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库县无公害项目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了解法库县项目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全县3 866.7 hm2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分析其营养状况.统计结果显示:项目区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含量大部分偏高,有机质含量大多处于中等偏高水平,速效钾含量中等偏高;土壤养分变化较大,含量分布不平衡,尤其是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溉方式对干旱区耕地土壤养分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农户调查以及不同灌溉方式下典型耕地地块的试验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等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石河子垦区不同灌溉方式对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铵态氮质量浓度受灌溉方式影响比较显著,表现为滴灌地块大于漫灌地块;耕层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浓度受灌溉方式影响不显著。不同灌溉方式下,垂直方向上,铵态氮均匀分布,而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浓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少;水平方向上,土壤速效养分在滴灌条件下离散程度较高,漫灌条件下相对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3.
沼液沼渣对改善农村土壤质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估了沼液沼渣对农村土壤质量改善效果,可为农村沼液沼渣综合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沼气户和非沼气户土壤中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沼气户土壤中的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平均含量均高于非沼气户,且"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户土壤中四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可见,沼液沼渣对于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二次土壤普查基础上,于2006年5-6月对不同水热梯度下封丘、临泽和阜康3个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速效钾的时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水热梯度带农田土壤钾素含量水平和近20多年来变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和耕作管理水平;耕层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以阜康地区最高、封丘地区其次、...  相似文献   

5.
对淮安市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1982年以来速效钾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近6 a农田主要作物钾素收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省级监测点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3.0~256.0 mg/kg之间,平均值为112.9 mg/kg,平均值与1982年相比减少5.90%;1982-2013年,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总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平稳略降,其中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这4年,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已经低于1982年土壤普查时结果;2008-2013年连续6 a钾素亏缺数量较大,平均年亏损达167.1 kg/hm2。  相似文献   

6.
保护性耕作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地区三熟制套作模式下,以常规平作(T)为对照,连续2a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和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等5种处理对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T相比,RSD,TSD,RS,TS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钾含量和pH值.在3-7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比RS与TS处理要高,但在10月份RSD与TSD处理的土壤碱解氮要低于RS和TS.与对照T相比,在不同时期,R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其它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说明了这5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均在不同时期很好地调节了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粒径(1 mm和2 mm)的土壤样品开展速效钾和缓效钾检测方法的研究,供试土壤包括广东赤红壤(水稻土),湖南红壤,贵州黄壤,四川水稻土(灰冲积母质)、四川紫色土,河北褐土,陕西黄绵土,新疆灰漠土和吉林黑土等9种土壤。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土壤,速效钾含量范围在23~479 mg/kg之间,缓效钾含量范围在192~1 217 mg/kg之间,RSD(%)均小于5%,通过T检验,两种粒径的土壤样品速效钾、缓效钾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用粒径为2 mm的土壤样品代替粒径为1 mm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测定,与其它主要的土壤有效态成分测定样品粒径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制样工作效率,降低制样成本。  相似文献   

8.
土壤速效养分赋存状况直接影响到枣树的生长和水肥的合理利用,研究了滴灌和地面灌下枣树根区土壤速效养分田间尺度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性。对滴灌和地面灌应用年限5年不同深度的枣树根区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枣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生育期初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较低,新梢期土壤硝态氮逐渐增加,滴灌和地面灌土壤硝态氮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壤深度和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减少幅度滴灌大于地面灌;生育期初始阶段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碱解氮随深度的增加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水平方向上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明显,新梢期土壤碱解氮呈现增加的趋势,灌溉方式对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小;枣树生育初期,滴灌和地面灌枣树根区各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进入新梢期后其含量迅速下降。滴灌和地面灌下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效磷枣树生育期开始阶段含量较高,新梢期迅速降低。滴灌和地面灌在水平方向的变异系数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滴灌处理变异性大于地面灌。综上,灌溉方式对土壤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和变异性的影响最大,对碱解氮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对东港市水稻田主产区1 151个土壤样品的有机质、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铁、锌等微量元素进行土壤养分指标测定分析,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东港市目前水田土壤有机质缺乏,氮素含量中等偏高,磷素含量稍丰,钾素含量中等偏低,有效铁、锰含量很丰富,有效铜含量中等,有效锌含量不足.同时,根据不同区域,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沈阳地区高粱不同保墒措施下土壤剖面养分状况(包括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和电导率)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保墒措施下,土壤剖面碱解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其中黑膜覆盖增加最大,白膜覆盖次之,秸秆覆盖、施用保水剂依次;土壤剖面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覆膜处理和保水剂处理具有明显的增钾效果,秸秆覆盖増钾作用不甚显著;秸秆覆盖能明显地增加耕层有机质含量,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次之,施用保水剂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变化不显著;各保墒处理对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秸秆覆盖抑制效果最明显,黑色地膜、白膜覆盖和保水剂依次.  相似文献   

11.
滴灌施肥对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抽样调查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滴灌施肥对西北内陆地区棉田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钾的含量随距离毛管位置增加而增加,而有效磷的趋势则相反;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有效钾和有效磷的趋势与地下滴灌一致,而碱解氮的趋势则是毛管处最高;滴灌施肥条件下,0~100 cm土体中土壤养分残留量膜下滴灌一般高于地下滴灌,尤其是氮的残留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微孔陶瓷渗灌与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特性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微孔陶瓷灌水器为研究对象,在0 m工作水头下进行土壤水分运移特性试验,并以10 m额定工作水头下工作的地下滴灌灌水器作为对照。通过对比分析2种灌溉方式下累计入渗量、流量、湿润体特征和土壤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灌溉时间下微孔陶瓷渗灌的累计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湿润体截面面积均明显小于地下滴灌。微孔陶瓷渗灌的流量随时间逐渐减小,直至接近于零;试验后期,微孔陶瓷渗灌湿润体内整体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由于微孔陶瓷渗灌为无压连续灌溉,因此在其工作过程中可为作物提供一个恒定的水分环境。而地下滴灌的流量则会维持稳定,使得土壤含水率一直增大,停止灌溉后由于土壤水分再分布而减小。地下滴灌为被动恒压灌溉,因此其灌溉条件下作物生长的水分环境处于干湿交替的循环变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滴灌过程中地下滴灌系统的堵塞问题,设计了新型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分析并确定地下滴灌系统水压为15~25 kPa,出水孔间距为300 mm,防护管内壁与毛管的外壁距离为40 mm时,灌水均匀度可达到85%以上;通过该系统对酿酒葡萄赤霞珠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防堵塞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普通滴灌相比能保持20~6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植株根冠比,增加有效根表面积,加快根系周转与更新,进而增强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直插式根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插式根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它结合了地面滴灌与地下渗灌的优点,能够把水直接灌溉到一定深度土壤层,起到对植物根系层,进行直接灌溉的目的;能有效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提高灌水效率、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过去的地埋式渗灌技术,有较好的灌水效果和抑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作用,但其易堵塞、检修难的缺点,限制了地下渗灌技术的发展。地表滴灌技术成熟,但其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影响滴灌水分的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为了结合滴灌与渗灌的优势,克服滴灌与渗灌的缺点;所以,开展对直插式根灌技术的研究,把地表滴灌的水分,直接引灌到一定深度的土壤层,实现土壤的越层灌溉,起到较好的灌水效果,根灌产品,安装简便,便于维护。  相似文献   

15.
西北干旱区滴灌棉田膜间土壤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间土壤蒸发是覆膜棉田水分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旱少雨的新疆石河子利用微型蒸渗仪观测了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条件下,覆膜棉田膜间土壤水分蒸发,并对膜间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蒸发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膜间土壤水分蒸发分别与气温、辐射、饱和水汽差以及相对湿度呈指数相关关系,与参考作物需水量呈线型相关关系,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指数关系;膜间土壤累积蒸发量在苗期最高、其次是花铃期、吐絮期最小;膜下滴灌条件下膜边土壤的蒸发量高于膜间(两条膜正中间的裸地)蒸发量;地下滴灌条件下,错位种植会导致灌溉水的无效蒸发,不利于灌溉水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Dynamics and modeling of soil water unde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ed on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provides water to the plants around the root zone while maintaining a dry soil surface. A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the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cavity at the soil surface above the water emission points. This can be resolved through matching dripper flow rates to the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Such a matching can be obtained either by the field experiments supplemented by modeling. Simulation model (Hydrus-2D) was used and tested in onion crop (Allium cepa L.) irrigated through subsurface drip system during 2002-2003, 2003-2004 and 2004-2005. Onion was transplanted at a plant to plant and row to row spacing of 10 cm × 15 cm with 3 irrigation levels and 6 depths of placement of drip lateral. The specific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depth of placement of drip laterals on crop yield and application of Hydrus-2D model for the simulation of soil water. In sandy loam soils, it was observed that operating pressures of up to 1.0 kg cm−2 did not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avity above the subsurface dripper having drippers of 2.0 l h−1 discharge at depths up to 30 cm. Wetted soil area of 60 cm wide and up to a depth of 30 cm had more than 18% soil water content, which was conducive for good growth of crop resulting in higher onion yields when drip laterals were placed either on soil surface or placed up to depths of 15 cm. In deeper placement of drip lateral (20 and 30 cm below surface), adequate soil water was found at 30, 45 and 60 cm soil depth. Maximum drainage occurred when drip lateral was placed at 30 cm depth. Maximum onion yield was recorded at 10 cm depth of drip lateral (25.7 t ha−1). The application of Hydrus-2D confirmed the movement of soil water at 20 and 30 cm depth of placement of drip laterals. The model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soil water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measured and predicted values using three parameters namely, AE, RMSE and model efficiency.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under field experiment and by model simulati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greed clos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The use of Hydrus-2D enabled corroborating the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the field experimentation made on soil water distribution at different depths of placement of drip laterals. This model helped in designing the subsurface drip system for efficient use of water with minimum drainage.  相似文献   

17.
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土壤水分运移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棉花大田实地测量的基础上,对地下滴灌条件下棉花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进行分析,同时对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滴灌影响土壤水分变化深度主要为20~60 cm,棉花根系主要集中在15~50 cm。通过对棉花常规地面沟灌、膜下滴灌和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试验研究分析和应用效果监测,棉花地下滴灌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活污水再生水滴灌对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地下水滴灌为对照,分析研究了不同比例农村生活污水再生水滴灌对作物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滴灌情况下,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土壤EC值高于地下水滴灌,而土壤pH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与对照相比,再生水灌溉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但对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灌溉水中再生水比例越大,对土壤呼吸作用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因此,在滴灌条件下,只要农艺措施、灌溉制度适当,可以采取一定比例的农村生活污水再生水进行作物灌溉。  相似文献   

19.
葡萄分层地下滴灌滴头布设深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不同树龄葡萄根系的差异使得地下滴灌系统在布设应用中存在的困难,采用室内试验和HYDRUS-2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宁夏和关中葡萄产区为例,研究了2种土质条件下分层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提出了分层地下滴灌带最佳布设深度.研究结果表明,HYDRUS-2D模拟值与试验实测值具有良好的吻合度.地下滴灌带的埋深直接影响土壤水分的分布,2种土质下湿润体内部处于最佳含水率区间的土壤体积随滴头间距的增加而增大.通过适当增大浅层滴头埋深并减小深层滴头埋深可减小表层水分无效损耗.从避免水分无效消耗以及提高湿润体与根系匹配效果等角度出发,建议关中地区葡萄单滴头灌溉且适宜滴灌带布设深度为20 cm;宁夏贺兰山地区滴灌带布设深度以15 cm和45 c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