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海东南部绿绒蒿叶片表观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方法]对青海东南部地区主要绿绒蒿属资源的分布进行实地踏勘,调查植株叶片表观特征和分布区海拔,通过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绿绒蒿资源的表观特征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结果]青海东南部绿绒蒿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3 9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多数种株高下降显著,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叶长和叶柄长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叶宽受海拔影响较小。3个绿绒蒿种的叶片表皮毛密度均与海拔呈正相关,上表皮的表皮毛密度大于下表皮,上、下表皮的表皮毛密度差异与绿绒蒿种或变种有关。[结论]该研究对于了解绿绒蒿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理,以及对未来不同气候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繁育与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甘肃产藏药绿绒蒿中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测定总黄酮含量;以罂粟碱为对照,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条件为:6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芦丁为对照,以5%亚硝酸钠、10%硝酸铝显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绿绒蒿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条件为:采用氨水碱化处理,95%乙醇超声提取,0.01 mol/L盐酸溶解定容制备供试品溶液,以罂粟碱为对照,溴甲酚绿显色,在416 nm处测定吸光度。甘肃甘南产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介于四川产五脉绿绒蒿和青海产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之间,总生物碱含量均低于青海产五脉绿绒蒿和四川产五脉绿绒蒿中总生物碱含量。[结论]所建立的绿绒蒿中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依据,试验结果也为甘肃产绿绒蒿药材内在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总状绿绒蒿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平原地区未见栽培。本文以云南地区引种的总状绿绒蒿为研究对象,室内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施肥浓度处理,对总状绿绒蒿植株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环境下10微摩尔每平方每秒的光强条件,600浓度的肥水浓度可以明显促进其营养生长,60微摩尔每平方每秒的光照和中等浓度的施肥更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多刺绿绒蒿天然繁殖能力较弱,资源日益稀少,进行人工栽培种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中有很大的潜力。宝库林场经过两年的实际种植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播种量和收益的试验对比,多刺绿绒蒿的适宜播种量为15!/hm2时,经济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黄山紫荆一新变型——白花黄山紫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黄山紫荆的1个新变型——白花黄山紫荆Cercis chingii Chun f. albiflora S. H. Jin et D. D. Ma)。该变型与原变型Cercis chingii Chun f. chingii的主要区别在于花冠为白色。参2  相似文献   

8.
正绿绒蒿,原名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Maxim.)Franch.],为罂粟科绿绒蒿属所有种的总称,藏名阿拍色鲁,全世界分布有49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地区。系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株高10~100cm不等。迭部县分布有6种及1个变种,占世界资源种类14%以上,因其花大艳丽,又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1自然地理概况迭部县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秦岭西延伸的岷迭山系,白龙江从县中部横贯全境,白龙江北部山地统称迭山,其主峰错美峰海拔4920m。地理坐标东经102°55'~104°  相似文献   

9.
为挖掘全缘叶绿绒蒿黄色花形成的关键基因,探讨其花色形成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机制,选取全缘叶绿绒蒿3个花发育时期的花瓣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盛花期花瓣组织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绝对定量。结果表明:(1)LC-MS/MS共检测到38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以槲皮素及其衍生物为主,其含量超过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的80%;(2)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71 902条单基因,筛选后得到14 906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在48条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P<0.05),其中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在3个花发育时期都显著富集(P<0.05);(3)同时还发现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3个花发育时期中差异表达,同一时期MiFLSs(Cluster-28469.86、Cluster-28469.89、Cluster-28469.91)的表达量是MiDFR(Cluster-49617.1)的1.2~4.7倍;与槲皮素衍生物合成相关的MiFG3(Cluster-15071.0)呈现逐渐上调的表达趋势;转录因子MiMYB4表达量也逐渐上升,且与MiMYB38、MiMYB39、MiDFR(C...  相似文献   

10.
独一味等13个藏药植物种在西藏的分布和资源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样方法、样线法和普查法)和标本馆标本查阅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所分布的濒危藏药材如独一味、波棱瓜、翼首草、桃儿七、苞叶雪莲、臭蚤草、甘青青兰、毛瓣绿绒蒿、岩白菜、白花秦艽、藏菠萝花、鸡蛋参和手掌参等资源在西藏自治区的分布、多度、生物量等进行了调查,在对这些藏药植物种分布区面积计算的基础上,估测了它们在西藏的最大资源量。结果发现;1)除藏菠萝花外的12种植物藏药资源的分布区和海拔范围比过去文献所报道的都有所扩大,但手掌参、波棱瓜等的资源锐减,在野外已很难发现,分布区的扩大是因为过去的调查不全面,而资源量的缩减主要是人类过度利用有关。2)岩白菜植物密度最高,多度也最大;岩白菜的生物量最高;波棱瓜盖度最高,手掌参密度最低,盖度也最低。3)臭蚤草的资源量最高,其次为白花秦艽和桃儿七等。该研究增补了藏药材分布的新资料,并提出了生境系数这个新概念来估测植物种的资源量。  相似文献   

11.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果酒的制作方法,充分利用核桃花、石榴中丰富的营养及药用成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方法 ]以核桃花、石榴全果及黑虎泉泉水为原料研制果酒,通过正交试验、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优化原料配比和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最佳原料配比和工艺条件为按核桃花∶石榴果肉和籽∶石榴皮∶水5∶8∶2∶375(g∶g∶g∶m L)的质量比例混合,经酶解、发酵酿制果酒,初始糖度为20°BX,p H为4.0,按料液总质量0.08%的接种量接种果酒酵母,在20℃温度下前发酵7 d,后发酵6 d,最终酒精度在6.0%左右。[结论]该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效,适合对酒精含量有一定要求的中老年人群。该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可用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同时也为利用率较低的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豫西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的进一步驯化、栽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对豫西山区野生百合资源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卷丹、山丹、细叶百合、条叶百合、光百合5个野生百合种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豫西山区5个野生百合种的鳞茎形状、颜色、鳞片形状有明显差异,茎干颜色及附属物都有较大差别;叶片的形状差异较大;花的特征差异明显,花姿差异较大,光百合的花色呈乳白色且具有浓香,其余百合种花色均呈桔红色或红色,没有香味;花蕊的特征差异明显,柱头、花柱、花药的颜色存在差异。[结论]豫西山区不同野生百合种在鳞茎、茎秆、叶片和花等器官的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鲜剂对素心腊梅切花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志红  朱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09-9111
[目的]筛选出对素心腊梅切花观赏品质有促进作用的保鲜剂配方。[方法]选择健康、外观相近、下部花蕾初绽的素心腊梅花枝供试,探讨不同保鲜剂配方对素心腊梅切花鲜重变化率、花蕾开放率、最大花径、瓶插寿命等观赏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保鲜剂配方中,用2 000 mg/L维生素E对腊梅切花进行瓶插处理综合效果最好,对促进切花体内水分平衡、花蕾开放、花径增大、提高瓶插寿命等方面有显著作用。[结论]2 000 mg/L维生素E进行瓶插处理对腊梅切花观赏品质的促进作用最好,建议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获得适合我国华南地区气候特点的有棱丝瓜新品种。【方法】以桂林八棱瓜、夏棠丝瓜多代定向选择获得的稳定自交系进行配组杂交,并对其杂交后代分离群体进行系统选育。【结果】选育出有棱丝瓜新品种皇冠3号,其植株生长势旺,第1雌花节位春植6~9节,秋植18~20节,主侧蔓均可结瓜。商品瓜长50~60cm,头尾均匀,棱沟浅,皮绿色,单瓜重350~450g,瓜身柔软,纤维少,瓜肉白色,味清甜。中熟品种,春播采收期50~60d,秋播45d左右。生产示范平均产量34509.0~38577.0kg/ha,比对照品种桂林八棱瓜增产22.3%~31.0%。耐热,较抗角斑病和霜霉病。【结论】皇冠3号丝瓜具有丰产稳产、商品性好、抗病性强、耐热等特点,适宜在广西、海南及广东等有棱丝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桔梗紫、白花花色的遗传规律及分子标记技术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桔梗紫花和白花正、反交及F1自交,观测后代花色分离同时用引物OPG02对正、反交F2植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桔梗紫、白花花色遗传为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紫花对白花表现为显性;F2植株的RAPD分析结果同肉眼观测花色结果完全相吻合。[结论]在桔梗遗传规律研究中,有特异分子标记的性状之间的遗传规律研究,可利用分子标记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刘勇  熊红红  胡生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80-6381
[目的]为鉴别芸香科吴茱萸[Fructus rutaecarpa(Juss.)Benth]及其变种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提供分类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吴茱萸及其变种石虎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吴茱萸和石虎花粉的形态结构、萌发沟数和表面纹饰基本一致,但萌发沟形态、外壁网眼的深度等有差异。[结论]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吴茱萸与石虎的孢粉学分类和品种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蝽亚科昆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秦岭火地塘的蝽亚科斑须蝽、绿蝽、红尾碧蝽和陕西翠华山的斑须蝽为材料,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垂直板法比较分析其酯酶(EST)同工酶。[结果]不同地域的斑须蝽的EST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差异,且地理位置相距越远,差异越大,但地域间差异小于种间差异。同一亚科的3种昆虫的酶带数量、活性及分区、特征带的位置均存在较大差异,都有各自的特征酶谱,说明种间差异明显存在。聚类分析表明,绿蝽和斑须蝽的亲缘关系较近,和红尾碧蝽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可以运用于蝽科昆虫的鉴别和各物种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