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盆景的展览和评比有以下几种趋势:展览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种类单一;参展和评比获奖的盆景越来越大型化,但技法单一;参展盆景中,学习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的自然盆栽、丝雕神枝、舍利干创作的盆景逐渐增多,而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优秀盆景越来越少。这样的盆景评比展览不仅成本高,而且不利于盆景的普及与发展!没有普及就没有提高,中国的盆景艺术家应以普及推广、促进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中国盆景展评会提出了:山水盆景必须生长“鲜活植物”的要求,否则将被列入“另册”,不准评比。现在看来,这种绝对化做法是欠妥的,不完全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说起盆景艺术,大家马上会想到久负盛名的苏派盆景、海派盆景、川派盆景……众多的盆景流派及盆景成果遍布全国各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盆景业也呼唤一个共同交流、集中展示并进行贸易的空间,于是中国盆景艺术文化村(以下简称盆景村)应运而生。盆景村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它对盆景业有着怎样的作用?将怎样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盆景村的品牌创始公司——上海朱家角盆景艺术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俊先生。记者(以下简称记):盆景村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洪总(以下简称洪):盆景村的概念是2001年提出的,当时中国盆景艺术界的几位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前我初涉盆景时,偶然在杂志上看到贺淦荪先生的动势盆景《风在吼》,其雄浑、壮美的气概一下子征服了我。自此以后总想自己也拥有一盆风动式盆景。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如愿,一是市场上从未见到过有此类盆景销售;二是即使有,其价格亦非我辈工薪阶层所能接受。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试制。但制作岂是易事?  相似文献   

5.
树石盆景《戈壁生机》,原名《老骥伏枥》,创作于1996年。用一株圆柏,几块千层石,在大理石水盆中构图。1997年,浙江省盆景研究会在杭州举行第二届盆景评比展览,我送展了该作品。因为它既不像树桩盆景,又不像水山盆景,结果落选了。省评落选回来,该作品一直放在自己的盆景园里。两年过去了,该作品植物长势良好,依石而生的柏树蓬勃劲发。盆中的好几块千层石,我经常去摆弄它。特别是右边的两块小尾石很像小马,几个山石,竟成为一群“马邦”,很有灵性。依石而生的柏树,几乎也有了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领域里,要算盆景艺术是最独具特性了。它用活的、有生命的树木为素材,按照盆景美的规律来造型、经过长达数年或更多的时间养护完善过程,最后成为既高于自然、又有深邃意境的艺术作品。针对盆景作品的这一特点,我想就盆景的健康美谈点看法。树木盆景是否健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树木是否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颂歌     
右图是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相组合的小盆景。树桩系火棘,悬崖式,主干被截,侧枝做干蓄顶,右缩左伸,向下展开,富有律动感;山石为珍珠石,偏重式,主宾相从,山水相依,绵延起伏,重峦叠嶂,有"崇山数百里,尽  相似文献   

8.
盆景《大江东去》(见右下图),近看是石,远看似浪,汹涌澎湃,气势奔腾。作者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盛定武先生。作品在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探讨果树盆景的共性,就是总结其一般制作、养育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从而把果树盆景制作、养育好,使其更具观赏性。一、全日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老张,看你的石榴果结得多好,那我的樱桃咋不结果呢?如果你把它栽到阴山背后,还有大树罩住,岂能结果?老李回答的理由虽简,但道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绝大多数果树都是阳性果木,属全日照性。  相似文献   

11.
<正>许多盆景爱好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对盆景艺术的兴趣,常常是由欣赏活动激发起来的;他们栽培技艺的提高,也常常是受到欣赏活动的推进。因此,提高盆景艺术的欣赏水平,不但有助于盆景艺术的广泛普及,还是学习和创作盆景的重要环节。艺术,总是以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直观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盆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既然属于艺术范畴,就不能与一般盆栽花木等量齐观。正如不能把走路和舞蹈、讲话与歌唱混为一谈一样,而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刘传刚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盆景艺术家,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20年:80年代初,师承我国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在盆景美学、盆景艺术理论和造型技艺诸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先后制作了山水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以及博兰盆景、风动式盆景等多项系列作品,其中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盆景展览及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盆景艺术人材辈出,精品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形势虽然喜人,但盆景创作中存在的些许偏激现象也不容忽视。标新立异树木盆景之所以令观者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因为它用艺术手法再现了自然界古木大树最生动、最美好的形态。这是一种符合自然规律之美,一枝一叶都与自然林木息息相关,是自然林木美的浓缩和放大。然而,盆景越奇越有新意,稀奇就是创新的声音在盆景界时有泛起,而因此产生的盆景作品也常常被称为创新之作,如此着实令人担忧。试问以创新为幌子,把盆景做成麻花状、折戟状等等,符合盆景艺术创作原则与自然规律否?能给忙忙碌碌、渴求返璞归真的人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树木盆景展览会、花博会接踵而来,确实可喜可贺。为了促进树木盆景的普及和发展,一般都要进行评比。从评比的效果来看,大都比较公正,有效地推动了树木盆景的发展。但是也有些评比事与愿违,有参展者说,奖项的评比是大款(资助者)优先,名人沾光,注重关系,照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不象中国文学、书画等艺术门类那样,有渊源.有理论体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研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讨盆景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特征.对盆景的创作与发展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中国花卉盆景》出现了非常生动活泼的局面,许多行家对如何发展盆景事业提出了很多高见。但也有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如“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的一派论;“忘掉自已重新开始”的忘我论;“你们虐待值物”的虐待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禁锢思想、束缚手脚的典型观点。“中国盆景只能有一个自然派”。这是一个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漫说我的盆景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摆弄盆景已经四、五年了,家里杂七杂八也有一百多盆;自认为好的,也有几十盆。但我的盆景真正算是杂木类,拣的、拾的、要的、换的、穷尽许多方法,倒也搞出了许多小名堂。不要说拿出去展览吧,就在我附近,起码也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弄盆景的,看的、问的、想买的,上门讨教的,我成了不十分懂盆景但喜欢盆景的百姓心中的『杨老师』。既然有人叫我『杨老师』,我就来讲讲几盆盆景的创作过程吧。  相似文献   

19.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20.
他们,是当今国内盆景界众多名手中的几位代表人物。之所以再次谈及,是因为他们以各自的作品和实践,昭示了今日中国盆景的坚强实力和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探索,已经对当前国内盆景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