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螟黄赤眼蜂对向日葵螟的防治效果,在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的同时,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满足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的需求,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开展了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试验。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卵粒寄生率达到82.1%,卵拉校正寄生率达到80.4%,平均防效为72.13%,向日葵平均增产率26.42%,在黑龙江省应用螟黄赤眼蜂能有效控制向日葵螟为害。  相似文献   

2.
赤眼蜂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峰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可寄生于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10个目200多个属400多种昆虫卵内,在我国已成为应用面积最大、防治害虫最多的一类天敌。目前赤眼蜂的防治对象有20多种农林作物的60多种害虫,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黄地老虎、草地螟、菜粉蝶、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深入,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对人畜安全,不伤害控制害虫群体的天敌,不污染环境,是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适合农作物虫害的综合防治。1苏云金杆菌杀虫剂有利于虫害的生物控制据吉林农大孙彤等人“几种棉田常用农药对赤眼蜂各虫期的杀伤  相似文献   

4.
作物种类很多,各种作物的害虫更多。据笔者调查,目前农民们大多只认识一般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玉米螟、红蜘蛛、棉铃虫、菜青虫等。而对其他害虫,如象甲、跳甲、瓜绢螟、斜纹夜蛾、豆天蛾幼虫等,认识的就不多了,它们危害哪些作物,用什么农药防治效果好,知道的就更少了。因此,很多人在作物上发现了一些不认识的害虫时,都是盲目喷药,往往因用药不对路造成“施了农药不见效”,劳民伤财,作物减产减收。笔者最近发现,一种叫作“施特安”的农药,其包装袋上除了印有防治对象和防治方法的说明文字外,还配有防治对象的彩色插图,让人看图识别害虫,…  相似文献   

5.
<正>有读者朋友问:栝楼上的小青虫用什么药能防治?这种虫子长得与菜青虫差不多,特别难防治,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阿维菌素防效都不好。危害栝楼的害虫中,幼虫体色为绿色的可能是瓜绢螟。瓜绢螟是鳞翅目螟蛾科绢野螟属害虫,是危害栝楼的重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以二代和三代危害最重,危害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瓜绢螟自二代后世代重叠严重,而且3龄后开始卷叶危害、耐药性增强;再加上条件适宜时虫量增长快,易暴发成灾,几天时间瓜园便可遭受毁灭性危害,给防治增加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赤眼蜂(Trichogramma)防治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的生物防治手段,因其操作简便、绿色环保、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在减轻大豆食心虫危害和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功效以及明确影响赤眼蜂寄生效果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国内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上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进展。赤眼蜂因其卵寄生性的特性将食心虫消灭在卵初期,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对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较为深入,多注重对赤眼蜂防治效果的影响因子的探究。通过分析总结,展望了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未来提高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防治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旨在寻求适合繁殖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种群的中间寄主。笔者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卵和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卵为中间寄主,编制稻螟赤眼蜂的种群生命表,分析比较生殖参数,评价其对2 种中间寄主的适合性。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在小菜蛾卵上的净生殖力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与平均世代历期T 分别为6.12、0.1996、1.2210、9.0728,在甜菜夜蛾卵上的上述各项参数分别为10.58、0.2573、1.2934、9.1678。稻螟赤眼蜂在甜菜夜蛾卵上各项生殖参数都要高于在小菜蛾卵上的表现。甜菜夜蛾卵较小菜蛾卵更适合用作稻螟赤眼蜂繁殖的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8.
有关科学家对8种粮食保护剂(杀螟硫磷、甲基毒死蜱、甲基嘧啶硫磷、右旋反苄呋菊酯、溴氰菊酯、西维因、蒙515、增效醚)和磷化氢防治家书虱、嗜虫书虱和邪目书虱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这些种类在亚洲属普通害虫,在澳大利亚粮食系统已成为重要害虫。嗜虫书虱和邪图书虱对所有试验的粮食保护剂都有耐受性,只有有机磷杀虫剂对控制嗜卷书虱有效。磷化氢对这3种害虫有高效防治作用。对嗜虫书虱和嗜卷书虱的实仓虫口进行的调查认为,害虫对粮食保护剂的耐受性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抗性。研究人员认为只有磷化氢在防治啮虫科害虫中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昆虫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具有作用广泛、选择性强、不杀伤天敌和益虫、无残留、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的特点。昆虫信息素作为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豆荚螟为世界性分布的豆类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受害最重。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为寻找防治豆荚螟的理想药剂、提高防治效果,2011年9月我们选择了6种药剂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烟仓害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以烟草甲、烟草粉螟和大谷盗为代表的烟仓害虫有近40种,它们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损失大、防治方法落后的现状,论文分析了烟仓害虫的发生特点,讨论了应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烟仓害虫的必要性,阐述了烟仓害虫的生物防治现状,论文最后对天敌昆虫、性引诱剂、细菌、病毒、真菌和遗传不育等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现状、优劣势和前景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报告总结了一年多来杀螟硫磷机械喷雾和砻糠载体法处理的小麦、稻谷生产试验的防虫效果和生物测定结果。从结果表明,使用杀螟硫磷作为谷物防护剂其防虫效果和药效较马拉硫磷好。稻谷和小麦使用杀螟硫磷10ppm 剂量对一般粮仓害虫,即可维持一年的效果。砻糠载体法施药与机械喷雾法比较,具有简便易行易于推广等优点。杀螟硫磷对稻谷的防虫效果较小麦好,不但能有效地杀灭当代害虫,还可有效地防治第二代害虫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正>飞行和扩散能力是赤眼蜂能否成功在田间应用的关键指标。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局、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采用室内飞行测试装置和田间赤眼蜂回收的方法,考察了以米蛾卵繁殖的4种赤眼蜂在室内不同温度下的飞行能力和稻螟赤眼蜂在水稻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相似文献   

14.
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瓜螟、瓜野螟,目前已成为苏州地区黄瓜、冬瓜、西瓜等瓜类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并且高龄幼虫有缀叶为害习性,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即使连续多次用药,也难以达到理想控制效果。近几年来,我们经观察、试验,探索出了该害虫的发生为害规律及一些防治方法,现将其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作为生物防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已被人们所认识.应用柞蚕卵赤眼蜂和人工卵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在相同的防治指标、环境条件下,投放相同的蜂量 ,所取得的防治效果是不同的,表现为柞蚕卵赤眼蜂防治效果优于人工卵赤眼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种植制度的变更和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生产上大螟在局部地区已经由水稻次要害虫变成主要害虫,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但目前中国稻区多数仍沿用以二化螟为靶标的防治技术体系,亚致死剂量农药反而促进大螟种群增殖。为了加强大螟的防控研究和技术推广,笔者在整理中国大螟近几十年来与防治相关的文献报道基础上,针对大螟多寄主选择、倾向田边产卵等生物学特性、大螟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和边际危害的特点,探讨了以性诱法为主导的预测预报方法,总结了农业防治以减低少虫源基数、生态调控以降低种群数量和科学测报精准施药等方面综合应用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研究中需重视大螟预测预报方法完善、大螟抗药性监测和转抗虫基因水稻的抗性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正>粟灰螟和玉米螟是谷子生产中常见、频发、危害较大的害虫之一,合称谷杂螟,对谷子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为明确谷子田常规栽培耕作条件下,适合本区域谷杂螟的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其危害,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16~2017年7月10~15日在该院试验基地用选择高效低毒化学农药48%氯吡硫磷、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两种化学药剂,以及Bt制剂、释放赤眼蜂两种生物防治手段对谷子田谷杂螟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摘 要: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作物害虫,是以虫治虫的重要内容。赤眼蜂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由于蛹和成虫的眼睛是红色的,故名赤眼蜂。成蜂交尾后雌蜂就在田间作物上爬行或飞翔,寻找寄主卵,当找到卵后先用触角敲打卵粒,然后将尾部针状产卵管插入寄主卵内,把自己的卵产在其中。赤眼蜂的卵很快孵化成  相似文献   

20.
过去在我省棉田采集的棉铃虫卵,曾发现有赤眼蜂的寄生。为了探索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可能性,我们学习了外地的经验,从一九七三年开始进行赤眼蜂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棉铃虫试验。一、赤眼蜂生物学特性观察(一)赤眼蜂在寄生卵内发商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为了做到有计划繁蜂和适时放蜂,我们以螟黄赤跟蜂作繁殖世代的观察,以掌握其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从四月至十一月的八个月中,利用灯蛾、红薯天蛾、地老虎、双线天蛾、豆天蛾、蓖麻蛾等六种寄生卵,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连续繁殖十九代。结果看出,赤眼蜂在寄生卵粒内发育历期的长短和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r=—0.9344),温度越高,历期越短,温度越低,历期越长。与湿度变化无明显关系。(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