多层面的数据挖掘。【结论】通过系统分析和软件开发技术,在全面实现集约化奶牛场产乳环节的数字化管理 基础上,并与奶牛的营养需要预测与日粮供给相结合,为按个体或群体实施奶牛的精细饲养和品种改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新疆褐牛乳中体细胞数(SCC)与产奶性状的非遗传因素,为有效指导并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协方差分析模型,利用SAS 9.2软件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月及两两间互作效应等非遗传因素对262头新疆褐牛SCC与产奶性状的影响,并阐述各性状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Excel 2 013对新疆褐牛1 510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邻两月SCC差值等级划分方法,绘制了不同牛场SCC变化趋势及其与产奶性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场和胎次对新疆褐牛SCC及产奶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月效应对产奶量和乳中SCC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场、胎次、泌乳月两两间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SCC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场和胎次互作效应对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场和泌乳月互作对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质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乳糖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月互作效应对新疆褐牛各产奶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新疆褐牛乳中SCC增加,乳中干物质含量增加,而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下降;绘制泌乳期SCC差值与产奶量和乳糖率变化曲线发现,随着SCC差值升高,产奶量及乳糖率均降低,表明使用SCC差值等级法能够有效评价奶牛产奶量变化并及时判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趋势。通过比较新疆褐牛两个牛场的产奶量、乳成分以及SCC控制情况,发现二号牛场各性状均优于一号牛场,其产奶量较高、SCC较低,且不同胎次水平的乳脂率、乳糖率及乳中干物质均较高,体现较好的生产管理水平。【结论】针对新疆褐牛非遗传因素的研究表明,为有效提高和改善该乳肉兼用牛品种的产奶性能和奶品质,应着力改善牛场管理水平、优化环境卫生及规范挤奶设备等;一号牛场应加强生产管理水平和DHI监测记录,通过控制新疆褐牛SCC来降低和避免泌乳牛的乳房炎隐患。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奶牛场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规模化奶牛场生产过程数据网络整合与智能分析共享平台,以满足规模化奶牛场数字化管理水平,提高繁育效率及遗传进展。【方法】基于奶牛从发情、配种、孕检、妊娠、产犊、泌乳、干奶到下一个繁殖周期的生产管理流程,将奶牛划分为犊牛、青年牛、育肥牛、泌乳牛、干奶牛5种类型,在设计采集生产母牛及公牛基本信息及数据标准规范后,采用Microsoft.Net框架、SQL Server 2008网络数据库及FusionCharts网络绘图等技术,研究构建规模化奶牛场繁殖、泌乳及健康等数据管理及智能分析平台。【结果】平台一级子系统包括系统维护、牛只管理、繁殖管理、产乳管理、饲养管理、健康管理、统计分析及场内管理。在8大子系统上总共实现的功能模块多达96项。其中,系统维护6项,牛只管理10项,繁殖管理13项,含DHI数据的产乳管理14项,饲料管理4项,健康管理10项,统计分析18项以及场内管理21项。平台主要实现了对奶牛繁殖与泌乳生产核心数据的网络远程数字化管理,主要包括公、母牛个体繁殖状态的全程记录、不同胎次的泌乳数据的记录、牛只资料卡等在线动态分析、各类基础数据的排序与输出等。在数据挖掘分析上,可在线计算平均胎间距、泌乳牛胎次结构、高低产母牛数量、系谱跟踪及近交系数等。在生产提示功能设计上,可处理的项目包括发情配种、初检复检、产犊泌乳、干奶、催乳、淘汰及犊牛断奶等各类将发生的生产事件,而且可对大部分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可视化图形渲染处理,如胎次产量分布图、年度产奶比较图、二叉树谱系图及泌乳曲线图等。【结论】对生产过程基本数据的分析与数据挖掘,提升了基础数据的利用价值,更有利于奶牛场管理者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目前世界上最科学、最有效的奶牛生产管理工具。纵观20世纪后半叶全球奶业发展实践经验证明,奶牛群体改良和牧场生产效益提高,60%归功于DHI的推广应用。然而,由于我国奶业发展起步晚、地区发展不均衡、牧场规模差异大等原因,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2013年我国奶牛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比例不足8%。针对我国在推行DHI工作中的困境,从建立完善的第三方DHI运行体系、全面精准的DHI数据积累和深度挖掘、建立细致实干的DHI数据解读与牧场管理推广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DHI工作各环节的衔接等方面,对奶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DHI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从加强对DHI工作的重视程度与顶层设计、出台一揽子政策、建立DHI测定第三方实验室体系、改革现行原料乳定价机制、设立"DHI牵牛工程专项基金"、推进宏量DHI数据的挖掘与共享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不同养殖模式及存栏规模牛场奶牛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86家奶牛群体改良(DHI)参测牛场的生产性能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法探究了养殖模式(规模化牧场和小区)及饲养规模对牛只生产性能是否存在影响,同时比较了近年来不同规模奶牛场生产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山东省DHI参测奶牛场以规模化牧场为主,牧场的存栏规模以300~600头最多,其次为300头以下、600~1000头、1000头以上。不同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牛场之间在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牧场养殖模式下牛群平均胎次、生奶产量和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小区模式;不同养殖规模牛场生产性能比较显示,日产奶量、校正奶量和305天奶量均以300头以下牛场为最高(P<0.05),乳脂率以1000头以上牛场为最高(P<0.05),乳蛋白率以600~1000头存栏规模的牛场最高(P<0.05)。从近7年校正奶量变化情况看,存栏600~1000头的奶牛场校正奶量上升趋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优化奶牛养殖管理模式,而且为奶牛的精细化养殖提供有力手段,为提高奶牛年产奶量以及整个奶牛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奶牛养殖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奶牛场生产环境监测、奶牛生理监测、奶牛精细饲喂、溯源信息采集4个方面,为奶牛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将会应用到奶牛养殖的各个环节,基于物联网的科学饲喂、实时监测以及智能管理将是未来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它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奶量校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安市草滩农场第四奶牛场1994~2005年178头中国黑白花奶牛不同胎次、不同产奶月龄、不同泌乳天数和不同产犊月份的产奶量测定结果为材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产奶量对胎次、年龄、泌乳天数、产犊月份等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对其显著性进行了检验,根据这4个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以第三胎、41月龄、305d、1月份估计产奶量为标准,计算了产奶量的校正系数,制定出该场的产奶量校正系数表,并对由奶牛产奶量不同影响因素构建的产奶量校正系数表进行了产奶量校正的实际应用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度高,所得的4类校正系数表准确、可靠,对该奶牛场育种工作的开展及生产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产奶性状和长寿性状均是奶牛育种中的重要性状。近年来奶牛选育中追求高产,在产奶量不断提高的同时,长寿性却呈下降趋势。随着平衡育种理念的发展,各奶业发达国家陆续将长寿性状纳入其奶牛综合选择指数。为此,探究产奶量和奶牛长寿性间的关系,为新疆地区制定中国荷斯坦奶牛综合选择指数,实现平衡育种和奶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收集新疆地区3个规模化牛场1997—2020年间的各项生产记录,计算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共计获得7 206条奶牛长寿性记录和15 218条头胎305 d产奶量记录。收集个体三代系谱信息共计18 183条,其中包括903头公牛以及20 883头母牛。首先利用SAS 9.2软件的GLM过程分析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和初产月龄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影响,计算出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再利用SPSS 19.0 软件计算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Pearson相关系数。其次利用DMU软件中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新疆地区荷斯坦奶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方差、表型方差、协方差,计算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最后利用动物模型 BLUP 法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进行育种值的估计,并绘制遗传趋势图。【结果】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在群天数1 754.7 d,平均生产寿命937.33 d,头胎305 d产奶量平均为9 362.94 kg。GLM程序分析显示不同场、出生年份、出生季节以及初产月龄效应对在群天数、生产寿命以及头胎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11(0.03)、0.11(0.03)和0.33(0.03)。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之间遗传和表型相关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9和0.98;305 d产奶量与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表型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79和0.077,而遗传相关则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8和-0.20。对新疆地区中国荷斯坦在群天数、生产寿命和头胎305 d产奶量遗传趋势图绘制可知,在群天数和生产寿命,均随着参测牛头数增加育种值变化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荷斯坦牛的头胎305 d产奶量同样随着参测牛头数的增加,育种值变化较大,但是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因此在对产奶量进行选育提高同时,应当兼顾长寿性,避免随着产奶量的提高,导致奶牛长寿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奶牛繁殖效率。【方法】采用Visual Basic .NET 2005、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等技术,结合奶牛繁殖关键环节及观测指标,构建基于C/S架构的繁殖奶牛信息管理系统。【结果】开发的奶牛繁殖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数据记录、维护、统计汇总以及智能提醒等功能,可对由发情到分娩、断奶及干奶等环节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通过系统的计算将处于某一生产阶段的牛只列表自动提醒给用户,通过对主要繁殖指标的统计,用户可对繁殖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奶牛繁殖决策支持系统可为奶牛养殖场提供数字化管理技术支持,对提升奶牛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发了一个基于C#、VB.NET和JavaScript编程语言,以SQL2005为数据库,Windows2003为服务器平台的奶牛场健康养殖网络管理系统,包括牛群管理、产奶管理、牛群繁殖、饲养与饲料、疾病与防疫、统计分析、场内管理和系统维护共八大模块。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包被型缓释尿素对高产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选用50头泌乳中后期、产奶量42.37kg·d^-1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25头牛。在饲喂同一饲粮的基础上,对照组饲喂豆粕500g·d^-1,试验组饲喂缓释尿素100g·d^-1。试验共计45d,预试期3d,正试期42d。结果表明,缓释尿素试验组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2.79kg·d^-1,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缓释尿素组对乳蛋白、乳脂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缓释尿素可替代豆粕所提供奶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氮源,并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奶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奶性能的作用,对2015年7—8月北京地区7个牛场的泌乳奶牛进行了性情和体况评分并测量其直肠温度,收集牛场7—8月份的DHI报告,利用固定模型分析性情评分的影响因素以及性情对校正奶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胎效应对于性情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牛场因为管理奶牛方式不同,造成奶牛性情的差异;胎次对于奶牛性情有较大的影响,头胎牛性情敏感的比例趋向更高;同时发现,上午奶牛直肠温度对性情有显著影响(P0.05),上午直肠温度越高,奶牛性情温顺的概率较高;性情对校正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性情较温顺的牛有产奶量较高的趋势;性情对体细胞评分没有显著性影响,该模型中的场胎效应与性情的互作显著(P0.05)。因此,可通过性情评分评估牛场管理的科学合理程度,牛场管理应更加重视奶牛福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泌乳奶牛牛群的管理、营养调控、保证生鲜乳质量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江苏某奶牛场荷斯坦泌乳初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中国荷斯坦奶牛群在不同泌乳月、胎次和产奶量等条件下乳成分及各成分间相关性.[结果]该牛场中国荷斯坦牛在乳泌初期泌乳月份对乳中常规乳成分及酸度具有显著影响.产奶量对泌乳初期乳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泌乳早期乳中常规营养成分及滴定酸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乳脂肪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非脂乳固体与密度、冰点以及乳蛋白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奶牛生产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方寒区奶牛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北方;寒区奶牛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我们受农业部和农场总局委托,“八五”期间在8511农场,香坊农场,852农场,850和克山农场奶牛群,根据北方寒区特点,在奶牛选种,后备牛的培育,饲养管理,饲料选择和调制,配种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于2019年7月—8月对北京地区2个牛场1 100头泌乳牛进行了挤奶性情评分和主观性情评分的收集,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奶牛各性情评分的影响因素,利用GLM过程分析各性情评分对日产奶量和体细胞评分的影响,此外,通过计算秩相关系数检验不同性情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踏步速率评分与踢腿速率评分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但其相关系数较小(r=0.208 7),主观性情评分与2种挤奶性情评分均无显著相关(P0.05);2个牛场之间的性情评分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性情评分方法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对于踏步速率评分,3胎以上荷斯坦牛性情较温顺;对于踢腿速率评分,泌乳天数为306~500d的荷斯坦牛性情较暴躁;对于主观性情评分,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荷斯坦牛的性情更加温顺;踢腿速率评分对日产奶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且踢腿速率评分为2分的荷斯坦牛日产奶量最高,即性情适中的奶牛具有更高的日产奶量;2种奶牛性情评分对体细胞评分均无显著影响。综上,奶牛各性情评分间相关性较低,不同性情评分反映了奶牛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性情表现。奶牛挤奶性情与产奶量相关,因此改进挤奶性情有助于提高牛场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本研究为将性情评分纳入中国奶牛选择指数,早日实现奶牛平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氢醌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泌乳量、胎次、泌乳月相近的 18头黑白花奶牛分为 3组 ,分别饲以精料补充料Ⅰ ,Ⅱ ,Ⅲ。精料补充料I含有11%的豆饼 ,在等能等氮分别添加 0 .l%和 0 .0 2 %氢醌 (脲酶抑制剂 )的前提下 ,用尿素取代精料补充料I中全部豆饼构成精料补充料Ⅱ和Ⅲ。结果表明 :3组试牛泌乳量、乳脂率、血液尿素氮、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差异均不显著(P >0 .0 5 ) ,但Ⅰ组试牛日增重和体增重校正标准乳有提高趋势 ,而Ⅱ ,Ⅲ组试牛泌乳量有上升趋势。因此 ,在奶牛饲养中适当应用氢醌尿素对泌乳量无负效应 ,而且可节约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估计呼图壁种牛场荷斯坦头胎305 d产奶量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为该场选留核心母牛群,建立遗传评估体系以及评价种公牛的优劣。为合理的组织奶牛生产和提高选种准确率及改良效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供参考。【方法】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1426头荷斯坦奶牛头胎305 d产奶量及系谱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场、产犊年份、产犊月份、初产月龄等4种因素对产奶量的影响,研究305 d产奶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并用BLUPf90程序估计305 d产奶量的遗传力及育种值。【结果】牧场;产犊年份;产犊月份对305 d产奶量均影响极显著(P<0.01),初产月龄对305 d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产奶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冬、春季产奶量相对于其他季节要高;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268,获得个体及各祖先产奶量的估计育种值,其范围为1967.04~-1042.78,其差值为3009.82 kg。【结论】在这个奶牛群体里,遗传差距较大,个体遗传能力较好,为合理的组织奶牛生产和提高选种准确率及改良效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缩短或取消干奶期在高产奶牛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本文主要分析了2003—2020年有关干奶期长度对奶牛的泌乳、健康、繁殖力和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1)缩短干奶期至30d或取消干奶期可导致下一周期泌乳量下降,但分娩前额外的产奶量可部分弥补产奶损失。2)缩短或取消干奶期可显著改善奶牛泌乳初期的能量负平衡问题,且缓解由能量负平衡导致的代谢紊乱,提高奶牛繁殖力。奶牛健康水平和繁殖力提高带来的收益,可部分弥补产奶量降低带来的经济损失。3)缩短或取消干奶期对犊牛健康水平无显著影响。目前该干奶策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和应用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撑,未来研究可聚焦于30或0d干奶期相匹配的饲养管理策略研发,适宜干奶期长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干奶期乳腺退化和乳腺组织更新的分子机制探究,为将来奶牛适宜干奶期长度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实际生产中奶牛干奶期长度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数排卵对奶牛产奶量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FSH+PGF_(2)对16头黑白花奶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超排前4d和超排1~10d日均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超排采胚后1头因年老淘汰,1头冲胚时发现患有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未配,其余14头冲胚后发情正常,人工授精后均妊娠,和正常牛发情配种妊娠率无差异。超数排卵对奶牛产奶量及繁殖能力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Applying dairy cow behavior in management practic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mproving cow health, welfare and performance. This paper first reviewed daily time budget and normal patterns of dairy cow behavior, and then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major management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such a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stocking density, grouping strategies) on cow's feeding, lying and social behavior. Finally, new findings of using feeding behavior to predict disorders in transition period were addressed. It was suggested that dairy researchers and farmers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related knowledge of dairy cow behavior to improve dairy cow health and welfare.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further study dairy cow behavior so as to better apply it in practical manage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